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芳;杨雪萍;王兰萍
脊椎骨折为常见的是椎体压缩性骨折,而脊椎横形骨折极为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农民.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因外伤致右下肢与腰部疼痛入院,做X线腰椎正侧位检查.见:胸T10椎体至腰L5椎体段脊柱生理弧弓变直,腰L2椎体中可见横形X线透光裂隙,并波及该椎体的椎弓根与棘突,但无错位(滑脱);胸T10椎体至腰L5椎体棘突于正位片显示融合成一条带状高密度阴影,各椎体骨质密度普遍减低疏松.
作者:刘在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因具抗绿脓杆菌活性,已单独或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于多种绿脓杆菌所致感染的治疗.为给临床准确选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将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对30株临床分离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报告如下:
作者:谷兴秀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血性脑脊液.86例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17-69岁.全部病例发病急,2/3的病人在从事激烈运动及用力过度中发病,如搬、抬重物,用力排便等.发病时病人突然剧烈头痛,冷汗,恶心呕吐,半数以上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4小时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热.8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A组46例,B组40例.
作者:杜玉峦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病人也呈上升趋势,因外伤致截瘫的患者逐渐引起骨科护理人员的关注,由于此类患者病程长,恢复慢,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诊疗计划,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常翠英;常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卡托普利与藻酸双酯钠(PSS)联合治疗肺心病心衰21例,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6.5岁,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右心衰的症状与体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用药方法:在休息、限盐、利尿、抗感染、改善通气及吸氧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20mL、PSS0.2g加入5%葡萄糖250ml 中静滴,每分钟20-30滴,每日1次连用10天为1疗程,卡托普利25mg口服每日3次.
作者:张永发;贾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8-1999年以晚期肺癌入院进行化疗且出现体温38℃临床医师疑有感染但未查出明显感染病灶的病例32例,其中磷癌7例,腺癌8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无病理报告15例(经CT检查诊断),共计32例.转移部位:多部位转移8例,脑转移4例,骨转移4例,纵膈转移8例,并胸腔积液3例.肺部肿块大小平均值25mm2.1.2治疗方法方案:顺铂剂量为30mg/m2,异长春花碱剂量为25-30mg/m2,其近期缓解率达76%[1],化疗同时或其后给予特尔立150 μ g7-10天或吉粒芬150 μ g或7-10天、或生白片、或黄芪注射液60ml10-30天.
作者:邹红玲;张玲玲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LipoE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采用相司常规处理(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肠溶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静脉注射LipoE1,10mg/次,1次/天;对照组30例,给予 GIK极化液50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及8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仅血浆粘度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ipoE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杜勤;成静;盛净;朱健;杨菊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白1997年至今,我院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Y型吻合治疗十二指肠损伤2例,十二指肠肿瘤1例,结肠癌十二指肠浸润1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例1,男,42岁.因外伤致十二指肠降部前壁不规则性损伤,约3×2cm大小,伤缘距十二指肠乳头约1.5cm.术中将TreitZ韧带下15cm处切断空肠,远端上提与十二指肠损伤处行端侧Y型吻合,距吻合口约30cm处,再与近端空肠行侧端吻合,十二指肠造口减压,空肠营养造口.痊愈出院.
作者:张兆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我院性病门诊拟诊为NGu患者.年龄20-60岁,部分病人经均不规则抗菌药物治疗,就诊时反复发作,挤压尿道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但有不同程度的NGu症状.1.2标本采集用灭菌棉试子蘸取生理盐水,插入尿道2-3cm,转动一圈,停留30秒取出,立即涂片.
作者:王霞;吴淑霞;孙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肺动脉瓣狭窄(PS)是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多采取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经皮穿刺把球囊扩张导管置于狭窄的肺动脉瓣处,借球囊充盈后产生的膨胀力将肺动脉瓣扩张,故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康复快、年龄不限,且疗效显著.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应用PBPV治疗PS11例,报告如下:
作者:公培娟;朱爱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1.1护士的心理素质与情绪是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其表现为:①紧张:这是护士在进行操作时常见的一种负性心理,一般表现在年轻护士的身上,固患儿家长对年轻护士不信任,特别是在有过一次失败经历后更易发生.这又加重了护士的紧张心理.②烦躁:工作繁忙,疲劳或者处于生物低潮期或者个人进步受挫或护患、同事、家庭关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都可使操作者心烦意乱.
作者:吴瑞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和猝死,国内研究报告2年生存率65%[1],而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确诊为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半数以上在1年内死亡[2].心脏移植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供体缺乏及费用昂贵等原因不易广泛开展,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新方法.β受体阻滞剂因负性肌力作用,在扩张型心肌病尤其在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一直被列为禁忌,1975年瑞典学者Waagslein等首次报告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随后一系列关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广泛开展,基本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树德;刘振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诊断为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半数以上在1年内死亡[1].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却因供体缺乏及经济技术条性等因素而无法广泛开展,因此探索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扩张型心肌病研究的重点.1993年以来,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已被初步证实.本文对过去几年内我院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作者:王树德;刘振华;张洁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中间综合征(IMS)是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抢救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之后,出现的以面部、舌咽部、颈部、四肢近端肌群和呼吸肌肌力减弱或麻痹为特点的一组临床表现,因其发生于急性胆碱能危象之后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前而得名.我们遇到了3例,均抢救成功.
作者:高焕云;朱晔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应用心血通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观察心血通对肺心病呼吸衰竭治疗疗效及机理,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60例肺心病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标准,呼吸衰竭符合<实用内科学>(林兆苕等)诊断标准.
作者:张友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髋部骨折因愈合较差,现分析髋部骨折的易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以及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以便更好地给予护理和施行好健康教育.
作者:常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63例急性胆囊炎中男39例,女24例.50岁以上16例,40-49岁18例,30-39岁12例,30岁以下17例.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在全曲检查的基础上,在术前尽可能地纠正或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水盐代谢紊乱及其它脏器的疾病.手术方法均采用胆囊切除术,做到稳、准、快、细、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结果:63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无1例术后并发症,无1例死亡.
作者:罗进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肝肾综合症(HRS)是指肝硬化及严重肝病患者发生以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和肾血流量减少为主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HRS发生率均占肝硬化的1/3,在内科系统疾病中是棘手问题之一.本文应用肝得健(EPL)治疗HRS21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修道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屠宰猪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Ab),实现屠宰猪工场旋毛虫疫情监测的快速及现代化,让人们吃上放心肉.方法:自行研制的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及快速-ELISA法.结果:对北京市某屠宰场390头猪用两法进行了旋毛虫抗体流行情况调查,显示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快速-ELISA法显示阳性结果的28份血清中,25份血清一步快诊试纸条法也显示阳性结果,而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具有简便、快速、立即可取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现场旋毛虫疫情的监测.结论:一步快诊试纸条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及现场应用,具有快速诊断旋毛虫感染的价值.
作者:温艳;张月清;何妮;司树晖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慢心律又名美西律,是Ib类抗心律失常药,即钾外流促进药.在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与利多卡因相似,不良作用亦与利多卡因相似,即过量可致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等;在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眩晕、运动失调、震颤等反应.现将我科抢救慢心律中毒洗胃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1例报告如下:
作者:严桂香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