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辅助治疗肝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8例(男62例,女26例;年龄48±18a)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1.2-1.8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3-4wk,并与对照组98例(男74例,女24例,年龄46±15a)进行综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55.1%(P<0.05).结论:谷胱甘肽治疗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楠;王寿九;王盛银;潘桂红;张惠敏;吉庆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初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孕产妇初诊时常规检查梅毒快速血清反应试验(RPR),发现妊娠合并梅毒10例,及时给予治疗.结果:3例经治疗分娩活婴,1例难免流产,1例死胎,1例多发性畸形,3例中期妊娠引产,1例在妊娠中.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易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应在孕产妇中常规化验RPR,以便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程海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防止和减少前列腺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方法:对42例网状支架置入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列腺出血3例,支架管脱落3例,尿道狭窄1例.因支架管结石、膀胱刺激症状严重取支架2例,尿失禁1例.结论:严格掌握前列腺网状支架置入的适应症,精确测量膀胱内口至精阜距离及正确放置支架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克明;于大海;王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Lewis X 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微波-LSAB法检测90例大肠癌中唾液酸化 Lewis X和PCNA的表达状况. 结果: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2%和100.0%,唾液酸化 Lewis X和PCNA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在大肠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唾液酸化 Lewis X与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PCNA是反映癌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唾液酸化Lewis X是反映大肠癌转移倾向的重要标志,对两者联合检测更能客观、准确地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生物学特性,唾液酸化Lewis X 和PCNA均呈阳性表达的大肠癌可能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尚培中;谷化平;孙印臣;朱习琴;李世存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外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材料与方法:86例中晚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2组:39例病人接受顺铂40mg/m2/d,第1-3天,5-氟脲嘧啶750mg/m2/d,第1-3天,联合化疗(DF方案).2个疗程后给予放疗(综合组).45例病人接受单纯放疗(对照组).2组放疗方式和剂量相同.鼻咽原发灶采用6MV高能X线,颈部采用电子线放疗常规分割放射,1.8-1.9GY/次,5次/周.总剂量65-70GY/35-37次/7-7.5周.颈部剂量约60GY左右.结果:综合组3年总的生存率为70%.后者为60%(P=0.057),3年局控率综合组为85%,对照组为70%,P<0.05差异显著.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诱导化疗加外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提高了肿瘤退缩率及局控率.但未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作者:宋维舒;姚伟强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激素睾酮的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125I-血清睾酮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38例老年男性睾酮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与下降组,之后采用美国DPL1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桡尺骨骨密度,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睾酮正常组18例骨密度均值为0.8027,睾酮降低组20例骨密度均值为0.6203,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雄性激素的减少是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殷宝玲;李鹏;张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标在诊断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癌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CEA-mRNA.结果:CEA-mRNA的检出率在32份胃癌标本为81.2%(26/32)、在32份良性胃病标本中为12.5%(4/32),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X2test , P<0.001).结论: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承岩;胡建功;申兴斌;白海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经胸二维和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对37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左室功能观察.结果:PTCA近期:左室ESV较术前降低、左室EDV及舒张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左室EF明显增高(P>0.05).PTCA晚期:左室ESV、EDV均较术前降低、左室EF明显增高、E/A>1、EVTI/AVTI降低、DT及IVRT缩短(P>0.05).结论:PTCA能够改善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有益作用.
作者:谷素洁;杨庭树;智光;任艺虹;吴英;陈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1隆?000年5月共收住窒息新生儿204例进行血糖分析.结果:204例中发生血糖异常50例(24.51%),其中低血糖14例(6.86%),高血糖36例(17.65%).高血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血糖的发病率.高血糖的发生与窒息程度有关,重度窒息血糖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应严密监测血糖,掌握输糖速度,避免血糖异常加重脑损伤.栽
作者:马晓丹;马坚;舒蕾;王美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在着床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异常.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育组4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43例妇女细胞外基质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N、LN在生育组分泌中期呈强表达,早期次之,晚期较弱.不孕组分泌各期表达均高于生育组,并且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在生育组与不孕组间不同,在同一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和间质细胞上表达不同.结论: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呈周期特征性变化并参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变化及胚泡的着床环节.其过高表达影响胚泡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定位和粘着过程,导致胚泡着床失败.
作者:李春芳;崔满华;齐双山;姜云鹏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偏头痛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以期更好地诊治.方法:综合分析34例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血流变特点.结果:34例病人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女25例.所有病人均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脑梗塞,且经头颅CT及MRI确诊为动脉系统脑梗塞.临床有偏盲21例,偏身感觉障碍15例.结论:偏头痛可诱发脑卒中,脑卒中绝大多数为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性脑梗塞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临床特征主要为大脑半球后部受损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而偏瘫及失语相对较少.
