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殷骁英;胡华;鲍广华

关键词:
摘要:我院自2000至2001年应用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3例小儿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2000年共收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儿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8个月至12岁.中毒原因:误食7例,接触含亚硝酸盐类化学药品未洗手经口中毒5例,原因不明1例.本组病历多在误服后1-3小时就诊.临床表现: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黏膜青紫,其中恶心、呕吐8例,胸闷、心悸4例,呼吸急促2例,惊厥1例,血压下降伴意识障碍2例.

    作者:王传红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参芪五味子片的疗效及临床应用

    参芪五味子片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在中医经典验方的基础上研制加工生产的补益元气、强心固脱的治疗用药.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温艳;李新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血管活性肠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对JF305细胞作用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1ypeptide,VI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对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建立一株导管型人胰腺癌细胞株JF305生长的影响,并对该细胞株的受体、磷酸化ERK进行研究.方法:应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用RT-PGR法检测细胞膜VPAC1的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磷酸化ERK(属MAPK).结果:VIP和PACAP1138对表达VPAC1 mRNA的胰腺癌细胞株F305都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各自能被其受体的拮抗剂(D-P-cL-Phe6-Len17)VIP及PACAP6 38所阻断;同时VIP/PACAP 3 38作用本细胞5min后增加ERK磷酸化强度.结论:VIP/PACAP对胰腺癌细胞株JF305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受体后促生长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巩兰波;孙鲁梅;巩兰英;毕平;方文刚;姜若兰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胸腺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6岁,主因间断发热50余天于2001年7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5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39°C之间,伴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应用药物(不详)治疗,体温可暂时恢复正常,关节疼痛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既往患银屑病20年,查体:T38.5℃,全身皮肤多处发红,脱皮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肝脾不大,右腕关节、右踝关节肿痛,双下肢浮肿.

    作者:尹敬芬;唐井刚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食管癌组织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人食管癌组织中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表达.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色染色技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中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hMSH2基因的表达.结果:92例食管癌组织中,发生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占42.4%;DNA二倍体食管癌患者的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在39例MIN阳性食管癌组织中,22例发生了hMLH1表达的缺失,16例发生了hMSH2表达缺失,53例MIN阴性食管癌组织中,hMLH1及hMSH2基因的蛋白均呈正常表达.结论: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性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的缺失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军航;马琳;杨亚斌;刘德贵;玉寒冰;王伟;张林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缩宫素宫体注射致荨麻疹1例

    患者,女,28岁,于1999年4月5日因孕41周入院待分娩.既往史,患者除有青霉素过敏史外,余无异常,入院后行常规分娩失败.于4月7日行剖宫产手术,手术前做奴夫卡因过敏试验为阴性,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100ml,而后用奴夫卡因注射液行连续硬脊膜外麻醉,顺娩一男婴.

    作者:马明仙;牟吉述;黄甲明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便秘引起再次出血死亡1例体会

    患者男,48岁,于1993年8月3日因患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入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于8月19日因便秘,在应用开塞露40m1肛门注入后,约10分钟,患者下床用力排便时,突然口吐白沫,意识丧失.立即进行抢救,查体:颈强,双瞳孔约1.5mm,对光反应迟钝,克氏征阳性,血压21/12KPa,脉搏54次/分,立即给予20%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治疗.用药后患者病情不见好转,于当日17时30分出现脑疝,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付桂莲;庄方霞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羊水粪染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胎粪是由胎儿的肠粘液、肠分泌液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胎儿皮脂及吞入的羊水混合组成呈深绿色.胎粪出现是胎儿成熟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妊娠28周前,羊水中很少有胎粪.妊娠28周后羊水的胎粪污染迅速增加.婴儿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捧除胎粪.

    作者:张玛丽;李学燕;时丕婵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肾小管上皮细胞ICAM-1表达的调控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1、10、50ng/m1)TNF α分别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共同孵育1、4、12、24小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观察ICAM-1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水平表达ICAM-1,在实验组中TNF α呈剂量依赖地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ICAM-1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质表达高峰在4小时,mRNA表达高峰在12小时.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能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ICAM-1增强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的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杨永红;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稽留流产1例

    患者30岁,住院号43177,因月经紊乱15个月,阴道流血5天伴恶臭,有肉样捧出物于2001年1月5日入院.患者自1999年10月因高热、浮肿、关节肿痛在上级医院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比)给予口服强的松等治疗(具体不详),强的松长期口服,已减至4片,1次/日.2000年4月又因狼疮性肾炎行环磷酰胺治疗,每月1次,至2000年9月停药.

