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明;熊碧芳;陈晓红
1临床资料本组29例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11-52岁,平均31岁.首发症状:头痛23例(另6例发现时已昏迷).查体:意识障碍17例,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3例.既往有癫痫史3例.血肿部位:额叶7例,额顶叶4例,顶叶5例,顶枕叶4例,枕叶4例,基底节区1例,胼胝体偏侧1例,小脑半球3例.病变范围:小型(病变范围<3cm)16例,中型(病变范围3-6cm)10例,大型(病变范围>6cm)3例.供血动脉:单支供血19例,2支供血6例,多支供血4例.
作者:费昶;衡雪源;孟凡国;蒋洪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院消化科自1998年6月至2000年1月期间选择因消化道症状而就诊,并经过内镜检查的患者共230例,用快速尿素酶法、组织Giemsa染色法及幽门螺杆菌培养法确定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同步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以观察其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运贵;王健平;姚桂芹;张纲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分析我院近年来应用改良剖宫产术式再次剖宫产的6例患者术中情况报告如下:例1,张某,34岁,干部.1995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改良剖宫产术,1999年6月因孕4产1孕39+4周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术.术中无异常发现,盆腔腹膜无粘连,子宫下段瘢痕不明显.此次娩出一男要,3150g.
作者:李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左房血栓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纤颤常见并发症.二维心动图是目前唯一发现血栓并能测定血栓的大小而又无创伤性的诊断手段.分析如下:
作者:刘敏绍;陈传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Norplant是人口理事会经过20多年研制成功的左旋18甲皮下埋植避孕剂,我市自1993年开始应用,至1999年12月已埋植857人,并对近3年来的478名受术者进行了随访,就其避孕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探讨,现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所有受术育龄妇女均来自菏泽市,其中各乡镇妇女278人,企事业单位妇女200人,年龄40岁以下,有过1次或1次以上正常足月分娩.均自愿以此法作为唯一避孕措施,并能定期接受随访.术前体检及肝功、血脂、尿糖定性、血常规化验均正常.
作者:李海英;刘桂荣;谢蜀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7年6月至1999年10月共有300例中晚期肺癌接受化疗.其中术后化疗60例,单纯化疗240例,年龄20-76岁,男性204例,女性96例.完全缓解60例,部分缓解97例,总有效率达94%.
作者:彭敏;丁亚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26岁,因停经53天,下腹部坠痛1天入院.既往月经正常.查体:急性病容,血压90/50mmHg,心肺正常,腹肌紧张,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妇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着色、举痛明显,后穹窿饱满,子宫体孕50+天大小,软,右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B超示:①子宫腔内见妊娠囊;②右侧附件可见一4×3×2cm大小的包块;③子宫后液性暗区,考虑为右侧包块破裂所致.后穹窿穿刺抽出4ml不凝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孕50+天大,软,右侧卵巢增大约5×3×3em大,其上有1.3×1.3×1cm破口,活动性出血;见右侧卵巢上附着胚胎及绒毛组织;左侧附件正常.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女,68岁,术后2年4个月,血尿7天,加重1天,急诊入院.查体:面色苍白,脉搏细弱134次/分,BP10/8Kpa,呼吸急促,急查血Rt,RBC2.71×1012/L,Hb4.5×1012/L,WRC6.7×109/L,处于休克状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血、止血,给予立止血肌注,氧气吸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经24小时抢救患者血压逐渐上升至正常,体克纠正,膀胱镜检查,示膀胱粘膜溃疡,出血点、糜烂,治疗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巩瑞芬;王英;汪爱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众所周知,在注射TAT前需作皮肤过敏试验,皮肤试验阴性者,则可注射TAT.工作中我们发现酒后病人皮试阳性率过高,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少数病人伴有脉搏细弱及血压下降等类似过敏性休克的表现,醒酒后重做TAT皮试则转为阴性,这给我们的治疗护理及抢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观察了30例酒后外伤TAT皮试患者,结果有24人皮试为阳性.为此,我们建议同行们在酒后外伤病人作TAT皮试时,不可盲目停药或用药,以免延误治疗或抢救失误.
作者:刘婧义;安秀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现将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于诊断不明的124例急腹症行腹穿182次的结果给予分析.1临床资料124例急腹症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3-82岁,平均37.5岁.共腹穿182次,阳性113例,阴性11例.腹穿1次阳性78例,2次阳性24例,3次以上阳性11例(包括多部位穿刺和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终诊断及腹穿结果见附表.腹穿阳性正确诊断率97.3%,假阴性率45.4%.
