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孙涛;彭少如

关键词:护理管理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 评价指标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方法 采用特尔菲法(Delphi)筛选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进行三轮专家咨询,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后建立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过程,遵循流程持续改进原则,构建出一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可行有效的评价工具,对促进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根据病情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试验前一般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心功能指标均有进步,但是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康复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50.5±7.2)%,而对照组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35.5±5.2)%,康复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45,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6.5±6.8)次/min和(88.6±7.3)次/min,心率都有下降,但是康复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51.4±35.5)m和(350.8±31.5)m,较观察前有增加,而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P<0.01).结论 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适时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提高6 min步行距离,也就是表明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力平;朱晓征;肖玉娟;张晓彤;范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护理的研究进展

    随着国内外剖宫产率日益增高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术后并发症如尿潴留、便秘、腹胀、肠粘连等也屡屡发生[1].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胀发生率高达54%,不仅造成产妇的极度不适,而且影响产妇的进食、休息、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甚至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腹胀可使膈肌升高,影响呼吸功能,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2].

    作者:邹瑜玲;翟惠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长期使用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家属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和研究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家属的身心状态.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个人访谈法,深入访问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住院的9名老年患者的家属.结果 长期使用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家属通常会出现自身身体素质下降、缺乏护理技能、情感受挫、交流受影响等问题.结论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医护人员应精心照顾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做好心理疏导、教授家属相关知识和大力发展社区家庭护理服务体系等合理建议,帮助他们适应照顾角色,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蔚;张琳琳;董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357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给予激素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自愿原则选择术后是否鼻腔冲洗,分别于术后2周、6周及4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患者鼻塞、鼻分泌物、头痛等症状改善情况,依据鼻窦炎生活质量量表(SNOT-20)进行评价.结果 冲洗组184例与未冲洗组173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随访4个月后两组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0(0,1)]和[0(0,1)]分,脓涕症状评分分别为[0(0,2)]分和[0(0,2)]分,头痛症状评分分别为[0(0,1)]和[0(0,2)]分,冲洗组改善程度优于未冲洗组(Z值分别为-3.176,-4.403,-4.539;P <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进行鼻腔冲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术后的复发.

    作者:魏秋娟;叶碧;容钻芬;吕慧平;罗庆;史剑波;付清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现状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环境、健康和护理为基本概念,以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1].优质护理服务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整体护理的有效途径[2].

    作者:陈缨;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晋东南地区三级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描述晋东南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的方法,对晋东南地区3所三级综合医院611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自编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调查所得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052±0.436)分,各维度得分中以与同事关系为高(3.783 ±0.672)分,工资与福利为低(2.331±0.711)分;不同工作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5.337,P<0.01)护士工作压力总体得分为(2.839±0.359)分,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与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护士工作压力、情绪智力、职务和自我效能感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护士工作压力,重视护士情绪智力、自我效能的培养,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高林玲;任小红;秦晓玲;王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及自制硝黄外敷袋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硝黄药袋外敷对综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 按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接受综合治疗的88例下肢静脉曲张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干预组在硝黄药袋外敷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外敷.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10例无效,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P<0.01)结论 硝黄药袋外敷时进行护理干预使临床治疗有效率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照芳;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首次化疗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首次化疗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首次化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放松训练、认知干预、家庭支持和睡眠护理等综合干预进行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院睡眠问卷(SMH)测评患者入院第1天、化疗前1d和化疗结束当天的焦虑和睡眠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M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AS评分均>50分.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1天SAS评分(59.42±6.98)分,干预组(48.67±7.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3,P<0.01);对照组化疗结束当天SAS评分(56.98±5.69)分,干预组(45.35 +5.9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6,P<0.01).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SM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第1天SMH评分(13.55±2.17)分,干预组( 17.23±2.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8,P<0.01);对照组化疗结束当天SMH评分(14.92±2.40)分,干预组(18.03±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9,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SMH评分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6.45,20.27;P <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使其顺利完成首次化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海英;郑磊;边志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方法 采用特尔菲法(Delphi)筛选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进行三轮专家咨询,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分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后建立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针对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过程,遵循流程持续改进原则,构建出一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改进提供了可行有效的评价工具,对促进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邓香君;尤小娜;徐莲香;孙涛;彭少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52例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26例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同时给予行为矫正.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用护士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影响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干预组患者NOSIE评分社会能力(35.10±3.89)分、社会兴趣(28.87±3.08)分、个人整洁(28.15±2.41)分,均高于对照组(20.34±2.38)分,(19.98±2.54)分,(21.43 ±2.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56,12.03,9.01,P<0.01);迟缓(6.78±2.11)分、抑郁(5.23±1.38)分,均低于对照组(11.59±2.65)分,(11.79±2.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61,11.2,P<0.01);激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矫正干预有助于提高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可缓解护理人员的部分工作压力.

