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蒋凡真

关键词:
摘要:本人对1999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我科1999年住院老年患者510例,参照我国1990年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诊断HAP共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5-85岁,均有2种以上慢性基础疾病:冠心病19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脑血管病9例,恶性肿瘤12例.住院原因包括脑血管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3例,心律失常2例,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消化道出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胆囊炎3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我们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79例患者进行了实时B超检查,通过随访手术、病理结果,了解超声对LC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9例,男28例,女51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岁,病程1-20年.

    作者:邢晨芳;张烨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跟骨超声测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的评价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超声和骨生化变化.方法:采用UBIS3000型定量超声仪,测量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跟骨定量超声及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清完整骨钙素(IBGP)、尿羟脯氨酸(HOP)、1型胶原C-末端肽(Crosslaps)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超声振幅(BUA)、超声声速(SOS)及刚度(ST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血25OHD3、I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Hop和Crosslap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跟骨定量超声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均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和骨转换减低,骨吸收增强.

    作者:邓丽丽;王红;陈海翎;李明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放化疗联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附127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7例病人均系我院1992年10月至2000年3月住院患者,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男女比例1.76:1.年龄18-76岁,平均52.5岁,其中肺癌101例,占79.53%(小细胞肺癌89例,占肺癌比例88.12%),恶性淋巴瘤24例占18.9%,乳腺癌转移2例占1.6%.1.2 治疗所有病例均采取放、化疗联合治疗,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KS评分>60分.

    作者:王非;刘敬东;刘旭;黄显峰;翟淑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与川芎素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与川芎素防治肝损害的机理.方法:复方丹参和川芎素联合应用于10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化疗前后肝功变化.结果:肝损害率联合用药组(10.0%)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复方丹参与川芎素可防治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作者:胡振玉;郑志汉;沙建平;王宝涵;赵文斌;王永兴;富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观察及护理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病例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口腔轻度溃疡14例,伴疼痛16例,均采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生理盐水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日,15-20分钟/次,分放射治疗前、后各1次.

    作者:王传英;徐雪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败榆汤甲硝唑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我院用自拟中药败榆汤配合甲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16例,年龄20-65岁.病程1-5年34例,5-10年18例,10年以上12例.按1987的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确诊.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者34例,降结肠18例、横结肠及升结肠12例,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14例可见溃疡.临床症状均有大便异常,粘液血便34例,暗红色血便8例,严重贫血6例.

    作者:毕超;黄攸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镁对急性脑梗塞早期恢复的作用

    镁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3],在早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据报道,一个大规模多中心国际性的硫酸镁治疗卒中试验正在进行[4].1 资料与方法1.1 实验设计均为我院1998-1999年住院的急性脑梗塞病人236例患者中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6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年龄为55-78岁,男42例,女20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天.

    作者:白俊卿;阎丽明;王莉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复合性溃疡125例分析

    我院1995-2000年进行6515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检出消化性溃疡(PU)1655例,其中复合性溃疡(CU)125例,占同期PU总数的7.6%(125/1655).现将本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内镜及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其中125例CU均排除恶变之可能.125例CU中男94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15-68岁,平均35.5±3.7岁,40岁以下占58%.病程1-39年,平均6.7年,半数病程在5年以上.临床症状:有典型胃溃疡(GU)疼痛性质与疼痛规律64例(47%),有典型十二指肠溃疡(DU)疼痛48例(38.4%).主诉有慢性间歇性上腹部疼痛110例(88%),主诉或病史有呕血和/或黑便62例(54.4%),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者29例(23%),以恶心、呕吐为主诉12例,有急腹症表现穿孔2例.病史中其它常见症状有返酸72例、嗳气63例、恶心呕吐42例、食欲减退68例、消瘦51例.X线检查:125例CU中81例距胃镜检查前1个月内行X线钡餐透视,诊断结果与胃镜检查完全符合者23例(15.8%),部分符合者(X线仅提示有胃或十二指肠一个部位的溃疡740例(52.6%),完全不符合(X线漏诊)者43例(31.6%).

    作者:孙玉成;张云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切开洗胃的手术配合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接诊后,立即迅速的行口腔或鼻腔插胃管洗胃,彻底清除胃内毒物,有少数病人因喉头水肿或昏迷,使胃管插入困难无法洗胃.自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我们对18例不能由口腔或鼻腔插管洗胃者的给予切开洗胃,尽管切开是一种创伤,但可及时洗胃,彻底清除毒物,减少吸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现将切开洗胃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魏兰霞;刘法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骶尾部褥疮治疗分析

    我们用褥疮液配合WS-301C治疗器治疗骶尾部褥疮1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药液配制与材料:①褥疮液:普通胰岛素40u,硫酸庆大霉素16万,654-2 100mg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00ml内混匀即可.②WS-301C治疗器,由云南生物医学工程研制生产.治疗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洗创面,无脓血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以褥疮液浸泡棉球,由溃疡内向外涂擦.每4-6小时涂擦1次.WS-301C治疗器每日局部照射1-2次即可.

    作者:郭红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肠系膜上动静脉在肠系膜肿瘤B超显像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肠系膜肿瘤为临床少见,诊断较为困难.现将B超显像诊断的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为住院病人,均男性,年龄3-53岁,因腹部肿块伴隐痛而就诊.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短半个月,长3个月.体检:分别于上腹正中、左上腹、左下腹、右下腹触及大小5×6cm至12×9cm、质硬肿块,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触痛,5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均见肠管被挤压移位.4例行剖腹探查,均见肿瘤位于肠系膜上;取材活检病理诊断为淋巴肉瘤.另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见肿块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6例后诊断为肠系膜肿瘤.