作者:曹广涛;曹广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胃动素(Motilin,MTL)属胃肠激素之一,是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由M细胞分泌.在消化性溃疡和肝硬化时可出现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但MTL的变化目前研究尚少,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患者血浆胃动素的水平,并与慢性胃炎及正常人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华建平;姚宏昌;马桂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对象和方法1996年8月-1999年8月我站及协作单位门诊选择孕8-18周240例,年龄20-40岁,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并与停经天数相符,心、肝、肾功能正常,无生殖道畸形、子宫手术史、宫颈损伤及修补史等.用药方法:分3天温开水服药,服药前、后2小时空腹.第1天:晚8时服米非司酮50mg;第2天:早、晚8时各服米非司酮50mg;第3天:早8时服米索前列醇600ug,后留门诊观察12小时.对孕10周以上者根据情况每4小时加服米索前列醇400ug,总量限为1400ug.
作者:谭跃英;王德英;王京燕;潘丽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小儿脑梗塞并不少见,由于脑血管造影难度大,过去统称小儿急性偏瘫综合症.近年来,由于CT、MR广泛应用,病因渐被认识.本文结合近年来80例小儿脑梗塞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月-1岁16例,-3岁44例,-6岁10例,-9岁7例,-12岁3例,平均年龄3.6岁.急性起病68例,慢性起病12例.有上感史者26例,肠道感染史者17例,其余无明显前驱症状.1.2症状及体征偏瘫46例(占57.5%),偏身感觉障碍13例(占13.2%),中枢性面瘫21例(占26.2%),动眼神经麻痹12例(占15%),舌下神经麻痹9例(占11.2%),昏迷8例(占13.7%),失语6例(占7.5%),抽风13例(占16.2%),呕吐15例(占18.7%),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占13.7%),巴氏征阳性48例(占60%).
作者:王学禹;温兆春;孙文秀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992年9月至1999年5月对我院住院的26例老年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心肌梗塞(MI)后再次梗塞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NIDDM的诊断标准根据1980年WHO暂行标准.2种病同时合并共78例,其中26例再次发生心肌梗塞,男性20例,女性6例,(性别差异为我院主要男性老年病人为主)平均年龄65.32±5.25岁.
作者:李杰;尹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Dieulafoy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较为罕见的病因.我院近8年来诊治5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29-61岁.均有呕血,兼便血者4例,上腹痛1例.患高血压病及慢性肝病史各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例.出血期平均血红蛋白值为6.4g/dl.
作者:何正在;郭良忠;江应平;陈友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肝硬化内脏血管对外源性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制作胸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在体外通过血管张力测定,观察血管环对去氧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并分别给予Indo、L-NAME和去除血管内皮预处理后,重复进行血管环张力测定.结果: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的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环,对去氧肾上腺素的缩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下,通过应用NO、PGI2拮抗剂和去除内皮预处理,均可明显改善这种血管低反应性.联合应用Indo和L-NAME对低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并不高于它们的单独应用.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存在内脏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低反应性,此种低反应性系内皮依赖性者,与NO-PGI2系统的释放增加有关,而且这2个系统存在着相互联系.
作者:冯志杰;姚希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大肠癌通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1996年2月至今我们对5例早期大肠癌行内镜下微波治疗3例,高频电治疗2例,观察8个月-4年多无复发,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年龄62-65岁;女2例,25、34各1例;临床表现为大便带血3例,病程均不超过半月,2例因长期腹泻便秘交替,偶有大便带粘液.
作者:赵炳;何树春;范洪波;马琼珍;宋海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硬膜外导管临床上常用于硬脊膜外腔麻醉时导管给药.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硬外导管有许多新用途,现介绍如下:1肛瘘手术时寻找瘘管内口:骶管麻醉后,扩肛,将硬外导管头端从肛瘘外口置入,顺管道从瘘管内口引出.寻找肛瘘内口准确,且不易形成侧道,通过硬外导管引导做肛瘘切除或肛瘘挂线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刘勇峰;王桂莲;李焕云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应用牙用不锈钢丝制成根管桩支架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缺失.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2颗缺失21例,3颗缺失19例.
作者:姚钟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上颌窦密度增高是放射科常见的X线征象,本文收集我院自1995年1月-1999年10月经X线,临床明确诊断,部分经穿刺,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的98例上颌窦密度增高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张进银;赵生中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