作者:肖卫忠;张新宇;隋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生化仪采用标准酶法分别对老年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各30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与健康老人组作对照.结果: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增高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已明显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云;常志文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节段梯形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方法:36例病人行多节段梯形开窗术,术中沿相邻两棘突间的间隙做梯形扩大,平均开窗2.3个间隙.按Nahal分级标准统计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人术后3-7天内下地活动.经10-36个月随访,结果优34例,良2例.优悸?00%.结论:多节段梯形开窗既能维持椎管的稳定性,又能充分减压,具体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症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亮
作者:高庆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1990-1999年以来,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血栓性脉管炎280例,心肌梗塞350例,失血性休克83例,脑血栓102例,脑梗塞92例,面瘫86例,突聋52例,眼底出血35例.其中有6例发生过敏反应,输液1小时内发生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呼吸困难,其中1例输液后5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生命危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咏飞;谢立荣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完成263例(263眼)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尹建祯;孙淑贞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梅毒吉海赛马氏反应出现于首次用药后数小时至24小时(常为3-12小时),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体温上升,周身不适,梅毒损害暂时加重,尤其是内脏及神经梅毒症状恶化,早期胎传梅毒患儿会发生高热,呼吸困难、发绀、惊厥或死亡.可能是苍白螺旋体被大量杀灭后,机体内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此反应只出现在第一次注射强而有力的抗梅药后.2000年3月,我科收治一吉海氏反应的患者,经过我们及时抢救与精心护理,使患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丁素云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的常见病,该病在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浮肿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多以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由于用药后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因此,根据肾病治疗用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速疾病的恢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连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自1997年实施整体护理,探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方法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提高认识,更新护理观念;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减少护理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星级病房;明确工作目标,调整护理人员组织结构;简化护理表格,减少护士的书写时间;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控,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内涵建设,逐步深化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更多的直接护理,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稳步上升,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许丽君;周新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临终护理是指病人的疾病处于晚期或垂危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如何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使患者在心理上、感情上遭受痛苦时受到关怀并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使患者获得人生的满足,以平静保持尊严地死去.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抢救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患者的体会是:思想敏捷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及时洞察判断准确,交待严谨心中有数.决不会因半点疏忽而延误抢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现将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勤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体温超过40℃称超高热,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称超高热危象.超高热危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急危重症之一,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马秀珍;牟秀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并且多伴有肝硬化,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1].该种方法可直接阻断肝动脉对肿瘤的血供,阻止肿瘤的生长,并且可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直接杀伤癌细胞,使肿瘤变脆缩小,甚至消失.该种方法较全身化疗简单易行,副作用小,效果好.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1年1月对127例肝癌病人进行了TACE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龙秀玲;许广平;李新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时间:2001年4月20日地点:护士站主持人:王惠芬王惠芬护士长:皮肤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愈率在我国约94%,这与我们的护理工作是分不开的.下面由黄金萍主管护师介绍皮肤癌有关知识和1例皮肤癌病人的情况,希望大家积极提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以便我们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作者:徐雪晴;黄金萍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鼻咽癌和晚期不能手术及有手术禁忌症的肺癌的治疗多以放疗为主.因此,减轻或避免因放射性损伤引起各种不良副反应是我们日常肿瘤护理工作一个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自199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了312例鼻咽癌,168例肺癌患者,本文就2个病种在进行单纯放疗中常见副反应的护理体会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张仁丽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老年肝病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近5年来我科采用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相结合,治疗了41例老年肝炎病人.通过精心护理使大多数病人好转,痊愈出院.本文就老年肝炎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雷浦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就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颁布了许多法规、规章.1998年<食品卫生法>的试行,使食品卫生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根据我区1959-1993年食物中毒资料对全区食物中毒作一分析.
