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邢晨芳;张烨峰

关键词:
摘要:我们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79例患者进行了实时B超检查,通过随访手术、病理结果,了解超声对LC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9例,男28例,女51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岁,病程1-20年.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降低急诊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的可行办法.方法:对4种类型急诊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前状态,手术方式,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术前、中、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与其死亡率相关的可能因素.结果:本组死亡13例(37%);其中12例术前并发心源性休克(占总死亡率的92%),9例使用IABP者仅2例死亡(占IABP22%),严重脑损伤导致死亡3例.结论:术前避免心源性休克,尽量缩短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加强心肌保护,及时使用IABP,尽早实施以脑保护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降低手术早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义军;卿恩明;车毅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新型神经递质,是一种血管舒张因子,在神经系统中起到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特别是对微循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有巨大调节作用.本文对亚低温(Mild Hypothermia MHT)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中NO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研究其在颅脑损伤时的变化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陶志宇;肖龙坡;卜振富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局部涂凡士林预防褥疮

    1 典型病例例1 患者女69岁,左股骨颈骨折,入院后第5天给予左股骨头置换,术后仰卧强迫体位,术后即与每日3次用凡士林涂擦骶尾部受压皮扶,较好的预防了褥疮的形成.例2患者男72岁,颈椎骨折高位截瘫,入院后给予颅骨牵引,大小便失禁,卧床达4个月之久,对压迫产生的疼痛感觉消失,经反复劝说不翻身,我们采用了每日数次凡士林外涂受压皮肤,尽量说服病人翻身,较好的避免了褥疮的发生.

    作者:张晓兰;董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肺心病与冠心病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两者常可合并存在.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于1994-2000年收治肺心病患者412例,发病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占肺心病20.4%,发病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7岁.

    作者:谢凡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 OSAS),是一种以睡眠时反复发作咽部塌陷,造成的鼾声响度超过60dB,伴有间断憋气(呼吸暂停超过5S以上),出汗、白天嗜睡、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综合症状.打鼾不仅影响同室人睡眠,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起机体慢性缺氧,导致心、肺、脑的生理机能调节紊乱,甚至有睡中猝死的危险.手术治疗OSAS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利用手术手段增加软腭紧张度,扩大腭咽腔,使通气面积增大,消除或降低鼾声,配合正确的护理,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灿苹;黄玉静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救中心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观察

    早期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冠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1],是目前治疗AMI的重要手段.我院急救中心于1997年4月至2000年6月开展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①年龄小于75岁;②持续性胸疼超过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症状无缓解;③心电图显示相邻2个或更多导联的ST段抬高≥0.2mv;④发病6小时内,或虽超过6小时,患者仍有严重胸疼,并且ST段抬高的导联有R波者;⑤无溶栓药物禁忌症.

    作者:李华伟;陶军;张桂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本人对1999年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我科1999年住院老年患者510例,参照我国1990年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诊断HAP共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5-85岁,均有2种以上慢性基础疾病:冠心病19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脑血管病9例,恶性肿瘤12例.住院原因包括脑血管病21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3例,心律失常2例,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消化道出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胆囊炎3例.

    作者:蒋凡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手术室临床教学方法改进初探

    护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检验基础护理知识是否扎实,初步掌握各项护理技术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环节,针对手术室工作特点和性质,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对临床教学作了详尽的安排和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注意思想作风的培养手术室操作技术性很强,规范很多,要求严.护士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这种培养包括带教老师与护生两方面:首先,带教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带教的责任心,熟练掌握手术室各项技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取得学生的敬佩和重视,保证教学计划的胜利实施.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和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心理品德,使之对手术室各项基本技能的学习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方能迅速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病人服务.因此,每当新一批护生轮转来时,带教老师先集中学习讨论,统一思想然后分别了解所带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并尽快掌握专业知识.

    作者:赵艳玲;邢翠琴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为髋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8092例60岁以上男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对30余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18个影响老年人髋部骨折患病因素,其中,年龄因素(OR=1.07-1.10)和身高(OR=1.04-1.09)为男女共同危险因素;从事工作(OR=0.19-0.55),吸烟(OR=0.39-0.50),香烟(OR=0.91-0.96)和摔倒时间(OR=0.29-0.65)为男女共同的保护性因素.吸烟年龄、色酒、跑步、游泳、跳舞、武术、球类、其它锻炼、体育锻炼等危险因素在男性中出现.结论:我国老年人男女髋部骨折患病危险因素中有共同的暴露因素,同时,男女之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又有一定差异.为今后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作者: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蘋如;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张韵;朱晓颖;安珍;刘力克;赵晰;李颖新;高芳堃;郑宏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安定在第2产程宫颈水肿中的应用

    安定作为一种弱镇静药,应用于催产的机理是镇静、安神以减轻强烈宫缩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刺激,而使产妇安静入睡.且对呼吸循环不受抑制,胎心率无改变Apgar评分不受影响.应用安定可降低母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使子宫血管张力下降,改善子宫血循环,增加对胎儿的供氧,但用量不能过大,在分娩过程中,活跃期滞产的原因很多,如头盆不称,头位不正等原因外,精神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后往往导致宫颈水肿,宫口不张,以致阴道试产失败.

