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来强
胃动素(Motilin,MTL)属胃肠激素之一,是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由M细胞分泌.在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时可出现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但MTL的变化目前研究尚少,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患者血浆胃动素的水平,并与慢性胃炎及正常人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华建平;姚宏昌;马桂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52岁.因脐周疼痛1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之主诉入院.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平软,脐周压痛明显,有反跳,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25.4×10/L,N0.85初步诊断: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治疗.取右侧中腹部切口.术中见回盲部转至左上腹,升结肠位于横结肠后面,阑尾充血,水肿明显.顺行切除阑尾.切口II/甲愈合.8天后痊愈出院.
作者:马进连;董向辉;李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国社区护理正蓬勃兴起,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人员素质、组织网络建设、宏观调控、质量管理、政策及财力支持等方面尚存不足,难以适应未来社区护理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组织网络建设,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完善社区护理教育和培训体制,强化社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促进我国社区护理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作者:王世萍;李继坪;李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胃粘膜端粒酶RNA与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有粘膜活检标本共15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2例、肠上皮化生(IM)36例、不典型增生(AH)34例、胃癌(GC)48例,分别采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上述胃粘膜端粒酶RNA与端粒酶活性.结果:原位逆转录PCR检测胃粘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RNA阳性率为55.3%(83/150),显著高于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检出率(40.0%、60/150,P<0.05).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IM、AH及GC的端粒酶RNA阳性率分别为47.2%、52.9%、100%,而CSG胃粘膜中未检出端粒酶RNA;IM、AH组端粒酶RNA阳性率亦明显低于GC组(P<0.05).端粒酶RNA主要分布于胃粘膜癌细胞及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胞核内.结论:端粒酶RNA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原位逆转录PCR检测胃粘膜端粒酶RNA对胃粘膜癌变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有重要价值,而且可能是较端粒酶活性更灵敏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方向明;熊碧芳;陈晓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论证红外谱分析技术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用红外谱分析仪分析胃肠道脱落细胞41例,其中癌13例、中重度异性增生13例、正常粘膜15例.结果:①良恶性光谱的差异主要位于1300-1000cm-1频带上;②正常细胞c峰强度高于a峰,而癌和中一重度异性增生细胞则相反;③红外吸收谱鉴别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分别为92.3%,73.33%,75%和91.6%,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和阴性预示值分别为84.62%,73.33%,73.33%和8.62%.结论:红外谱可鉴别胃肠道良恶性脱落细胞,尤其是对癌前病变检出率较高,故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作者:盛剑秋;李世荣;吴小光;高革;吴霞;晨智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硬膜外导管临床上常用于硬脊膜外腔麻醉时导管给药.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硬外导管有许多新用途,现介绍如下:1肛瘘手术时寻找瘘管内口:骶管麻醉后,扩肛,将硬外导管头端从肛瘘外口置入,顺管道从瘘管内口引出.寻找肛瘘内口准确,且不易形成侧道,通过硬外导管引导做肛瘘切除或肛瘘挂线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刘勇峰;王桂莲;李焕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采用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阔筋膜张肌髂骨与骨膜瓣移位治疗髋部病损11例.由于手术基本不游离血管束,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骨瓣植入再加入骨膜包绕股骨颈,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及股骨头血运,有利于缺损修复,防止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作者:张华;曾才铭;李世和;龚跃昆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于1999年12月10日,成功抢救1例老年性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病人,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护理观察包括①生命体征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观察变化,并做好记录.②皮肤观察;③保护静脉,准备好静脉通路.④尿量观察.
