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UADF)的力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刘建江

关键词:
摘要:自1984年bastiani报告了单侧纵轴动力固定器(urunilateral . dynanic . fixator简称UADF)及其临床应用的结果,以后又将其应用下肢骨骺延长和其他矫形术后等治疗.在临床中,本院应用UADF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收到满意的效果,以下介绍其构造和临床应用情况.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8例急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救治体会

    安全快速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治疗目的.我院1997-2000年共收治PSVT病人38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靖寅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小儿嵌顿性斜疝合并睾丸扭转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间断性出现1年,再发不能回纳18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3小时在当地卫生院行手法复位未成功.入院前18小时以来,病儿哭闹并频繁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不伴发热.无隐睾病史.

    作者:张廉;刘鸿标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检测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诊断肺癌及癌细胞微转移的研究

    目的:评估检测组织标本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指标在诊断肺癌及肺癌细胞微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研究标本、非癌性疾病的肺病变组织及其切缘组织为对照标本,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CEA-mRNA指标.结果:31份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阳性率分别为83.9%(26/31)和38.7%(12/31),11份对照组织均无阳性发现.对于肺癌,CEA-mRNA指标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84.8%.结论:检测肺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EA-mRNA指标,诊断肺癌与肺癌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承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皮肤扩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皮肤缺损临床上很常见,其原因有外伤、疤痕、肿瘤、炎症以及皮肤本身病变.修复的方法较多,但仍有一些弊端.Radovan1976年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此种方法获得的皮瓣其功能及美容优于皮片移植和皮瓣转移,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比带神经血管蒂游离皮瓣要求低,易于操作和开展.我科用硅胶囊皮肤扩张器修复皮肤缺损1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斌尚;杨哲;张开放;王春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

    患者女,33岁,2000年5月在职工健康体检时,胸透发现右侧第6肋骨囊状阴影.追问病史,患者无任何症状,无压痛,查体:未触及明显肿块.胸部点片提示:X线号(10540),右第6肋骨中、后弓见长约8cm左右囊状改变.其中后弓见长条状低密度影(范围长约4cm左右),其边缘见密度致密带,向内膨出边缘光整;中弓见囊状低密度(约2×2.5cm)影,内密度稍欠均匀,边缘光整.中、后弓囊状低密度区内见较厚之假骨性间隔形成.中、后弓边缘骨皮质未见明显破坏性改变,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X线考虑:右第6肋骨纤维瘤.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第6肋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007522),骨化性纤维瘤.讨论:骨化性纤维瘤起源于成骨结蒂组织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据国内新统计,占整个骨肿瘤发病率的1.75%[1].好发年龄以10-30岁多见,局部有肿胀和疼痛,发展缓慢时可无症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腓骨等.本例发生于肋骨,临床上少见.X线表现囊状,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假骨性间隔形成,与肋骨长轴走行相同[2].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若手术不彻底,可能复发.

    作者:葛逸峰;孙波;邵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中药配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早孕应用广泛,为减少以上并发症,我院采用活血杀胚中药配合其应用,效果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00年2-8月符合药物流产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78例,对照组180例,年龄19-43岁,妊娠35-50天.

    作者:郑桂芹;刘世玲;王德英;朱建香;张续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联合椎管内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100例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联合椎管内麻醉(CSEA),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6例,女36例,年龄17-63岁,ASAI-II级.

    作者:蓝碧龙;蓝秋芳;蓝桂松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凝血分析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凝血分析仪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PT、APTT、FIB的自动分析已逐步取代原有不敏感的BT(Duke)和CT(玻片法),而成为手术前患者出血倾向初步判断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体会到标本质量、试剂质量及操作技能3方面的因素对凝血项目测定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做以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祁宏英;任甜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法

    对肥胖者、婴幼儿静脉取血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之一,同时避免扎压脉带时给患者带来不适及防止交叉感染,经实践,我们发现经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法,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张胜花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以人工股骨头和髋臼替代丧失功能的髋关节,是目前应用广泛、有效的骨关节手术.每年全世界大约有80万例.临床多用于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造成的关节疼痛、强直、活动受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后,可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活动功能.护理工作在髋关节置换中十分重要,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娟;马畅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四孔钢板在浮动胸壁中的应用

    19998年1月至2001年1月我科共收治肋骨骨折病人164例,其中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伴浮动胸壁28例,21例行四孔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6例,女 5例.年龄 27-58岁,平均41岁.车祸伤17例,塌方砸伤和坠落伤各2例.每例少肋骨骨折5根6处,多15根19处.均有浮动胸壁和血气胸.单侧肋骨骨折固定15例,双侧固定6例.同时胸腔探查7例.急诊手术9例,24小时后手术12例.

    作者:姜亦升;孙家树;曾宪华;杨新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三黄液治疗颌面部烫烧伤体会

    我科自1982-2000年共收治颌面部烫伤烧伤患者183例,局部采用三黄液喷雾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敏英;李勇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报告

    我院自1998年1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130个椎间盘经皮穿刺切除,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18例行130个椎间盘行PLD切除术,其中男72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7岁;病史为3个月-15年;左侧75例,右侧43例;单纯L4-5椎间盘突出98例,两节段同时突出12例,(L3-4 及L4-5),L5S1 8例.

    作者:尹曰博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HIE和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将140例有宫缩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在宫缩早期接受药液(维生素K1)湿化给氧,第1、2产程(产妇)、第3产程(新生儿).并与传统的宫内窘迫或窒息后给氧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时限,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两组母婴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两组母血、脐血、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发病率(14.29%)与对照组发病率(41.43%)对比显著降低.结论:此法简便、效果满意.

    作者:邢佑敏;董绍华;邱学兰;廉德花;赵崇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浅谈临床护士在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中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是临床护士的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总结出在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中几个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赵秀荣;王丽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小儿严重烧伤休克期诊治不当38例原因分析

    1989年1月至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严重烧伤267例.其中休克期(伤后48小时内)诊治不当38例,占14.2%,现就其原因作初步分析.

    作者:陈大夫;王晓;牛文化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对血浆置换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们自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有机磷中毒,安眠药中毒等疾病进行35人次血浆置换术(PE),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作者:杨政红;车芳;刘素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26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的化疗管理效果分析

    我所自1993年1月到2000年1月共管理难治性肺结核病人26例,利用短程化疗(DOTS)复治涂阳治疗方案及氧氟沙星治疗,全程强化督导管理模式,定期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运;宋先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尤文氏瘤误诊炎症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左小腿疼痛半月且逐渐加重,随疼痛出现肿胀,触及有硬块压痛入院.X线片显示:左股骨上段两侧局限性骨膜反应,骨质无变化;X线诊断:急性骨髓炎早期改变.经抗炎治疗无效.1个月摄片显示:左股骨上段骨质破坏,呈斑点、斑片状溶骨性破坏,周围骨膜增生显著,呈层状增生的骨膜又有破坏,并见Codman三角,其下部有放射状骨针,软组织肿胀;X线诊断:尤文氏瘤.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炎症.继续抗炎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

    作者:刘在义;蒙子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治疗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合理而有效的使用阿托品及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自1994年3月-1998年8月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30例均为农民,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6-67岁,16岁2例,22岁-45岁26例,大于45岁2例.

    作者:李积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