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邢佑敏;董绍华;邱学兰;廉德花;赵崇华

关键词:新生儿, 药液湿化, 氧疗, 脑损伤
摘要:目的:为探讨早期药液湿化给氧预防新生儿脑损伤(HIE和颅内出血)的效果.方法:我们将140例有宫缩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在宫缩早期接受药液(维生素K1)湿化给氧,第1、2产程(产妇)、第3产程(新生儿).并与传统的宫内窘迫或窒息后给氧组对照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时限,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差异.两组母婴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两组母血、脐血、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发病率(14.29%)与对照组发病率(41.43%)对比显著降低.结论:此法简便、效果满意.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致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1991-1999年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人,用甘露醇引起的ARF,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原发病为脑出血26例,脑梗塞12例,颅脑外伤2例,脑肿瘤6例,高血压脑病4例.入院初查尿量、尿分析、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正常.既往无肾脏病史.颅脑外伤患者排除因脑组织损伤诱发的ARF.1.2 甘露醇剂量与结果全部患者均使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3-6次,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每日用甘露醇75g6例,每日用甘露醇150-200g14例,每日用甘露醇250-300g30例,连用3-10天.用甘露醇3-10天内均发生少尿或无尿,并有恶心、呕吐或恶心、呕吐较前加重.查尿常规,出现尿蛋白++-+++40例,尿红细胞+-++38例,管型尿10例.测血尿素氮为9.1-28.9mmol/L,血肌酐为220-707.4mmol/L.停用甘露醇后,经抢救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恢复正常44例,死亡6例.其中死于高血钾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

    作者:杜文波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改良式剖宫产9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6月以来在新式剖宫产术的基础上略有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6月至2000年7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其中96例行改良式剖宫产,为观察组;4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为对照1组;11例行腹膜外剖宫产,为对照2组.为使各组均衡可比,均选择无宫缩的择期剖宫产,而且去除可能引起产后出血增多或使手术时间延长或影响新生儿评分的病例.

    作者:赵欣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火线烧伤初期分类、后送及救治探讨(附113例分析)

    目的:探讨战时烧伤的分类、后送及救治.方法:分析113例战时烧伤的原因、伤情、后送及治疗.结果:战斗烧伤63例,占55.75%,其中50.79%有合并伤;非战斗烧伤占44.25%.烧伤面积≤30%者占81.42%,31-50%占10.6%;>50%占8%.团师之间后送以回程车、救护车为主.师以后后送工具多样化.到达团、师救护所和后方医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5h,16.7h和53.1h.结论:为了使伤员适时后送和救治,应确立伤情分类的方法和后送时限.伤情分类应以伤员对急救的迫切性为前提.伤员后送应就近与多方向后送相结合、逐级与越级后送相结合,后送工具以直升飞机为佳.平时和战前的预防烧伤科普教育和安全教育至为必要.

    作者:张宏;常明;拜和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Nd∶YAG激光泪道重建术11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9年引进武汉康莱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治疗机以后,共收治110例不同部位泪道堵塞的患者,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贺玲;郑晓龙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500例尿(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

    我们于2000年4月至2001年4月,对STD门诊500例尿(阴)道分泌物异常者进行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00例尿(阴)道分泌物异常者均为本院性病科门诊的初诊患者,就诊前1周无服药史.男296例,女204例,病程3天至1年;男性平均病期7天;女性平均病期24天;年龄20-48岁,平均36岁;已婚386例,占77.2%,未婚114例,占22.8%.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272例,占54.4%,配偶间传染102例,占20.4%;嫖娼者164例,占32.8%;不详12例,占2.4%.1.2 临床表现 5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阴)道红肿,痒痛,排尿困难及疼痛,性交时痒或痛等症状.

    作者:李金辉;于春秀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激光包皮环切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我院男科门诊应用激光包皮环切术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208例激光包皮环切者,年龄8-48岁,平均23岁.2 设备COz激光机1台,自制套筒(备有各种型号),5-0号肠线.

    作者:李自桥;孙士虎;胡述鹏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贝络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对照研究

    为观察国产枸橼酸莫沙必利(商品名:贝络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自2000年6月至2000年11月在我院消化科门诊应用贝络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AD)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总结如下.

