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荣;叶振华
我们应用国产注射用泮托拉唑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或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经病理证实除外恶变者)的急诊或消化科住院患者共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其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心律增快,血压下降及肠鸣音亢进等,估计出血量为200-1000ml.
作者:李岩;石秀霞;王颖;陈苏宁;李东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26岁,因停经53天,下腹部坠痛1天入院.既往月经正常.查体:急性病容,血压90/50mmHg,心肺正常,腹肌紧张,全腹均有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妇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着色、举痛明显,后穹窿饱满,子宫体孕50+天大小,软,右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B超示:①子宫腔内见妊娠囊;②右侧附件可见一4×3×2cm大小的包块;③子宫后液性暗区,考虑为右侧包块破裂所致.后穹窿穿刺抽出4ml不凝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孕50+天大,软,右侧卵巢增大约5×3×3em大,其上有1.3×1.3×1cm破口,活动性出血;见右侧卵巢上附着胚胎及绒毛组织;左侧附件正常.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国社区护理正蓬勃兴起,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人员素质、组织网络建设、宏观调控、质量管理、政策及财力支持等方面尚存不足,难以适应未来社区护理的要求.需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组织网络建设,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完善社区护理教育和培训体制,强化社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促进我国社区护理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作者:王世萍;李继坪;李晓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明确VITEK-AMS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方法:以WHO参考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为标准,VITEK-AMS和常规法细菌鉴定结果与WHO参考实验室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VITEK-AMS与WHO参考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98.%(182/185);常规法与WHO参考实验室细菌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1.3%(169/185).结论:VITEK-AMS在临床绝大部分细菌鉴定中有准确、快速的优点,但是在厌氧菌、奈瑟氏菌、分枝杆菌等细菌的鉴定中仍有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
作者:阎东辉;许淑珍;马纪平;廖元良;张振龙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临床上哮喘伴胃-食管返流(GER)或GER患者发生哮喘者并不少见.本文总结了由胃-食管返流相关性哮喘36例,浅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2-59岁,平均34.7岁;病程1.5-48年,平均12.6年;就医次数4-15次.
作者:王健 刊期: 2000年第10期
Ki-67是与增殖性核抗原(PCNA)相似的一种特异性蛋白,PCNA在各种组织中表达文献报道较多,但对Ki-67的研究国内报道较少,现对我院30例胃粘膜活检中胃癌组织的表达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赵俊霄;孙兰芬;李志;王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护理人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宣传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的目的.
作者:钟美芹;狄承花;孙浩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水肿程度比较严重者,皮肤表面可因渗出液体而潮湿,因此在消毒前应先将局部皮肤擦干,以免影响消毒的效果及胶布的粘贴.2选择穿刺的部位时,应先挤压水肿的部位,初步看清血管,然后再将止血带扎上,消毒注射的部位,同时拿一根碘伏棉签将左手拇指指腹的皮肤进行消毒,右手持针尖的针病,左手拇指指腹稍用力按压穿刺部位,看到血管,在左手拇指松开的一刹那快速进针,进针的角度比一般人要大些,因为水肿病人的血管较一般的人深,可视水肿的程度而定,一般以20-30度为宜.
作者:马菊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现将我院自1994年以来对于诊断不明的124例急腹症行腹穿182次的结果给予分析.1临床资料124例急腹症中男71例,女53例,年龄3-82岁,平均37.5岁.共腹穿182次,阳性113例,阴性11例.腹穿1次阳性78例,2次阳性24例,3次以上阳性11例(包括多部位穿刺和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终诊断及腹穿结果见附表.腹穿阳性正确诊断率97.3%,假阴性率45.4%.
作者:曹广涛;曹广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head,ANFH)的发病率渐趋升高.然而,基层临床和影像学医师对股骨头的血供及ANFH的病因、病理,尤其对影像学诊断的进展和治疗,仍存有许多片面的认识.本文旨在提高广大基层医师对ANFH的系统认识,以期指导对ANFH的合理诊治.