作者:苑安平;郭再逢;周尚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患者男,54岁.经常胸闷,心前区隐痛5年,加重半月就诊.查体:BP12/9KPa,心界不大,心律规整,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腔室及瓣膜正常,心电图示:P-P间期0.14s,P波形态间歇性由双峰P波改变为高尖P波型,但P-P频率稳定不变.T波II、III,aVF导联倒置,TV5、V6低平.心电图诊断:间歇性不完全房内传导阻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本文对我院818例住院病人的腹部手术切口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喻可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笔者自1992年-2001年,采用按摩针刺TDP照射治疗该病92例,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光宗;钟新民;伍云贵;谢挺杉 刊期: 2001年第17期
2000-2001年在我科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丽影;韩玉兰;王如明;孙文秀;王学禹;温兆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严重的胸部创伤,心脏、肺和食管手术后发生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需要应用呼吸器治疗,但在治疗中常遇到棘手的并发症-呼吸器依赖.近1年期间我科应用美国Banetter7200型呼吸器成功地抢救了6例危重病人,在治疗中联合应用SIMV(同步间隙正压呼吸)和PSV(吸气压力辅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龙;杨明训;彭寿行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8-72岁.高血压脑出血19例,脑外伤后出血7例.GCS计分4-5分2例,6-9分24例.一侧瞳孔散大2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CT显示出血位于外囊18例,内囊8例,破入脑室3例,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25-110ml.
作者:张冠中;孙晋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以心慌、胸闷、胸疼、出冷汗、心电图广泛ST-T改变及阵发性快速房颤、心肌酶学异常,确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而住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帕金森氏病、动脉硬化性痴呆、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肾结石、高血压3期、贫血、腔隙性脑梗塞等病史.查体:神志清,贫血貌,血压160/80mmHg,呼吸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闻及偶发早搏,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病人于住院第3天上午时至次日20时(31个小时内)先后7次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讲话吐词不清、发生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血压升高200/100mmHg.前6次发作经药物对症治疗大约可在10-30分钟内缓解.于20时发作时出现左侧瞳孔大于右侧,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阳性.经雷吉丁、20%甘露醇、速尿、鲁米那钠等对症治疗抢救1-2小时后病人抽搐逐渐消失,神志转清.多半在睡眠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压及体温骤升,发作次日做头颅CT示半球陈旧性梗塞.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考虑为睡眠缺氧呼吸暂停综合症致脑干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虽经积极地综合治疗但由于病情较重,于次日夜间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舌后坠明显、口唇紫绀、严重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即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处理意识障碍改善,缺氧好转.发病第3日17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并呼吸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经对症处理症状仍反复出现,第4日果断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多次出现快速型房颤,心电图ST-T改变加重,心功能3级,给予强心剂(西地兰)纠正心衰,硷性药物、脱水及对症治疗,术后24小时神志转清,但并发肺炎及消化道出血.经抗生素及止血药应用,并发症在1周内得到控制.经抢救成功后已住院2年,病情稳定气管套管保持良好.
作者:邓丕兰;周红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胡玲灿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96年以来,我们开始用头孢哌酮治疗绿脓杆菌肺炎12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们从1995-2000年期间共收治药物中毒232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李达周;张捷;许江兰;梁昌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在临床上,护理管理和各项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护士必须做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杨小云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本文就我院自2000-2001年收治的82例冠状动脉造影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林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32岁,工人,因突发性胸背部撕裂样疼痛3小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内分泌病史,否认有马凡氏综合症病史,入院后疼痛逐渐扩展到上腹部,肌肉注射杜冷丁等镇痛剂无效.体格检查:血压21/12KPa,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界不大,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可闻及III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升主动脉显著扩张,搏动增强,腹主动脉内径3.0mm,中上段探及一长约120mm膜状回声,两端附于腹主动脉前壁,随血管壁搏动.在治疗上:①给予心得安1mg肌注,4-6小时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0mg,3-4次/日口服.②控制血压:静滴硝普钠,开始以25-50μg/min逐渐增加剂量,使血压维持在13.3-14.7KPa,患者病情缓解,转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姜瑞凤;栾泳静;孙永叶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用麦利平(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3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高血压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血压21.3-28.0/12.7-15.3KPa,30例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其它内科严重疾患.
作者:王萍;郑金红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自1994年5月至2001年5月施行微创胆镜保胆取石,防石复发术400例,认为此技术安全可行,报告如下.
作者:范玉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宫颈裂伤在产科中属于软产道损伤,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催产药物使用不当,或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等都可引起宫颈裂伤.本文就我院1997年11月至1999年4月分娩所致21例宫颈裂伤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高艳玲;尉凤琴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从1999年1月至2001年1月共收治各类急性中毒27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靖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2-2000年分娩总数5778例,重度妊高症120例,发病率2.077%,其中先兆子痫63例,子痫57例,发病率分别为1.09%、0.99%.年龄 16-43岁,其中18-28岁93例占77.5%,初产妇74例占61.67%,经产妇46例,占39.79%,围产儿133例孕周在32-36W 27例,占22.5%,孕37-40W 86例,占71.67%,≥42W 7例,占5.835%.