    作者:李晓荣;郭卫红;陶李苏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羊水过少产前B超检查体会

    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期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如处理不当,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是产科工作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很大意义.本文对我院近年来397例妊娠晚期产妇进行产前B超检查,检出羊水过少15例,与产时对照,B超诊断符合率达88.24%(15/17),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辉;马新华;左玲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发泡剂致角膜剥脱病人的护理

    我科自1999年9月-2001年6月收治了12例发泡剂致角膜剥脱伤的病人.病人经充分洗眼、局部用药、自血疗法等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成娥;姜继欣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放置IUD后子宫内膜病理学改变

    目的:研究宫内节育器(IUD)与子宫内膜癌变及其它病理改变的关系,探讨IUD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月,10年间取环及诊刮346例分为4组,A组:带环20年以上;B组:带环10-20年;C组:带环5-10年;D组:未带环(对照组).对所有病例均作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结果:A、B、C、D 4组子宫内膜主要表现为:正常、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部分呈单纯性或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炎.均未见不典型增生及恶变.4组之间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IUD5-20'年未增加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及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使用带尾丝IUD使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增高.

    作者:曲群;刘明;王桂贤;彭惠霞;宗璐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扩张型心肌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3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及99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2%和0.51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1%和0.375(P<0.05),比值比(odds rati0,OR)分别为2.63,1.76.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发病的危险因子.

    作者:邹德玲;袁凤贤;郭津津;臧彬;吴可光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带血管回肠人工阴道成形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带血管回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方式及特点.方法:在距回盲部约15-40cm处,选择一段10-15cm的回肠,连同肠系膜血管移植到膀胱与直肠间隙造好的穴道中,形成新阴道.结果:此种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取材容易、损伤小、恢复快.新形成的阴道长度、宽度充裕,阴道壁无瘢痕,弹性好,阴道粘膜色泽、湿润度相似正常阴道.结论:此种手术方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阴道成形术.

    作者:杨华;赵军;李牧;曲群;段钊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地塞米松对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心肌NO、MDA和SOD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测定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心肌一氧化氮(N0)、超氧化物歧化酶(S0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健康7日龄新生大鼠1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5只.对照组(A组)注入与其它4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腹腔注射精制内毒素(LPS 5mg/kg);治疗组(C、D、E组)于注入内毒素后立即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Dex(5、10、15mg/kg),于0、1、2、4、6及24h、随机选取7只断头处死,留取心肌组织.测定不同时间心肌组织NO、MDA、和SOD的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N0和MDA明显升高(P<0.01),SOD明显降低(P<0.01),C和D组NO和MI)A有相同改变趋势,但明显低于B组(P<0.01),SOD部分降低,E组各指标与A组基本相同(P>0.05),B组24小时死亡率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NO、MDA及SOD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地塞米松能抑制心肌NO及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降低24小时死亡率,表明Dex对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杜秀华;吴玉斌;王晓茵;李军;李强;贾学宗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

    本文结合文献,就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6年1月-1996年9月共收治甲状腺乳头状癌35例.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为1.0.52.年龄15-78岁,平均38.7岁.同期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67例,乳头状癌占52.4%.本组病例病理分类根据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甲状腺肿瘤分类的修改标准.全部病例均获l0年以上随访.

    作者:刘钦志;苏国森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rhIL-11动员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作用.材料和方法:给C57BL/6小鼠皮下注射rhIL-11250ug.kg1.d1,观察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CD34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单用rhIL-11可提高外周血WBC、Plt、各种造血集落数量及CD34'细胞比例,其中CFU-MK的数量于d7达(66±16.2)/皿的高值,比对照组的(0.75±0.15)/皿显著升高(P=0.001);结论:rhIL-11提高外周血WBC、Plt及各种造血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特别是对CFU-MK作用较强,同时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的比例,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进入外周血.

    作者:蒋祖军;孟凡义;易正山;陈万红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钙通道在膈肌疲劳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近20年研究发现,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自主呼吸过程中会出现呼吸肌疲劳(泵衰竭).而呼吸肌疲劳或无力是呼吸衰竭发病中的重要环节[1].呼吸肌疲劳是指呼吸肌肉在负荷下活动而导致其产生力量和(或)速度的能力下降,此能力的下降可通过休息而恢复[2].另有称为呼吸肌无力者,即使在充分休息后,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也不能恢复[3].

    作者:赵丽敏;徐永健;熊盛道 刊期: 2002年第13期

  • 肾周围感染20例报告

    我院自1993年7月至2000年7月门诊及住院共治疗20例肾周围感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清平 刊期: 2002年第1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