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维舒;姚伟强
体温超过40℃称超高热,并伴有抽搐、昏迷、休克、出血称超高热危象.超高热危象是医疗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急危重症之一,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作者:马秀珍;牟秀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以心慌、胸闷、胸疼、出冷汗、心电图广泛ST-T改变及阵发性快速房颤、心肌酶学异常,确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而住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帕金森氏病、动脉硬化性痴呆、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肾结石、高血压3期、贫血、腔隙性脑梗塞等病史.查体:神志清,贫血貌,血压160/80mmHg,呼吸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闻及偶发早搏,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病人于住院第3天上午时至次日20时(31个小时内)先后7次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讲话吐词不清、发生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血压升高200/100mmHg.前6次发作经药物对症治疗大约可在10-30分钟内缓解.于20时发作时出现左侧瞳孔大于右侧,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阳性.经雷吉丁、20%甘露醇、速尿、鲁米那钠等对症治疗抢救1-2小时后病人抽搐逐渐消失,神志转清.多半在睡眠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压及体温骤升,发作次日做头颅CT示半球陈旧性梗塞.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考虑为睡眠缺氧呼吸暂停综合症致脑干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虽经积极地综合治疗但由于病情较重,于次日夜间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舌后坠明显、口唇紫绀、严重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即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处理意识障碍改善,缺氧好转.发病第3日17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并呼吸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经对症处理症状仍反复出现,第4日果断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多次出现快速型房颤,心电图ST-T改变加重,心功能3级,给予强心剂(西地兰)纠正心衰,硷性药物、脱水及对症治疗,术后24小时神志转清,但并发肺炎及消化道出血.经抗生素及止血药应用,并发症在1周内得到控制.经抢救成功后已住院2年,病情稳定气管套管保持良好.
作者:邓丕兰;周红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辅助治疗肝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8例(男62例,女26例;年龄48±18a)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1.2-1.8g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3-4wk,并与对照组98例(男74例,女24例,年龄46±15a)进行综合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55.1%(P<0.05).结论:谷胱甘肽治疗肝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楠;王寿九;王盛银;潘桂红;张惠敏;吉庆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1990-1999年以来,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血栓性脉管炎280例,心肌梗塞350例,失血性休克83例,脑血栓102例,脑梗塞92例,面瘫86例,突聋52例,眼底出血35例.其中有6例发生过敏反应,输液1小时内发生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胸闷、呼吸困难,其中1例输液后5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因处理及时,未造成生命危险,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咏飞;谢立荣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了减轻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应用中心静脉留置管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方面,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王雅岩;刘淑美;崔英惠;于立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渐增多,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3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专家估计,我国现有DM病人约24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他们对DM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接受有关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机会甚少.常因饮食不平衡,药物管理不规范,以及未作定期监测等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致残、致死,不仅使病人在患病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DM教育不仅能够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1].加强对老年DM病人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作者对本科94例老年DM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刘玺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远距离损伤引起的Purtscher氏视网膜改变于1910-1913年首次由Purtscher描述,故又名Purtscher氏病.现将我科治疗的7例(11只眼)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7例均为男性,年龄17-28岁,平均21.5岁.有头部震荡伤史,均无眼部外伤史.单眼发生3例,双眼发生4例,共11只眼.自述受伤前视力均在5.0以上.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处方药房主要完成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药品,住院病人的处方2次/周,各科分成4批,每星期一、二、四、五早上取药,当天早晨医生开好处方,所有处方实行层层审查核对制度.当处方由护士送到药房时,处方上必须有医生签名,然后药剂师审查处方,审查药品剂型、剂量,所用药品是否合理,如有疑问马上打电话给医生,询问并修正.处方审查合格后,赶在门诊病人拥挤之前取完住院病人用药.如处方临时更改则进临时处方,马上取药,取完药后,取药者划价签名,然后送到住院部登记盖章.
作者:沙尼亚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临终护理是指病人的疾病处于晚期或垂危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如何减轻临终病人的痛苦,使患者在心理上、感情上遭受痛苦时受到关怀并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使患者获得人生的满足,以平静保持尊严地死去.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在抢救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患者的体会是:思想敏捷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及时洞察判断准确,交待严谨心中有数.决不会因半点疏忽而延误抢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现将晚期肝癌终末危重期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勤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患者男,64岁,胸片发现右肺门肿块,右肺中叶肺不张,痰检找到恶性细胞,诊断右肺中央型肺癌。血象、肝功、肾功均正常。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针剂400mg,表阿霉素针剂40mg后2周,患者右侧胸壁和背部出现带状疱疹。
作者: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晚期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穿刺抽液应用沙培林胸腔内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运启;王东升;何宗战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初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孕产妇初诊时常规检查梅毒快速血清反应试验(RPR),发现妊娠合并梅毒10例,及时给予治疗.结果:3例经治疗分娩活婴,1例难免流产,1例死胎,1例多发性畸形,3例中期妊娠引产,1例在妊娠中.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易引起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应在孕产妇中常规化验RPR,以便及早诊断与治疗.
作者:程海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经皮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它具有一定优点,手术切口小,损伤组织少,手术时间短,几乎不出血,产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少,安全系数大.是介于手术和非手术方法之间的一种方法,可以取得传统手术方法相同的疗效.作者于1998年4月至2001年4月,应用本术式治疗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路永涛;孙立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腰椎间盘脱出症病人国内外报告再手术率为2-9.2%[1].我院自1992年-1999年共行手术治疗椎间盘脱出症病人358例,其中2次手术3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对病变部位确诊后而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宋建荣;唐兆春;孙建民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的理论基础及效果.方法:选择一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二尖瓣脱垂、β受体高敏症等,于原有药物基础上并用黛力新10.5mg,2次/日.结果: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能获得更佳疗效.
作者:杨菊贤;虞俊;叶志荣;陈启稚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病毒为其常见病原[1].2001年1-5月我们应用湖北科益药业公司的更昔洛韦对60例住院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进行治疗和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冯益真;李舒;魏昌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分析,了解其病因,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胡玲灿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96年以来,我们开始用头孢哌酮治疗绿脓杆菌肺炎12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8-72岁.高血压脑出血19例,脑外伤后出血7例.GCS计分4-5分2例,6-9分24例.一侧瞳孔散大22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CT显示出血位于外囊18例,内囊8例,破入脑室3例,据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25-110ml.
作者:张冠中;孙晋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2-2000年分娩总数5778例,重度妊高症120例,发病率2.077%,其中先兆子痫63例,子痫57例,发病率分别为1.09%、0.99%.年龄 16-43岁,其中18-28岁93例占77.5%,初产妇74例占61.67%,经产妇46例,占39.79%,围产儿133例孕周在32-36W 27例,占22.5%,孕37-40W 86例,占71.67%,≥42W 7例,占5.835%.
作者:冯菊兰;郝咏梅 刊期: 200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