学术投稿

生精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疗效观察

梁启伟;王云翔;段永顺;杜晨;袁谭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 男性不育症
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生精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69例,单纯手术治疗35例,手术后加服生精丸治疗34例.结果:手术加生精丸治疗组配偶在10-21个月怀孕或生育25例,受孕率73.5%;单纯手术治疗组配偶在9-20个月怀孕或生育14例,受孕率40%.结论: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生精丸可以改善该类病人的精液质量,明显提高受孕率.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椎横形骨折1例

    脊椎骨折为常见的是椎体压缩性骨折,而脊椎横形骨折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农民.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因外伤致右下肢与腰部疼痛入院,做X线腰椎正侧位检查.见:胸T10椎体至腰L5椎体段脊柱生理弧弓变直,腰L2椎体中可见横形X线透光裂隙,并波及该椎体的椎弓根与棘突,但无错位(滑脱);胸T10椎体至腰L5椎体棘突于正位片显示融合成一条带状高密度阴影,各椎体骨质密度普遍减低疏松.

    作者:刘在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本文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检测,其中男126例,女74例,年龄28-79岁,均因头痛、头晕等症状前来我院就诊.其中 21例有严重头痛、晕厥、短暂失语、偏瘫等症状.检查所用仪器为德国DWL公司之Multi-DopX2(台式)彩色经颅多普勒仪.在检查中,患者先取坐位,将探头置于枕骨大孔处,分别探查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颅内段频谱,然后,让病人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患者(双侧)颞区声窗分别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必要时由眶窗再行探测颅内段频谱,频谱自动显示于仪器屏幕并自动计算各项血流参数.

    作者:刘娟;刘绍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经直肠注入99mTCO4-检测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循环的变化

    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门体侧支分流是临床医师关注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国外曾用经脾或门脉注入放射性核素测定肝硬化病人的门静脉循环状态,去观察门体静脉分流程度[1.2],但有一定创伤性,较难在临床应用,我们采用经直肠注入99mTCO4-显像的方法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柏查氏综合征共13例病人做门静脉循环状态的检测,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祥兴;谈兵;赵卫平;张健;汪鸿志;梁浩;张恩君;刘雁玲;田嘉禾;何国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氨茶碱致过敏性休克2例

    1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中年,皆因急性支气管炎伴喘憋来院就诊,平素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均应用2.5%的氨茶碱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慢滴.在药液滴入过程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大汗淋漓,张口呼吸,脉压差缩小2-3KPa,心率加快.患者自述恶心、胸闷,2例均为第1次用药.

    作者:徐向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微小病毒B19对孕产妇、胎儿的感染及危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深圳特区对HPV B19孕产妇、胎儿的感染及其危害状况,为提高我国的优生优育提供措施.方法: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HPV B19-PCR试剂盒,并排除TORCH感染.结果:①在112例标本中TORCH感染占14例,其阳性率为12.5%,HPV B19感染占62例,其阳性率为55.4%.两者合并感染占10例,其阳性率为8.9%.②在19例死胎中TORCH感染占3例,其阳性率为15.8%,HPV B19感染占14例,其阳性率为73.6%,二者合并感染占4例,其阳性率为21.1%,其中1例TORCH和HPV B19均为阴性.③在80例产前孕妇的白带中,TORCH感染阳性率为0,HPV B19感染占8例,阳性率为10%.结论:深圳特区孕产妇,胎儿HPV B19的感染极高,危害极大,对孕产妇、胎儿进行早期预防、定期HPV B19监测,实行应有的保健是完全必要的,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作者:祝爱霞;缪小佟;邹建活;麦光兴;王慧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交通伤致胸腰段脊柱骨折58例

    交通事故伤往往存在着钝性暴力广泛作用的机制[1],引 起脊柱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探讨其急救方法及手术方法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恢复神经症状,及时抢救合并症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本组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讨论.