    作者:刘春香;郭冬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超量服用胃复安致椎体外系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1岁,农民.因胃部不适,自服胃复安5片,约半小时出现舌体颤动,伸舌困难,牙关紧闭,吐字不清.查体无其他异常表现.考虑为胃复安超量服用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立即给予10%GS 1500毫升加vitC 2克,vitB6 200mg,10%氯化钾10毫升静脉滴注,以促进药物的排泄,1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高继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1 联合应用抗生素所产生的各类效果[1] 联合应用抗生素将产生下面4种效果.1.1 无关作用(A+B=A或B) 指总的抗菌效果不超过联合用药中效果的强者.第4类抗生素对第1类抗生素的活性无重要影响,为无关作用,但有的可产生累加作用.1.2 累加作用(A+B=A+B) 指总的抗菌效果是各联合用药效果的相加.第3类和第4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获得累加作用.

    作者:郭凤霞;华贵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跟骨超声测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量的评价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超声和骨生化变化.方法:采用UBIS3000型定量超声仪,测量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跟骨定量超声及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血清完整骨钙素(IBGP)、尿羟脯氨酸(HOP)、1型胶原C-末端肽(Crosslaps)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跟骨超声振幅(BUA)、超声声速(SOS)及刚度(ST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血25OHD3、I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Hop和Crosslap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跟骨定量超声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均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和骨转换减低,骨吸收增强.

    作者:邓丽丽;王红;陈海翎;李明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生存状态下脑膜癌病的诊断(附11例报告)

    脑膜癌病非罕见病,但在生存状态下依靠脑脊液中发现癌细胞来确诊该病有时并非易事.本文共收集11例病例,临床诊断为脑膜癌.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7-58岁,平均31.9岁.起病时间至入院时间15天至6个月,平均1.67个月.

    作者:赖燕蔚;肖祖锋;李存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大部切除后的饮食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是普通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手术,其主要特点是胃肠的切开、切除和吻合.为促进胃肠道的功能恢复和吻合口的愈合,保持吻合和胃肠道的通畅,对术后的饮食护理与其他部位手术的要求有所不同,即必须注意饮食的管理与手术脏器的愈合过程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现就其饮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护理体会

    儿童眼球穿通伤是眼科的常见病,是致盲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现将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心理护理 患儿入院后,均有痛苦和恐惧,家长的担心和忧虑,成为心理护理首先面临的问题.家长急切地想了解患儿伤情和预后,护士应实事求是地根据伤情予以介绍,对预后作出客观的估计,既不夸大伤情,造成家长心理上的压力,又不隐瞒真相,使其不掉以轻心,尽量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对患儿则应以亲切的语言,多加安慰和鼓励,消除其恐惧心理.

    作者:孙丽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安定治疗频发性房性早搏24例分析

    我们应用口服安定片治疗频发房性早搏24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郑锐林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出血的处理

    我院1985-2000年共行胃大部切除术685例,有19例发生近期出血,占2.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发生近期出血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1-75岁,平均39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手术方法:BI式胃大部切除术8例,BII式胃大部分切除术19例,旷置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出血原因:吻合口出血11例,小弯侧闭合处出血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溃疡旷置处出血2例.

    作者:李驰;徐克银;李颖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宫颈癌89例B超图像分析

    本文总结分析1996-2000年住院及门诊宫颈癌患者89例经腹超声检查结果,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89例患者,以阴道出血就诊81例,以接触性出血就诊5例,以阴道分泌物增多就诊2例,以阑尾术后下腹疼痛就诊1例.本组患者年龄35-67岁,50岁以上77例,36-49岁10例,35岁2例.使用仪器为Aloka-630,Aloka-256型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5MHz.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纵、横、斜切面扫查,查时要加压,使声束方向朝向阴道,充分显示宫颈,必要时可向阴道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

    作者:王希全;陈敏;张双号;徐远早;蒲焕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浅淡老年病人的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疾病的转归和手术的成败.老年病人输液困难,根据生理特点、不同的疾病、不同用药和输液时间的长短选择不同的穿刺方式,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1 根据生理特点选择穿刺方法老年人静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血管脆性增加,而且回血慢,凝血快.瘦性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静脉显露但易于滑动,操作时应固定血管上、下端,在血管上方进针,直接刺入皮下及血管,见回血后要沉着,将针头稍挑起顺血管再进少许.胖型病人静脉较深,不明显,但较固定,不易滑动,操作时宜选择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大静脉进针,角度稍大但不易太深,或用消毒手指触到血管搏动处内侧1cm左右进针.

    作者:徐妹;李红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