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丕兰;周红兰
目的:探讨偏头痛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理,以期更好地诊治.方法:综合分析34例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血流变特点.结果:34例病人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其中女25例.所有病人均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出现脑梗塞,且经头颅CT及MRI确诊为动脉系统脑梗塞.临床有偏盲21例,偏身感觉障碍15例.结论:偏头痛可诱发脑卒中,脑卒中绝大多数为缺血性脑卒中.偏头痛性脑梗塞主要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临床特征主要为大脑半球后部受损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而偏瘫及失语相对较少.
作者:肖卫忠;张新宇;隋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就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颁布了许多法规、规章.1998年<食品卫生法>的试行,使食品卫生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根据我区1959-1993年食物中毒资料对全区食物中毒作一分析.
作者:苑安平;郭再逢;周尚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为准确、全面了解我部所属医院目前的医疗质量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我部组织医疗质量管理专家组(由医疗、护理及管理共6名专家组成),于2001年3月用22天时间,对所属6所医院的医护质量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检查.本次检查,将医院的环节质量列为检查的重点,同时兼顾基础质量及终末质量,在听取医院领导汇报的基础上,深入门、急诊和各临床、医技科室,共抽查病历533份(其中归档病历240份,在院病历293份);抽考研究生12名,医生12名,护士30名;对132名住院部队病人和348名地方病人进行了医护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抽查了6所医院的医护综合质量控制情况,对质量讲评会议记录和质控通报进行了检查;逐一审核了6所医院2000年度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358项;抽查了12台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登记情况;抽查了12类常规药品和12种急救药品的有效期及保存情况;为充分摸清科主任查房质量,每所医院还随机选了2-3个科室,每个临床科室选定2名病人,由专家进行跟班查房,向病人调查核对科主任和经治医生查房的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各医院在转业干部量大、收治病人多、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医护质量管理力度大,医疗质量硬件(医疗用房、设备仪器、住院环境)改善明显,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部队服务满意率达98.9%,对医疗服务满意率达96.9%),科研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医疗质量管理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在检查中出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李大同;周咏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扭伤、挫伤等软组织损伤,在外科较为常见.一般口服药物用后起效慢,现用跌打丸外敷,消肿止痛效果较好,起效快而且价格便宜.现介绍如下.
作者:栾泳静;辛婷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我院自1997年实施整体护理,探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方法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提高认识,更新护理观念;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减少护理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星级病房;明确工作目标,调整护理人员组织结构;简化护理表格,减少护士的书写时间;完善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监控,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内涵建设,逐步深化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更多的直接护理,使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稳步上升,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许丽君;周新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现代文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它对人类的政治、经济、科研、教育、生活及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国际互联网(Inter网)的形成更是21世纪技术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将全人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Inter网上,人们发现地球是何等的渺小,Inter网除了给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外,还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观念上的变化,它所引发积极的、向上的精神,也是激励着人们努力创造更好的明天.尤其是医疗卫生,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读书、网上看医生正在一步一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作者:春增科;罗科让;陈淑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无菌手术无菌程度不断提高,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中应用的金属器械、布类敷料、塑料制品、玻璃器皿、缝线等,经过预真空高压灭菌及环氧乙烷等方法灭菌,均能达到灭菌效果,而医务人员的手,仅能借助各种消毒液的浸泡、涂擦,达到消毒效果,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医护人员操作时,只能借助无菌手套以防止手术污染,因此,降低戴手套时对手套的污染成为降低手术感染率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瑞欣;邵国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生化仪采用标准酶法分别对老年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各30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与健康老人组作对照.结果: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冠心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冠心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尤其是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无明显增高者,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已明显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云;常志文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标在诊断胃癌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胃癌和良性胃病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CEA-mRNA.结果:CEA-mRNA的检出率在32份胃癌标本为81.2%(26/32)、在32份良性胃病标本中为12.5%(4/32),两者检测结果的差别具有显著性(X2test , P<0.001).结论: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承岩;胡建功;申兴斌;白海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老年肝病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方面.近5年来我科采用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相结合,治疗了41例老年肝炎病人.通过精心护理使大多数病人好转,痊愈出院.本文就老年肝炎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雷浦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近期、远期影响.方法:采用经胸二维和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对37例首次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左室功能观察.结果:PTCA近期:左室ESV较术前降低、左室EDV及舒张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左室EF明显增高(P>0.05).PTCA晚期:左室ESV、EDV均较术前降低、左室EF明显增高、E/A>1、EVTI/AVTI降低、DT及IVRT缩短(P>0.05).结论:PTCA能够改善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有益作用.