    作者:丁强;刘伟林;翟景光;朱本白;张司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中药离子透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止痛汤以离子透入疗法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6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42例作对照,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爱华;王玉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十二指肠疾病伴血便11例误诊分析

    十二指肠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误治屡见不鲜.现将我院近3年来经胃镜检查、大肠镜检查、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11例误诊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43-79岁;病程1天至4.5年.

    作者:刘国先;吴旭;米宇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ture of Membrans简称PROM)是妊娠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胎膜具有保持羊水及保护胎儿的功能,PROM 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危害母儿安全.我院经1072例分娩统计,PROM的发生率为12.9%,探讨其对母婴的影响,对如何预防、积极处理PROM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亚萍;刘春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63例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体会

    1临床资料63例急性胆囊炎中男39例,女24例.50岁以上16例,40-49岁18例,30-39岁12例,30岁以下17例.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在全曲检查的基础上,在术前尽可能地纠正或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水盐代谢紊乱及其它脏器的疾病.手术方法均采用胆囊切除术,做到稳、准、快、细、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结果:63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无1例术后并发症,无1例死亡.

    作者:罗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易发因素与护理对策

    髋部骨折因愈合较差,现分析髋部骨折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以及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以便更好地给予护理和施行好健康教育.

    作者:常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老年人自发性小脑出血12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小脑出血是脑实质出血的常见部位之一.本文收集了我院1991年1月-1999年8月经头颅CT确诊的老年人自发性小脑出血12例.其中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7例,总死亡率为25%.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李波;冯君君;李冬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抢救体会

    中间综合征(IMS)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之后,出现的以面部、舌咽部、颈部、四肢近端肌群和呼吸肌肌力减弱或麻痹为特点的一组临床表现,因其发生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前而得名.我们遇到了3例,均抢救成功.

    作者:高焕云;朱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老年肺癌围术期呼吸道护理

    肺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为常见.因此,做好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柴茂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肝病患者血清脂类及CHE结果观察

    脂蛋白主要由胆固醇(cho1)、甘油三酯(TG)、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绝大部分是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合成,并主要经肝脏进行分解代谢.本文对118例肝病患者进行血清脂类,脂蛋白及胆碱酯酶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雅娟;陈力平;戴晓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白内障术后瞳孔无张力症1例

    患者,男,64岁,因右眼并发性白内障收入院,入院时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右服视力数指/20cm,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2×2mm,直、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晶体皮质浑浊(+),核Ⅱ级,晶体后囊膜浑浊,眼底检不清,指测眼压不高,光色觉正常,左眼视力4.8,眼前后节未见异常.

    作者:张红;龚永祥;黎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分析及预防

    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我院新生儿中发生惊厥者160例,现将其病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0新生儿中,男91例,女69例,其中足月儿102例,过期儿38例,早产儿20例.分娩方式:顺产75例,胎头吸引 37例,足月臀位20例,剖腹产28例.1.2病因分析见下表.

    作者:董永战;李春霞;杨晓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能量合剂引起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

    能量合剂(A.T.P20mg、Co-A 100u和肌苷0.2g加入10%G.S500mL)引起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未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树春;赵炳;桂鸿斌;宋铭祥;李林辉;唐秀华;刘玉芬;王春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AMI恢复期晚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AMI恢复期晚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TC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100例AMI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的QTCD,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恢复期VDA与QTCD明显相关.结论:AM1度过早期危险期后QTCD仍明显增大者,应警惕DVA的发生.

    作者:程彦华;张绪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以腹部为主多发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以腹部损伤为主,多发性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5例以腹部为主多发性损伤诊断,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扫描,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3%、86%和80.9%.手术治疗139例,非手术治疗56例,死亡21例.死亡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ISS评分51-75之间,7例均死亡.结论:损伤累计器官越多,并发症和死亡率越高.全面正确的处理是提高腹部为主多发性腹部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昱;肖文俊;陈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