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血浆置换病人的护理体会

杨政红;车芳;刘素华

关键词:
摘要:我们自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口服有机磷中毒,安眠药中毒等疾病进行35人次血浆置换术(PE),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胃癌3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1994年6月-2000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70岁高龄病人38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31例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持续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与基因变异的关系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持续感染e抗原血清转换中前C基因及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方法:HBV-DNA阳性且e抗原/或e抗体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30例,以PCR结合微板核酸杂交-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前C基因(nt1896、nt1899)及其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nt1764)变异.结果:不论前C基因还是BCP变异,均与e抗原血清转换相关(P<0.05);不论e抗体阳性组还是e抗原阳性组,BCP变异均高于前C基因变异(P<0.05),但二者均不相关(P>0.05).结论:乙肝病毒C基因启动子与前C基因的变异是随机的,都可下调HBeAg的表达,前者更易于发生变异.

    作者:吕其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内啡肽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普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I组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II组病人先用2%利多卡因2-3ml口腔含漱2min后吐出,再进行环甲膜穿刺注2%利多卡因1-1.5mg/kg,然后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结果:II组病人围插管期和I组病人插管前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I组β-E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min时也有差异(P<0.05);心率和RP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3min时也有显著差异(P<0.05),RPP插管后5min时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注利多卡因,使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平稳,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王开祥;李萍;刘书岭;张梅;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处理与对策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双胎妊娠的产后出血.方法:回顾性临床分析了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在新华医院产科分娩的133例双胎妊娠.结果:本组133例双胎妊娠中,产后出血共3例,发生率2%,比一般发生率为低.结论:重视孕期处理,包括纠正贫血和低血浆蛋白;合理的接产步骤和合适的分娩方式的选择是降低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作者:金敏菲;王琳;潘琢如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冠心病血小板膜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改变的意义

    我们从1997-1999年对冠心病52例患者的血浆血小板膜促、抑细胞凋亡的基因阳性表达率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丕兰;葛林阜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溃疡的预防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已成功地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结肠癌发生,对早老性痴呆也有防治作用[1].但其能引起胃肠粘膜损害,尤其是胃粘膜,限制了NSAIDs的广泛应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溃疡的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范洪波;赵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

    患者女,33岁,2000年5月在职工健康体检时,胸透发现右侧第6肋骨囊状阴影.追问病史,患者无任何症状,无压痛,查体:未触及明显肿块.胸部点片提示:X线号(10540),右第6肋骨中、后弓见长约8cm左右囊状改变.其中后弓见长条状低密度影(范围长约4cm左右),其边缘见密度致密带,向内膨出边缘光整;中弓见囊状低密度(约2×2.5cm)影,内密度稍欠均匀,边缘光整.中、后弓囊状低密度区内见较厚之假骨性间隔形成.中、后弓边缘骨皮质未见明显破坏性改变,周围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X线考虑:右第6肋骨纤维瘤.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第6肋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病理号(007522),骨化性纤维瘤.讨论:骨化性纤维瘤起源于成骨结蒂组织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据国内新统计,占整个骨肿瘤发病率的1.75%[1].好发年龄以10-30岁多见,局部有肿胀和疼痛,发展缓慢时可无症状,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腓骨等.本例发生于肋骨,临床上少见.X线表现囊状,病变周围骨质硬化,假骨性间隔形成,与肋骨长轴走行相同[2].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若手术不彻底,可能复发.

    作者:葛逸峰;孙波;邵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自体骨髓移植治愈小儿复发急淋白血病1例

    患儿男,5岁.1994年5月16日入院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儿于1991年9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在院外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予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共3疗程后缓解出院.1992年5月复发,经CVP等方案化疗未缓解于1992年12月入我院,诊断为ALL复发,予CODPL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后完全缓解,此后,定期来我院化疗.但患儿于1993年9月再次复发,予CODP方案治疗未缓解,改用VM-26(威猛)加阿糖胞苷(Ara-C)等治疗后于1993年12月完全缓解,此后定期化疗.入院时查体:体温36.0℃,发育正常,营养稍差,体重15公斤.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吴学东;李春富;张玉明;谢立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头孢唑啉联用丁胺卡那死亡3例分析

