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夕芳;韩留娣;谢金美;黄锡华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环境、健康和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1].优质护理服务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整体护理的有效途径[2].
作者:陈缨;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两种不同方法对注射完后药液外溢和皮丘大小的影响.方法 将700例符合注射结核菌素试验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观察组采用改进型方法进行皮内注射,比较两组不同方法注射完后皮丘的大小和药液外溢人数.皮丘平均直径≥7 mm者为皮丘达标.结果 观察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7 mm 348例,皮丘平均直径≤6 mm2例,对照组350例中皮丘平均直径≥7 mm 317例,皮丘平均直径≤6 mm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1).观察组3例发生药液外溢,对照组16例发生药液外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14,P<0.01).结论 改进型皮内注射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保证剂量准确,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作者:王容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女,43岁,于2005年3月在外院因子宫肌腺病行全子宫及右附件切除术,术后腹部切口及阴道流出大量淡黄色液体,术后第四天腹壁伤口裂开,行清创术及抗感染治疗,其后切口每日换药,长达5个月仍不愈合.2005年8月行第二次腹壁清创术,术中见切口两侧多发蜂窝样脓腔,术后抗感染治疗并继续换药.2005年12月患者左手中指近端出现红斑,逐渐发展为黑色脓肿,有溢脓,疼痛剧烈,腹部伤口仍不愈合,且腹痛明显,高体温39.7℃,偶有寒战、无畏寒、盗汗,因咳嗽致腹壁手术瘢痕破裂,长约2 cm,约200ml灰红色恶臭黏稠脓液自裂口流出.急诊在全麻下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盆腹腔脓肿清除术、阴道切开引流术等,治疗期间左手左上臂静脉穿刺处出现脓点破溃.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以指导护理工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40例传统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下床时间、术后留置胸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和止痛剂使用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4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生活质量与术前无差别.实验组与对照组下床时间[ (26.08±0.97)h比(36.76±1.16)h,t=15.734,P<0.01]、术后留置胸管时间[(9.93±0.34)d比(13.10±0.63)d,t =9.94,P<0.01],进食时间[(6.25±0.42)d比(10.26±0.33)d,t =16.86,P<0.01]、住院天数[(11.6±0.89)d比(15.8±0.84)d,t =7.67,P<0.01]和止痛剂使用次数[(6.6±0.55)次比(10.8±1.30)次,t=6.64,P<0.01]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下行食管癌手术效果较好,及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辉;张亚仙;吕曼;张春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实施具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口腔疼痛缓解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为(2.06±0.55)d、口腔溃疡愈合(2.84±0.75)d,对照组为(2.75 +0.76)d,(3.46±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4,2.17;P <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护理中,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作者:谢安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护士规范化管理.方法 融合信息技术和护理管理规范,开发护理管理系统,建设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结果 护理信息系统改进了护理管理方式,实现了终末管理到过程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三基培训的个性化和考核的网络化,简化了培训流程,提高了护士培训的参与率.结论 信息化是实现护理管理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夕芳;韩留娣;谢金美;黄锡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疼痛是机体对损伤组织或潜在的损伤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反应.临床实践中证明,与男性相比,女性一般陈述疼痛更容易反复发作、更严重以及持续时间更长和容易出现周期性疼痛,这是由于女性发生疼痛的原因、周期、过程较男性来说都复杂得多,这可能与身体结构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同时在使用止痛药物时,患者对止痛效果也有差异.
作者:何丹;胡三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模式,为提高培训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质量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采用规范化的培训模式对参加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培训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培训护士的理论考核、留置针操作考核及PICC操作考核分别取得了(95.40±3.406)分,(96.20±2.891)分,(94.83±3.563)分的成绩,相对于培训前的(56.30±10.034)分,(85.52 ±7.342)分,(56.88±8.926)分,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68,33.87,23.35;P <0.05)均获得了四川省卫生厅颁发的静疗专科护士合格证书.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好,值得在全国推广.
作者:吴玉芬;张玉梅;曾丽;贾静;杨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耐酸、耐酶及安全、低毒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在耐药菌株合并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1].