作者:冯菊兰;郝咏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腰椎间盘脱出症病人国内外报告再手术率为2-9.2%[1].我院自1992年-1999年共行手术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病人358例,其中2次手术3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对病变部位确诊后而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宋建荣;唐兆春;孙建民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晚期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穿刺抽液应用沙培林胸腔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运启;王东升;何宗战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远距离损伤引起的Purtscher氏视网膜改变于1910-1913年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故又名Purtscher氏病.现将我科治疗的7例(11只眼)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7例均为男性,年龄17-28岁,平均21.5岁.有头部震荡伤史,均无眼部外伤史.单眼发生3例,双眼发生4例,共11只眼.自述受伤前视力均在5.0以上.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患者男,64岁,胸片发现右肺门肿块,右肺中叶肺不张,痰检找到恶性细胞,诊断右肺中央型肺癌。血象、肝功、肾功均正常。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针剂400mg,表阿霉素针剂40mg后2周,患者右侧胸壁和背部出现带状疱疹。
作者: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在膝关节外伤中,髌骨骨软骨骨折较少见,临床医生往往认识不足,容易漏诊,本科明确诊断病人2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平;袁敏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经皮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它具有一定优点,手术切口小,损伤组织少,手术时间短,几乎不出血,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少,安全系数大.是介于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可以取得传统手术方法相同的疗效.作者于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应用本术式治疗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路永涛;孙立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无症状脑梗死目前尚无确定的诊断标准,我们认为是,无卒中病史,而由影像学检查(CT或MR)发现脑梗死灶,即为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 SBI).本文对我院68例经头颅CT及临床证实的SBI进行探讨,并结合文献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任正芝;王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了减轻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应用中心静脉留置管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面,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王雅岩;刘淑美;崔英惠;于立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扭伤、挫伤等软组织损伤,在外科较为常见.一般口服药物用后起效慢,现用跌打丸外敷,消肿止痛效果较好,起效快而且价格便宜.现介绍如下.
作者:栾泳静;辛婷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大肠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对大肠疾病诊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近年来共进行结肠镜检查221例;通过对该组患者的检查解决了以前一些在外科临床上不认识或不易解决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双俊;杨进山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透明质酸钠制剂(Sodium Hyaluronate Prodult , SHP)属粘多糖物质是关节液及软骨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1].我院于1997年至今应用SHP对80例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了关节腔内注射SHP,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江;朱虹;刘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无菌手术无菌程度不断提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中应用的金属器械、布类敷料、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缝线等,经过预真空高压灭菌及环氧乙烷等方法灭菌,均能达到灭菌效果,而医务人员的手,仅能借助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涂擦,达到消毒效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医护人员操作时,只能借助无菌手套以防止手术污染,因此,降低戴手套时对手套的污染成为降低手术感染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瑞欣;邵国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概述小肠移植(small intestine transplantation)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end-stage of intestinal failure)的理想方法,每年每百万人口中有2例等待小肠移植,其中2/3为儿童,移植病因多为断肠综合征[1].由于小肠为体内大的淋巴库和细菌库,移植免疫反应较其他脏器移植更为剧烈和复杂,在排斥移植物的同时肠源性感染时有发生,从而严重制约小肠移植应用[2].
作者:苏位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心律失常,即心肌自律性、传导性或兴奋性发生异常的一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房(室)纤颤、室性早博、心动过缓(含房室传导阻滞)及窦(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危及生命.本文就近年来报导的有关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黄元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药房药师对药物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以及服务方式、方法的优劣,影响到医院的2个效益和发展,而且关系到患者用药后的疗效.笔者就此提出几点心得,供同行参考.
作者:高洋;吕雪菲;王振国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处方药房主要完成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药品,住院病人的处方2次/周,各科分成4批,每星期一、二、四、五早上取药,当天早晨医生开好处方,所有处方实行层层审查核对制度.当处方由护士送到药房时,处方上必须有医生签名,然后药剂师审查处方,审查药品剂型、剂量,所用药品是否合理,如有疑问马上打电话给医生,询问并修正.处方审查合格后,赶在门诊病人拥挤之前取完住院病人用药.如处方临时更改则进临时处方,马上取药,取完药后,取药者划价签名,然后送到住院部登记盖章.
作者:沙尼亚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病历质量又是衡量医院医疗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病历是医务工作者在诊疗工作中的一份全面记录和总结.它反映着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在临床教学、医学科研和司法诉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策,以促进病历质量提高.