作者:谷素洁;杨庭树;智光;任艺虹;吴英;陈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奖励科研成果是国家为了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措施之一.通过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来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是对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条件、管理水平等的恰当评估.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市属医药卫生系统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获奖项目10年情况进行分析,了解10年来市属医疗卫生系统医学科研的水平及差距,学科重点分布情况,为今后科研规划,资源合理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我市科研管理、促进科技进步.
作者:刘会霞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激素睾酮的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125I-血清睾酮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38例老年男性睾酮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与下降组,之后采用美国DPL1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桡尺骨骨密度,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睾酮正常组18例骨密度均值为0.8027,睾酮降低组20例骨密度均值为0.6203,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雄性激素的减少是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殷宝玲;李鹏;张健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996年以来,我们开始用头孢哌酮治疗绿脓杆菌肺炎12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在膝关节外伤中,髌骨骨软骨骨折较少见,临床医生往往认识不足,容易漏诊,本科明确诊断病人2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平;袁敏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以心慌、胸闷、胸疼、出冷汗、心电图广泛ST-T改变及阵发性快速房颤、心肌酶学异常,确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而住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帕金森氏病、动脉硬化性痴呆、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肾结石、高血压3期、贫血、腔隙性脑梗塞等病史.查体:神志清,贫血貌,血压160/80mmHg,呼吸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闻及偶发早搏,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病人于住院第3天上午时至次日20时(31个小时内)先后7次突然出现大汗淋漓、讲话吐词不清、发生意识障碍、四肢抽搐、血压升高200/100mmHg.前6次发作经药物对症治疗大约可在10-30分钟内缓解.于20时发作时出现左侧瞳孔大于右侧,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巴彬氏征阳性.经雷吉丁、20%甘露醇、速尿、鲁米那钠等对症治疗抢救1-2小时后病人抽搐逐渐消失,神志转清.多半在睡眠状态下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压及体温骤升,发作次日做头颅CT示半球陈旧性梗塞.经院内外专家会诊考虑为睡眠缺氧呼吸暂停综合症致脑干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虽经积极地综合治疗但由于病情较重,于次日夜间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舌后坠明显、口唇紫绀、严重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主).即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处理意识障碍改善,缺氧好转.发病第3日17时,再次出现意识障碍并呼吸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经对症处理症状仍反复出现,第4日果断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多次出现快速型房颤,心电图ST-T改变加重,心功能3级,给予强心剂(西地兰)纠正心衰,硷性药物、脱水及对症治疗,术后24小时神志转清,但并发肺炎及消化道出血.经抗生素及止血药应用,并发症在1周内得到控制.经抢救成功后已住院2年,病情稳定气管套管保持良好.
作者:邓丕兰;周红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 DM)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日渐增多,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3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专家估计,我国现有DM病人约24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他们对DM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接受有关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的机会甚少.常因饮食不平衡,药物管理不规范,以及未作定期监测等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而致残、致死,不仅使病人在患病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DM教育不仅能够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控制[1].加强对老年DM病人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作者对本科94例老年DM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刘玺 刊期: 2001年第17期
本文就我院自2000-2001年收治的82例冠状动脉造影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林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的理论基础及效果.方法:选择一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二尖瓣脱垂、β受体高敏症等,于原有药物基础上并用黛力新10.5mg,2次/日.结果:临床有效率在90%以上.结论: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并用黛力新能获得更佳疗效.
作者:杨菊贤;虞俊;叶志荣;陈启稚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肾病综合征是儿科的常见病,该病在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浮肿为主要表现.在治疗上多以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由于用药后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因此,根据肾病治疗用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提高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速疾病的恢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连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