作者:孟庆学;周国众;刘盛世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概念和诊断方法,阐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的区别.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21例患者(原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115例,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6例),全部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标记的抗体为vimentin.CD34.actin和s-100.根据免疫组化表达特征,重新进行诊断分类.结果:121例患者中诊为GIST58例.按病理组织学分类方法显示良性23例,恶性27例,潜在恶性8例.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出血.5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随访44例,随访时间平均3年.6例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经再次和多次手术2例存活.44例中8例死亡,均为恶性GIST.结论:GIST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缺乏定向分化,根据其免疫组化特征可与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鉴别.手术切除是好的治疗方案.对复发和转移的GIST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病灶,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侯以岸;宋明;王宇;张长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们采用米索前列醇合并催产素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与单用米索前列醇组比较,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均为1997年7月至1998年7月我们医院住院分娩的妇女.根据Bishop评分标准,以宫颈评分≤6分、无规律宫缩的初产妇为入选条件,除外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臀位、头盆不称(巨大儿、骨盆狭窄)、骨产道异常、人工破膜者;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①米索组,②催产素组,③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各组年龄、孕周及宫颈成熟度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
作者:崔风华;王连春;付效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NLL)即Ma型.其发病在国内占同期急性白血病(AL)的3.3%-17.4%,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6.5%-37.4%[1].与其他急性白血病相比,有出血倾向严重的特点,易并发急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本文作者在进修期间对7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追踪研究,8例患者早期死亡,发病时间至死亡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5个月,并针对其死因给予分析如下:
作者:王艳君;张书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方法取一次性输液器一付,用无菌方法打开,放入手术台,去掉排气针和保护套,用剪刀剪去茂非氏滴管的下端,口径大小与一次性吸引器头内芯口径基本一致,直径约6毫米,吸引器头内芯插入墨非氏滴管内,与上端衔接紧密,然后打开吸引器,穿刺针就可顺利进行穿刺减压,此种方法也可用于需减压的其它手术.
作者:李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健康人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患者的足背动脉(DPA)及胫后动脉(PTA)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0例健康人及18例Buerger患者的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Buerger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改变且PI值增高.结论:Buerger病的患肢动脉出现血管痉挛或供血不足甚至完全闭塞.
作者:魏大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高频电刀在甲状腺腺瘤摘除术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1-63岁,平均42岁.1.2治疗方法术前服卢戈氏液10天后手术,取颈前横孤形切口,切开皮肤后,用中国北京产BEEC-180A高频电刀逐层切开各层组织,显露腺瘤,切开包膜,剥离腺瘤,出血部位以电刀烧灼止血后逐层缝合各层组织.
作者:王春杰;刘新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患者,男,25岁.因干部健康查体听诊闻及有期前收缩进行动态心电检查.体检:体温36.5℃,脉搏7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10Kpa.口唇无紫绀,呼吸平稳,心界无扩大,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无长间歇,无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给予佩带美国Pi公司产全息电子硬盘式24hHolter记录盒采样,佩带记录期间否认有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将24h记录器获得的心电信号,回放经计算机软件处理,自动分析、人机对话后数据统计.
作者:刘守宪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病人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其中车祸20例,跌伤7例,各种原因撞击伤8例.损伤种类:唇、颊、鼻、上下颌骨、颧骨、颌面部撕裂伤等.2护理体会
作者:刘明兰;严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应用牙用不锈钢丝制成根管桩支架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缺失.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2颗缺失21例,3颗缺失19例.
作者:姚钟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血液系统改变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20例23天-30个月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和年龄、性别配对的20例正常儿童,对比其血流有形成分的改变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未经治疗的CHT患儿可出现轻至中度贫血,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多见,其次为大细胞性贫血.经甲状腺激素替化治疗后开始贫血可加重,以后逐渐好转,多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易并发贫血;及时、积极治疗甲低的同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素的供应,尤其造血物质的供应.当轻至中度不明原因贫血,伴生长发育落后和怀疑营养性贫血而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先天性甲状功能减退症的可能性.
作者:李桂梅;尹洪臣;项扬;陈力军;高飞;蒋莎义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