    作者:秦国兰;耿在香;陈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门诊手术患者家属等待期间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分析门诊手术患者家属等待期间的焦虑状态和相关因素,为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自设问卷对50名门诊手术患者等待的家属进行焦虑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50名调查对象中处于焦虑状态的家属占92%,其焦虑程度与门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手术的成败及进展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手术的手续流程及费用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针对门诊手术患者等待期间家属的焦虑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支持,帮助家属减轻等待期间的焦虑程度.

    作者:张晓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45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我院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做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病历,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肾内科门诊345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疾病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 345例患者中,65.8%的人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24h尿蛋白控制达标率分别为28.7%、43.2%、21.7%、33.7%和54.3%.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BMI分级与空腹血糖分级、血压控制分级及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7,0.137,0.328,P<0.05).空腹血糖控制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控制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4,0.192,P<0.01).丽糖尿病病程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1和0.117,P<0.05).结论 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状况欠佳,各疾病控制指标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管理,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延缓疾病的进展.

    作者:苏春燕;冯志纯;汪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分娩初期母乳喂养中的问题及护理

    目的 通过探讨分娩初期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策,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方法 观察和总结产妇在母乳喂养初期常出现的问题,然后找出对策并实施;结果 通过孕期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对分娩初期常见问题的干预,使产妇能够不出问题或有问题时得到及时解决,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结论 对分娩初期,尤其是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以及给予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减少和解决母乳喂养中的问题,使产妇增加母乳喂养的信心,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姜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例Menkes病患儿照顾者喂养技能的教育

    目的 对1例Menkes病患儿的护理过程以及对照顾者实施喂养技能教育回顾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评估患儿吞咽功能,实行面部及口腔按摩和非营养性吸吮,选择适宜的奶嘴,体位管理以及进食后口腔清洁,同时对照顾者实施以上的喂养技能教育.结果 患儿减少了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在家庭生活中能得到合理的喂养,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尤其是喂养技能教育及慢性悲伤干预对提高Menkes病患儿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甘敏;陈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病房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老年病房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提高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方法 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心理护理服务,观察组30例按照心理护理路径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对责任护士提供的心理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和临床路径对责任护士心理护理胜任力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情绪关注(96.67%)、心理护理内容(86.67%)、放松技巧的掌握(93.33%)、心理支持的感受(100%)及心理护理满意度(96.67%)方面较对照组(分别为63.33%、36.67%、6%、36.67%和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42,15.86,45.06,27.80,4.04,P<0.05或P<0.01).责任护士实施路径护理后,健康教育(94.00 ±0.42)分、评估干预(87.61±7.09)分、沟通合作(98.40±0.69)分,较实施前(92.80±0.49)分、(61.3.0±9.50)分、(93.70±1.24)分,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6,14.04,20.95,P<0.01).结论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胜任力,有利于引导和规范老年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

    作者:侯惠如;王晓媛;勇琴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五行音乐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五行音乐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化疗开始时给予中医五行音乐干预,每次60min,每天一次,每周期14 d,共3个周期,每周期与化疗周期同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重点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采用美国Adorson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研制的BFI对患者进行CRF评估和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采用中医五行音乐干预后,癌因性疲乏轻度疲乏、中度疲乏、重度疲乏分别为:37.5%、10%、2.5%,疲乏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轻,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6.0623,P<0.01);试验组治疗后中、重度疲乏率为12.5%,对照组治疗后中、重度疲乏率为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3.2828,P<0.01);治疗后试验组的总体生活质量为(43.12±6.21)分,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52.30±7.28)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683 0,P<0.01).结论 应用中医五行音乐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干预,可消除癌因性疲乏或缓解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云娜;杨曦;杨秋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科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科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前后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各1 830例,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产科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03%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42%上升到9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8.252,82.979;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产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值导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内科“数字式”抢救表的设计

    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发生猝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抢救很频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心内科以往抢救车所用的抢救单是白纸,记录繁琐且不能全面反映抢救患者信息、病情变化、救治措施等,而现在是法制社会,既要确保患者规范抢救,也要知法懂得保护自己,因此2010年我科结合专科用药及抢救特点设计“数字式”抢救表,既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便捷,使其规范有序地把整个抢救过程记录下来,提高抢救质量,又能为患者的救治过程提供依据.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玉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相关性研究,分别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60例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0.72±13.97)分,处于中等水平,不明确性维度平均得分高(40.27±6.8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4.35 ±7.65)分,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感受,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王菊;宋理;陈琪尔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强护生岗前培训期职业防护教育在预防针刺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加强岗前培训期对护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在预防和减少针刺伤中的作用,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在我院实行“对护生岗前培训期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制度前后的两批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是否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的原因、标准预防认知情况、针刺伤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是否了解针刺伤后的处理方法及是否报告六个项目上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制度实行前的护生中;有186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94.9%;制度实行后的护生中:仅有36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18.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2,P<0.01).结论 重视和加强对护生岗前培训期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是预防护生针刺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对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管理,强化护生针刺伤报告制度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艳;唐莲;吴海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