    作者:惠祥兴;王继晶;赵卫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26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的化疗管理效果分析

    我所自1993年1月到2000年1月共管理难治性肺结核病人26例,利用短程化疗(DOTS)复治涂阳治疗方案及氧氟沙星治疗,全程强化督导管理模式,定期随访.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运;宋先印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儿童发作性头痛的颅底动脉射血速度观察

    1998年4月至2000年8月,我们对主诉头痛头晕的155例患儿采用经多普勒(TCD)检测颅底动脉射血速度,发现102例异常增快,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王西进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膀胱腺癌(附19例报告)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例膀胱癌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脐尿管腺癌2例,原发性膀胱腺癌17例.结果:19例中经尿道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8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7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随访1年生存率45.5%,5年生存率16.7%.结论:提高膀胱腺癌的早期诊断,严格术式选择,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全身性综合治疗对改善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马东;杨德全;秦荣良;印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三黄液治疗颌面部烫烧伤体会

    我科自1982-2000年共收治颌面部烫伤烧伤患者183例,局部采用三黄液喷雾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敏英;李勇强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皮肤扩张器治疗皮肤缺损的临床探讨

    皮肤缺损临床上很常见,其原因有外伤、疤痕、肿瘤、炎症以及皮肤本身病变.修复的方法较多,但仍有一些弊端.Radovan1976年报道用扩张器扩张皮肤重建皮肤缺损.此种方法获得的皮瓣其功能及美容优于皮片移植和皮瓣转移,在设备和技术方面比带神经血管蒂游离皮瓣要求低,易于操作和开展.我科用硅胶囊皮肤扩张器修复皮肤缺损1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斌尚;杨哲;张开放;王春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序贯性介入治疗及术后中药治疗

    我院自1998年1月开展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缺血早期I、II期患者共2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6-72岁,单侧18例,双侧10例.双侧患者一次给药同时治疗,病程2个月至2年,16例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史,8例有外伤史,2例有烟酒史,2例原因不明.临床症状均有患髋疼痛,并有跛行及关节活动障碍,CT检查5例股骨头内轻度稀疏,23例头内有囊变坏死,20例股骨头皮质不规则轻至中度变形.介入治疗28例中根据Ficat分期[1],1期8例,2期15例,3期5例.

    作者:钱学江;杨效经;韩学东;张西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溃疡的预防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已成功地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结肠癌发生,对早老性痴呆也有防治作用[1].但其能引起胃肠粘膜损害,尤其是胃粘膜,限制了NSAIDs的广泛应用.本文就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肠溃疡的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范洪波;赵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高龄胃癌31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我院1994年6月-2000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70岁高龄病人38例,其中31例行手术治疗.现将手术31例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王静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凝血分析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

    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凝血分析仪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PT、APTT、FIB的自动分析已逐步取代原有不敏感的BT(Duke)和CT(玻片法),而成为手术前患者出血倾向初步判断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在使用中体会到标本质量、试剂质量及操作技能3方面的因素对凝血项目测定中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做以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祁宏英;任甜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UADF)的力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自1984年bastiani报告了单侧纵轴动力固定器(urunilateral . dynanic . fixator简称UADF)及其临床应用的结果,以后又将其应用下肢骨骺延长和其他矫形术后等治疗.在临床中,本院应用UADF治疗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收到满意的效果,以下介绍其构造和临床应用情况.

    作者:刘建江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硬膜外麻醉下胆系手术中胆-心综合征的预防

    我院自1999-2000年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系手术189例,现将胆-心综合症的预防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井郁陌;陈雷;田俊阁;李宝芬;刘莉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自体骨髓移植治愈小儿复发急淋白血病1例

    患儿男,5岁.1994年5月16日入院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儿于1991年9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在院外诊断为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予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共3疗程后缓解出院.1992年5月复发,经CVP等方案化疗未缓解于1992年12月入我院,诊断为ALL复发,予CODPL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后完全缓解,此后,定期来我院化疗.但患儿于1993年9月再次复发,予CODP方案治疗未缓解,改用VM-26(威猛)加阿糖胞苷(Ara-C)等治疗后于1993年12月完全缓解,此后定期化疗.入院时查体:体温36.0℃,发育正常,营养稍差,体重15公斤.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吴学东;李春富;张玉明;谢立平 刊期: 2001年第15期

  • 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内啡肽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观察环甲膜穿刺注药对围气管插管期病人血浆β-内啡肽(β-EP)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择期普胸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I组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II组病人先用2%利多卡因2-3ml口腔含漱2min后吐出,再进行环甲膜穿刺注2%利多卡因1-1.5mg/kg,然后进行常规诱导气管插管.结果:II组病人围插管期和I组病人插管前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P>0.05).I组β-E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3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5min时也有差异(P<0.05);心率和RPP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较入室和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3min时也有显著差异(P<0.05),RPP插管后5min时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环甲膜穿刺注利多卡因,使围气管插管期血浆β-EP和血液动力学平稳,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王开祥;李萍;刘书岭;张梅;张忠玲 刊期: 2001年第15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