    作者:施德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羟基喜树碱防治膀胱癌疗效观察(附41报告)

    目的:寻求防治膀胱癌(BTCC)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羟基喜树碱(HCPT)术中局部注射、术区浸泡和术后膀胱灌注防治BTCC41例.结果:随访3-55个月,平均21.3个月,无1例术后种植转移及严重并发症,术后复发率21.2%.结论:本法防治BTCC安全有效.

    作者:朱葆捷;罗宏;周宏;王传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结膜毛虫刺异物误诊9例分析

    200年9月至12月我科连续诊治了11例结膜毛虫刺存留的患者,其中有2例是初诊病人,出现9例误诊误治.结膜毛虫刺异物细小不易发现,误诊率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分析9例误诊原因,目的在于提高对眼部松毛虫病的认识,尽量避免结膜毛虫刺的误诊误治.现将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9例病例均为单眼,男5例、女4例,年龄19-71岁.3例自诉有打毛虫接触史,6例有植物接触史.9例患者中动植物接触后即出现轻度或不明显的异物感,数小时后异物感明显,发病日期明确.角膜刺激征明显;多数病人角膜损伤较结膜损伤明显;为细小的划痕,不规则,若无合并损伤而只在上皮层,角膜损伤区域与结膜毛虫刺的位置有关.结膜毛虫刺较其它异物纤细、柔软,多为棕色、黄褐色、或黑色,不容易发现,呈垂直刺入结膜,结膜充血有轻度水肿.应用1%丁卡因表麻,用显微打结镊拔除异物.氯霉素点眼.

    作者:王慧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我院自1993-2000年共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现体会如下:

    作者:许秀英;张俊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局部涂凡士林预防褥疮

    1 典型病例例1 患者女69岁,左股骨颈骨折,入院后第5天给予左股骨头置换,术后仰卧强迫体位,术后即与每日3次用凡士林涂擦骶尾部受压皮扶,较好的预防了褥疮的形成.例2患者男72岁,颈椎骨折高位截瘫,入院后给予颅骨牵引,大小便失禁,卧床达4个月之久,对压迫产生的疼痛感觉消失,经反复劝说不翻身,我们采用了每日数次凡士林外涂受压皮肤,尽量说服病人翻身,较好的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作者:张晓兰;董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体会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婴幼儿颈部畸形.我院自1990-2001年1月共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其中手术治疗45例,非手术治疗15例.男34例,女26例,左侧肌性斜颈28例,右侧32例.年龄1月至12岁不等,平均3岁.本组初期疗效满意,未发生并发症,仅有1例漏切挛缩的锁骨头,效果不好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胸锁乳突肌挛缩解除,颈部畸形纠正.随着患者发育和适应,面部不对称畸形完全或大部分纠正.其中有4例残留轻度面部不对称畸形,其余病例畸形基本纠正.

    作者:冯宝龄;冯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维生素K3化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静脉滴注维生素K3时,病人出现K3化反应与剂量、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1977年7月至200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接受过维生素K3治疗的胆绞痛病人的病历.结果:男性病人在接受32mg、24mg和16mg维生素K3静脉滴注时,K3化反应出现率分别为84.4%、90.3%和37.9%,而女性病人的出现率则分别为93.8%、85.7%和46.2%,经统计学处理提示3种剂量状态下P均>0.05,无显著性差异.而32mg组、24mg组和16mg组各组总的K3化反应的出现率分别是87.5%、88.9%和40.5%,经统计学处理:32mg组与24mg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而32mg组与16mg组比较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滴注维生素K3时,K3化反应出现率与性别无关,而与剂量却有一定的关系,在32mg和24mg时无差异,但当剂量降至16mg时其K3化反应出现率却明显下降.

    作者:何树春;赵炳;赵云凰;宋铭祥;范洪波;张明月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左心衰临床观察

    1994年2月-2000年2月我院收治151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现选择其中31例65岁以上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均有不同程度左心衰表现 ,对照30例慢支肺气肿患者,18例健康体检者,以配合12导联心电图,二维心脏超声心动图及临床体征,综合进行诊断治疗评估与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4年2月-2000后2月住院患者.根据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均符合1979年全国肺心病会议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5年以上慢性咳嗽、喘史.入选肺心病左心衰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8岁.其中心功能I 级15例,心功能II 级10例,心功能III 级6例.慢支肺气肿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66-81岁,平均73.5岁.两组患者均排除了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及糖尿病等疾病.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62-76岁.

    作者:徐家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大部切除后的饮食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手术,其主要特点是胃肠的切开、切除和吻合.为促进胃肠道的功能恢复和吻合口的愈合,保持吻合和胃肠道的通畅,对术后的饮食护理与其他部位手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即必须注意饮食的管理与手术脏器的愈合过程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就其饮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25例盆腔肿块误诊的超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系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经超声诊断280例并有手术病理对照的盆腔肿块,其中超声误诊25例,误诊率8.9%;年龄18-60岁.超声检查仪AlokaSSD-620型、AlokaSSD-630型,探头频率3.5MHz.患者充盈膀胱适中,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做多切面检查,充分显示子宫、附件及盆腔肿块,并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

    作者:孙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