作者:蔡雷;冯国琴;李丽芳;朱桂华;陈民;魏润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护士面临大量的加药配药,反复刺入瓶装粉剂易致针头堵塞、皮塞加入药液中,这样的例子在工作中不计其数.现介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配制即溶瓶装粉剂药液的一种方法,效果很好,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静;汪志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常需要使用各种医疗仪器,但由于各仪器连接线多,给护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笔者使用废弃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固定各连接线,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1)材料:各种废弃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剪刀.
作者:吴妙芬;许丽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在临床中为了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等情况,因此,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常规诊疗措施之一.过去用5ml注射器进行股动脉采血不易止血且容易误采静脉血;再加上股动脉采血时须脱去患者部分衣服,因暴露面积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且暴露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患者感冒.心胸外科在临床实践中用51/2的头皮针连接注射器采集表浅动脉血,效果好,采血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西梅;罗湘玉;张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方法之一,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是近年来常用的新方法,此方法简便,但对于躁动患者及血管脆弱的老年患者来说,此操作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在采血过程中容易使针头滑脱、移动而造成采血一次成功率下降,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了避免或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急诊科在采血操作中应用输液胶带固定针柄,防止针头滑脱、移动,提高了护士采血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春香;王翠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使用自体树突细胞和混合T淋巴细胞疫苗(简称抗HBV-DC-MTL)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采血与回输的护理.方法 取乙肝患者的肝素抗凝外周静脉血50 ml,通过实验室生物免疫技术培养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和混合T淋巴细胞疫苗,培养第7天将收获的DC、第14天收获的抗HBV-MTL分别回输给患者.并对38例乙肝患者采集细胞与回输的护理进行观察.结果 38例患者好转36例,无效1例,治愈1例.结论 采用肝素抗凝的50 ml注射器加9号输液头皮针在大血管处采血,采血成功率高;标本4℃左右冷藏保存,2h内分离培养,是收获细胞疫苗成功的关键;回输的方法,安全度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选琴;李玲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晚期早产儿护理管理策略.方法 选择2005-2010年菏泽市立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满34周而不足37周的312例晚期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同时期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征象变化,实验室相关检查,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2例晚期早产儿中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其中有87例发生了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占27.9%.晚期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5.7%,足月新生儿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772,P<0.05),其余9项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较足月新生儿更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4.762,9.720;P <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较足月新生儿易发生临床并发症,应该重视晚期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与治疗策略.
作者:姜桂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我院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病历,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肾内科门诊345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疾病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 345例患者中,65.8%的人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24h尿蛋白控制达标率分别为28.7%、43.2%、21.7%、33.7%和54.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BMI分级与空腹血糖分级、血压控制分级及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7,0.137,0.328,P<0.05).空腹血糖控制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4,0.192,P<0.01).丽糖尿病病程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1和0.117,P<0.05).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欠佳,各疾病控制指标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苏春燕;冯志纯;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麦麸子制成的药方外敷快速治疗乳汁积淤的效果.方法 将产后乳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抽吸乳汁,观察组采用麦麸子制成药方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1;P<0.05).结论 麦麸子外敷治疗产妇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汁淤积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丽华;逄瑞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痔疮、肛瘘等肛周手术结束后常用肛管进行肛门排气和压迫止血,一般采用橡胶肛管,但因橡胶肛管质地较软,管腔较小,易弯曲、打折,常会被粪便阻塞,效果不佳.自2005年起,黄石市第一医院手术室改用一次性吸引器头替代,效果满意.1.制作:选择一次性吸引器头的外套管,用凡士林纱布.包裹头部8~10 cm,并用7号手术丝线缠绕固定,其余部分剪去,边缘剪齐,不暴露管腔.
作者:袁建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根据病情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试验前一般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心功能指标均有进步,但是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康复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50.5±7.2)%,而对照组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35.5±5.2)%,康复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45,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6.5±6.8)次/min和(88.6±7.3)次/min,心率都有下降,但是康复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51.4±35.5)m和(350.8±31.5)m,较观察前有增加,而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P<0.01).结论 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适时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提高6 min步行距离,也就是表明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力平;朱晓征;肖玉娟;张晓彤;范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确定我科13例血液病巨脾患儿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后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佳的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儿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
作者:谭惠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