作者:李欣;尉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现代文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它对人类的政治、经济、科研、教育、生活及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国际互联网(Inter网)的形成更是21世纪技术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将全人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Inter网上,人们发现地球是何等的渺小,Inter网除了给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外,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观念上的变化,它所引发积极的、向上的精神,也是激励着人们努力创造更好的明天.尤其是医疗卫生,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读书、网上看医生正在一步一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作者:春增科;罗科让;陈淑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奖励科研成果是国家为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措施之一.通过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来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对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的恰当评估.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市属医药卫生系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获奖项目10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10年来市属医疗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的水平及差距,学科重点分布情况,为今后科研规划,资源合理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我市科研管理、促进科技进步.
作者:刘会霞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医院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加强医院第三产业的财务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刘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成本与收费,投入与效益的矛盾目益突出,相当程度地阻碍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大限度地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作者:黄凯珊;朱晓宁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准确、全面了解我部所属医院目前的医疗质量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我部组织医疗质量管理专家组(由医疗、护理及管理共6名专家组成),于2001年3月用22天时间,对所属6所医院的医护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检查.本次检查,将医院的环节质量列为检查的重点,同时兼顾基础质量及终末质量,在听取医院领导汇报的基础上,深入门、急诊和各临床、医技科室,共抽查病历533份(其中归档病历240份,在院病历293份);抽考研究生12名,医生12名,护士30名;对132名住院部队病人和348名地方病人进行了医护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抽查了6所医院的医护综合质量控制情况,对质量讲评会议记录和质控通报进行了检查;逐一审核了6所医院2000年度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358项;抽查了12台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登记情况;抽查了12类常规药品和12种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及保存情况;为充分摸清科主任查房质量,每所医院还随机选了2-3个科室,每个临床科室选定2名病人,由专家进行跟班查房,向病人调查核对科主任和经治医生查房的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各医院在转业干部量大、收治病人多、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医护质量管理力度大,医疗质量硬件(医疗用房、设备仪器、住院环境)改善明显,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部队服务满意率达98.9%,对医疗服务满意率达96.9%),科研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医疗质量管理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检查中出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李大同;周咏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临床实习是由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必经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临床医生真正的起点.经过4年理论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较多基础和临床知识,但这种掌握只是机械和表面的.能否在实习过程中将所学的书面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丰富,同时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取决于学生本人,带教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言传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汇报一下带教实习医生的点滴体会.
作者:齐立行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渐增多,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3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专家估计,我国现有DM病人约24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他们对DM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接受有关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机会甚少.常因饮食不平衡,药物管理不规范,以及未作定期监测等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致残、致死,不仅使病人在患病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DM教育不仅能够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1].加强对老年DM病人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作者对本科94例老年DM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刘玺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腹膜透析(腹透)是一种有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治疗的连续性;②要求患者(或助手)具有自我护理和自行换液的能力;③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家透析,对医护人员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家庭腹透患者较之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训和监测随访.我们把家庭腹透患者的教育、随访工作列为腹透患者全面、系统管理的重点,在减少感染性并发症,降低住院率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秀林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87年国务院颁发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乡镇公共场所业已迅速发展,卫生监督监测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及管理已有明显改善.公共场所是公众聚集、娱乐、体闲活动的主要环境,这些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笔者通过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发现有些公共场所距<条例>及<标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试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存在
作者:孙素萍;李海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单味蜈蚣汤治疗腺源性颌下蜂窝组织炎蜈蚣[1]:性辛温,能镇惊熄风、安神、祛风散结、止痛消肿、凉血解惊.经动物试验煎服无毒副作用.用法及用量:取干标本样蜈蚣适量,温火焙量(即放饼称内,或炉台铁片上烘之,不要焦糊)杯凉水煎之(如煎中药),其汤分2次服之.早晚各1份,加白糖凉服,热服有腥味.
作者:呼云之;李敏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的理论基础及效果.方法:选择一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二尖瓣脱垂、β受体高敏症等,于原有药物基础上并用黛力新10.5mg,2次/日.结果: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能获得更佳疗效.
作者:杨菊贤;虞俊;叶志荣;陈启稚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历来作为福利事业单位的医院逐步进入市场.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医学院校及附院并入综合大学,医院集团的建立,医院之间的联合、药品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患者选医生等改革措施,使医院间的竞争更趋激烈,迫使医院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医院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要出色完成繁重的医教研任务,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培养人才,尤其是21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是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十分重视这一问题,陆续制订了一些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加快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吸引了人才,稳定了队伍,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增强了竞争力,促进了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蔡执敏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病毒为其常见病原[1].2001年1-5月我们应用湖北科益药业公司的更昔洛韦对60例住院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益真;李舒;魏昌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吻合隐神经的逆行隐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张功林;葛宝丰;张军华;陈新;李慎松 刊期: 200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