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牟秀芳
随着医学的发展,无菌手术无菌程度不断提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中应用的金属器械、布类敷料、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缝线等,经过预真空高压灭菌及环氧乙烷等方法灭菌,均能达到灭菌效果,而医务人员的手,仅能借助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涂擦,达到消毒效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医护人员操作时,只能借助无菌手套以防止手术污染,因此,降低戴手套时对手套的污染成为降低手术感染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瑞欣;邵国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成本与收费,投入与效益的矛盾目益突出,相当程度地阻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黄凯珊;朱晓宁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单味蜈蚣汤治疗腺源性颌下蜂窝组织炎蜈蚣[1]:性辛温,能镇惊熄风、安神、祛风散结、止痛消肿、凉血解惊.经动物试验煎服无毒副作用.用法及用量:取干标本样蜈蚣适量,温火焙量(即放饼称内,或炉台铁片上烘之,不要焦糊)杯凉水煎之(如煎中药),其汤分2次服之.早晚各1份,加白糖凉服,热服有腥味.
作者:呼云之;李敏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经皮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它具有一定优点,手术切口小,损伤组织少,手术时间短,几乎不出血,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少,安全系数大.是介于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可以取得传统手术方法相同的疗效.作者于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应用本术式治疗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路永涛;孙立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心律失常,即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或兴奋性发生异常的一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房(室)纤颤、室性早博、心动过缓(含房室传导阻滞)及窦(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危及生命.本文就近年来报导的有关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黄元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在膝关节外伤中,髌骨骨软骨骨折较少见,临床医生往往认识不足,容易漏诊,本科明确诊断病人2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平;袁敏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并且多伴有肝硬化,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1].该种方法可直接阻断肝动脉对肿瘤的血供,阻止肿瘤的生长,并且可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直接杀伤癌细胞,使肿瘤变脆缩小,甚至消失.该种方法较全身化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小,效果好.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对127例肝癌病人进行了TACE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龙秀玲;许广平;李新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32岁,工人,因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3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内分泌病史,否认有马凡氏综合症病史,入院后疼痛逐渐扩展到上腹部,肌肉注射杜冷丁等镇痛剂无效.体格检查:血压21/12KPa,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闻及III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显著扩张,搏动增强,腹主动脉内径3.0mm,中上段探及一长约120mm膜状回声,两端附于腹主动脉前壁,随血管壁搏动.在治疗上:①给予心得安1mg肌注,4-6小时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0mg,3-4次/日口服.②控制血压:静滴硝普钠,开始以25-50μg/min逐渐增加剂量,使血压维持在13.3-14.7KPa,患者病情缓解,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姜瑞凤;栾泳静;孙永叶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患者男,64岁,胸片发现右肺门肿块,右肺中叶肺不张,痰检找到恶性细胞,诊断右肺中央型肺癌。血象、肝功、肾功均正常。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针剂400mg,表阿霉素针剂40mg后2周,患者右侧胸壁和背部出现带状疱疹。
作者: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吻合隐神经的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陈新;李慎松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远距离损伤引起的Purtscher氏视网膜改变于1910-1913年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故又名Purtscher氏病.现将我科治疗的7例(11只眼)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7例均为男性,年龄17-28岁,平均21.5岁.有头部震荡伤史,均无眼部外伤史.单眼发生3例,双眼发生4例,共11只眼.自述受伤前视力均在5.0以上.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1990-1999年以来,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血栓性脉管炎280例,心肌梗塞350例,失血性休克83例,脑血栓102例,脑梗塞92例,面瘫86例,突聋52例,眼底出血35例.其中有6例发生过敏反应,输液1小时内发生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呼吸困难,其中1例输液后5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生命危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咏飞;谢立荣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本文就我院自2000-2001年收治的82例冠状动脉造影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林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奖励科研成果是国家为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措施之一.通过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来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对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的恰当评估.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市属医药卫生系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获奖项目10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10年来市属医疗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的水平及差距,学科重点分布情况,为今后科研规划,资源合理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我市科研管理、促进科技进步.
作者:刘会霞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体温超过40℃称超高热,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称超高热危象.超高热危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急危重症之一,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马秀珍;牟秀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生化仪采用标准酶法分别对老年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各30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与健康老人组作对照.结果: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增高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已明显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云;常志文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初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孕产妇初诊时常规检查梅毒快速血清反应试验(RPR),发现妊娠合并梅毒10例,及时给予治疗.结果:3例经治疗分娩活婴,1例难免流产,1例死胎,1例多发性畸形,3例中期妊娠引产,1例在妊娠中.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易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应在孕产妇中常规化验RPR,以便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程海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就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颁布了许多法规、规章.1998年<食品卫生法>的试行,使食品卫生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根据我区1959-1993年食物中毒资料对全区食物中毒作一分析.
作者:苑安平;郭再逢;周尚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临终护理是指病人的疾病处于晚期或垂危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如何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使患者在心理上、感情上遭受痛苦时受到关怀并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使患者获得人生的满足,以平静保持尊严地死去.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抢救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患者的体会是:思想敏捷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及时洞察判断准确,交待严谨心中有数.决不会因半点疏忽而延误抢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现将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勤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的常见病,该病在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浮肿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多以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由于用药后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因此,根据肾病治疗用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速疾病的恢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连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