    3例患者中,年龄分别为45、50、65岁,1男2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混合感染,门诊治疗选用①5%葡萄糖500ml+头孢唑啉3g(广州天心药业股份公司,批号000801);再接用②5%葡萄糖500ml+丁胺卡那0.4g(广州天心药业股份公司,批号000915);当②注射半量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胸闷、皮肤瘙痒、呼吸困难、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治疗前青霉素皮试均为阴性,全院停用丁胺卡那静注后,再无死亡病例发生.综上所述,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林新群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鼻内窥镜下鼻道双径路开窗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报告

    我们于1996年2月-1999年4月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120例(148侧),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龙岗;曾玉红;谢恩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胸片与彩超对比评价室间隔缺损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关系

    目的:通过胸部平片与彩超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测量对比评价VSD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单纯性VSD术前均经X线平片测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缺损口径的测量.结果:缺损口径在0.6cm以下心胸比率在0.52以内者,胸片显示心影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缺损口径在0.6-1.0cm,心胸比率在0.58以内者,胸片显示轻度以上增大.缺损口径在1.0cm以上心胸比率在0.58cm以上者,胸片显示心影近高度增大.结论:彩超与X线平片的测量对比为X线平片判断VSD口径大小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杨军华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甲状腺激素对心衰预后的评价

    人们认识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低T3综合征已有多年,但是直到近人们才对甲状腺激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1];本文对9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用常规治疗与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合并常规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

    作者:蒋明华;王晓洪;常华军;韩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8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选取1998年至1999年我院妇科附件肿物切除(剥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84例,年龄为17-53岁,未婚3例,原发不孕6例,余发病前均有生育史.年龄<30岁4例,30-50岁76例,>50岁4例.症状与体征见表.

    作者:李静;史文琴;李卉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1例的CT诊断分析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突发性剧烈腹痛,腹胀、呕血、便血,面色苍白、口干、气促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叩击痛,腹水征阳性,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HBsAg(+)、血红蛋白60-92g/L.B超检查:肝内占位可疑肿块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CT检查平扫显示:肝右叶下段见7.5×6.0×5mm大小肿块占位,边界不清楚,CT值46Hu,肝脾外缘见有环状低密度影CT值38Hu,小肠内见有均匀性稍高密度影,胃内见有大量液体,CT诊断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腹腔内积液积血.

    作者:徐述德;张诚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延安森林区健康人群克山病调查报告

    1998年5月,我们对居住在森林区及其边缘区的延安市南泥湾钻采公司的301余名职工做了健康查体,以了解克山病的发病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李小平;李云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产后尿潴留的B超观察

    为了及时发现产后尿潴留,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我们对157例生理产及剖宫产的产妇进行了分娩后盆腔B超普查,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新华;程辉;车德刚;段乾梅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腹壁硬纤维瘤100例诊治体会

    总结我院1964-2001年100例经病理证实腹壁硬纤维瘤病例的诊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谢恩;谭效娣;徐燕军;王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新鲜冰冻血浆析出纤维蛋白的原因与预防

    新鲜冷冻血浆(FFP)常因输注治疗时常因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输注或治疗效果,现就FFP析出纤维蛋白的原因与预防处理作一介绍.1 FFP析出纤维蛋白质的原因1.1 采血①抗凝剂:血袋抗凝剂量与采血量比例不合,如超量采血,使血袋中抗凝剂比例降低;其次如血袋不合格(抗凝剂不足量)等.②采血摇动不匀:此多见于外出采血而又无电子摇动称,或血流快血袋摇动不匀;其次采血称不合格也可使采血过量.③血流不畅:献(供)血者在献血前饮水少,或未进食、失水、疲劳、休息差等,致血液浓稠使采血时血流不畅,或血流缓慢.

    作者:尉开荣;唐光生;李慧文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

    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我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骨圆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6例,经随访120例,近远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旭海;蒲玉梅;范锡海;闫勇;杨德勇;周光林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激光包皮环切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我院男科门诊应用激光包皮环切术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208例激光包皮环切者,年龄8-48岁,平均23岁.2 设备COz激光机1台,自制套筒(备有各种型号),5-0号肠线.

    作者:李自桥;孙士虎;胡述鹏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