作者:刘海荣;叶振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Ki-67是与增殖性核抗原(PCNA)相似的一种特异性蛋白,PCNA在各种组织中表达文献报道较多,但对Ki-67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对我院30例胃粘膜活检中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霄;孙兰芬;李志;王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NLL)即Ma型.其发病在国内占同期急性白血病(AL)的3.3%-17.4%,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6.5%-37.4%[1].与其他急性白血病相比,有出血倾向严重的特点,易并发急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本文作者在进修期间对7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追踪研究,8例患者早期死亡,发病时间至死亡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5个月,并针对其死因给予分析如下:
作者:王艳君;张书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5岁.因干部健康查体听诊闻及有期前收缩进行动态心电检查.体检: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0Kpa.口唇无紫绀,呼吸平稳,心界无扩大,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无长间歇,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给予佩带美国Pi公司产全息电子硬盘式24hHolter记录盒采样,佩带记录期间否认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将24h记录器获得的心电信号,回放经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动分析、人机对话后数据统计.
作者:刘守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自1999年12月-2000年1月共分娩150人,新生儿窒息24例,窒息发生率为16%,其中轻度14例,占窒息的58%,重度10例占窒息的42%,抢救成功率为100%.现将抢救方法及护理总结如下:1新生儿窒息的抢救
作者:侯艳芝;李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女,哈族,13岁,因剖腹探查术后3个月,下腹包块伴腹痛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突发性下腹疼痛,在当地医院考虑卵巢囊肿蒂扭转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双侧附件正常,子宫约4个月妊娠大小,呈紫蓝色切开子宫探查.子宫内有大量暗红色积血块,清除子宫腔内血块(具体量不详).术后7天切口痊愈出院,出院后一直下腹痛未缓解,疼痛呈周期性,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近1周来下腹疼痛进行性加重,在下腹正中可触到包块转入我院进一步求治.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12KPa,轻度贫血貌,心肺正常,下腹饱满,下腹正中可见长10cm的纵行手术疤痕,腹肌轻微的紧张,有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肾区有叩痛,住院后给予抗炎、对症,完善各项检查.
作者:玛依拉;杨志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2年来,我们应用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48例,对心律平的用药方法、剂量、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作者:徐岩;孙艳玲;孙玉环;薛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应用牙用不锈钢丝制成根管桩支架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缺失.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2颗缺失21例,3颗缺失19例.
作者:姚钟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分析我院近年来应用改良剖宫产术式再次剖宫产的6例患者术中情况报告如下:例1,张某,34岁,干部.1995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改良剖宫产术,1999年6月因孕4产1孕39+4周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术中无异常发现,盆腔腹膜无粘连,子宫下段瘢痕不明显.此次娩出一男要,3150g.
作者:李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2年9月至1999年5月对我院住院的26例老年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心肌梗塞(MI)后再次梗塞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NIDDM的诊断标准根据1980年WHO暂行标准.2种病同时合并共78例,其中26例再次发生心肌梗塞,男性20例,女性6例,(性别差异为我院主要男性老年病人为主)平均年龄65.32±5.25岁.
作者:李杰;尹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水肿程度比较严重者,皮肤表面可因渗出液体而潮湿,因此在消毒前应先将局部皮肤擦干,以免影响消毒的效果及胶布的粘贴.2选择穿刺的部位时,应先挤压水肿的部位,初步看清血管,然后再将止血带扎上,消毒注射的部位,同时拿一根碘伏棉签将左手拇指指腹的皮肤进行消毒,右手持针尖的针病,左手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穿刺部位,看到血管,在左手拇指松开的一刹那快速进针,进针的角度比一般人要大些,因为水肿病人的血管较一般的人深,可视水肿的程度而定,一般以20-30度为宜.
作者:马菊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耳部外伤的病人,受到外力伤害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是听力丧失,有些病人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出现诈聋,蒙骗司法机关,增加办案难度,使用主观电测听,往往很难进行客观反映听力损害程度及法医鉴定,而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基本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听力的损害程度及诈聋.
作者:王璐;宋亚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用药期间滴速的观察由于患儿的个体差异,对首次给药病例要注意初次用药的反应,且药物浓度不宜过高,滴速不宜过快.因酚妥拉明虽然疗效显著,但有一定的β受体兴奋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甚至出现严重的心动过速.患儿因年龄的关系,无主诉能力,护士必须加强巡视,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恶心及心率过快时,应减慢滴速,同时报告医生,以免心动过速增加心肌的耗氧量而加重病情.
作者:马登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