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耳乳头状瘤癌变经咽鼓管向鼻咽部生长1例

张萍;杨后民

关键词:
摘要:中耳借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但中耳肿瘤经咽鼓管向鼻咽部生长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眼眶肿物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眼眶肿物的CT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眼眶肿物60例,均行轴位CT扫描,其中26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另有10例加作了冠状位扫描.结果:60例眶内肿物中,眼球肿物18例,肌锥内肿物24例,眶内肌锥外肿物18例,本组60例病变CT检出60例(100%),术前定性(区分良恶性,部分作出病理性质诊断)准确48例(80%).结论:CT对大部分眼眶肿物均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作者:黄新文;唐光才;吕红彬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胆道残留结石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减少胆道残留结石的发生率.方法:我们收集1987年-2002年对25例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采取手术引流及非手术等治疗措施,是胆道残留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术前全面检查,提高手术质量,预防胆道残留结石.

    作者:韩宏喜;李浩里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浅论神经源性肿瘤致腹泻

    神经源性肿瘤并不少见,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只在生长巨大时产生压迫症状或发生恶变侵蚀邻近组织时才产生相应疼痛或其它症状.

    作者:路茗;孙吉宝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手术治疗1例报告

    目的:提高临床对侵入颅中窝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诊疗水平.方法:报告经蝶窦穿刺、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例侵入颅中窝内的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鼻内镜下检查见蝶窦粘液囊肿腔已上皮化,并与鼻腔建立了永久性通道,头痛症状消失,突眼症状有恢复.结论:对发生于枕部、颞部、球后部、顶部或额部处头痛并伴有突眼、复视、视力下降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巨大蝶窦粘液囊肿的可能.根据CT或MRI检查和经鼻腔蝶窦穿刺抽出粘液可确诊.首选术式为鼻内镜下切除蝶窦粘液囊肿前壁并建立永久性囊肿鼻腔引流通道.

    作者:赵小冬;刘海生;孙宇新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传染性软疣108例

    传染性软疣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是由一种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属直接接触传染,可引起自身接种[1].1999年2002年我院采用广西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的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传染性软疣10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红霞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镜检85例分析

    1995年元月-2002年12月,我们对8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仁生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部分去蛋白脱钙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形成软骨或骨的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去蛋白脱钙骨(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方法:将PDDB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骨裸鼠体内,于术后4周及8周取出材料行ALP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了解其成骨作用.结果: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8周时ALP活性比4周时强,并比单纯植入的材料强得多;实验侧4周见有软骨形成,8周时部分软骨形成骨组织,并见有髓腔,且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而对照侧未见软骨或骨形成.结论:PD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后能形成软骨或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PDDB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作者:李彦林;李林芝;韩睿;陆信;赵晓霞;曾才铭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临床实习存在问题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学院校实习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和择业观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带教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方法,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扎灵丽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金属卤素灯照射加外用硫磺药物治疗疥疮疗效观察(附58例病例资料)

    我科于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金属卤素灯照射加外用硫磺药物治疗疥疮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玉;王学祥;邵周青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以克隆性浆细胞无节制增生为特点的恶性肿瘤.增生的浆细胞浸润及其所生成的产物(M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浆细胞因子)引起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作者:左丽宏;戴红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探讨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脑梗死病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首次发病的22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以及吸烟饮酒史情况,测定其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浓度.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青年因吸烟患脑梗死的可能性分别是老年和老年前期病人的1.5倍(P=0.007)和1.77倍(P=0.001).因酗酒患脑梗死的可能性是老年病人的1.9倍(P=0.006).老年前期和老年病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导致脑梗死的可能性是中青年病人的4.1倍(P=0.001).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相比,有各自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将有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安媛;赵性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18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分析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之一,急诊出血死亡率达10%左右,约90%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源于上消化道.现总体分析我院自1995年2002年期间18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杨勤;杨明刚;王晨林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浅谈做好冰冻切片的体会

    冷冻切片是病理科常用的快速制片方法之一,它是借助低温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由于各种原因均可影响到冷冻切片的质量,延长制片时间,直接影响着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那么,如何才能制备优质冷冻切片呢?现将我室多年的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冬玲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无痛分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副作用较小且能减轻疼痛的佳镇痛方式,就是笑气镇痛.在使用笑气过程中,如何掌握好时机,做好第一产程的护理,减轻产痛已成为产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作者:辛毅青;刘燕;张花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上颌窦内巨大含牙囊肿1例

    含牙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上颌尖牙区,与未萌出牙或正在发育的牙冠有关,发生于上颌窦,以上颌窦腔形成囊腔并扩张的巨大含牙囊肿临床上少见报道,我院于2003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绍萍;雷家彦;王哲宇;蔡永斌;田兴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无痛人流与普通人流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探讨

    人工流产是育龄妇女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近年来人工流产率明显上升.为减轻人流的疼痛,无痛性人工流产应运而生,且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的是异丙酚静脉注射无痛人流与普通人流对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0例实施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调查,并与SCL-90全国常模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激光并高压氧治疗皮肤创伤后血运障碍36例

    皮肤创伤后发生血循环障碍,是临床中较复杂的创伤之一,其发生皮肤坏死、溃疡、感染、肌腱及骨外露的机率较高,由此而发生扩创、植皮、皮瓣修复术等治疗对病人所造成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较大,如何改善皮肤创伤后的血液循环,是很多外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我院采用激光并高压氧治疗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金奎;杨继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肝炎后肝硬化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 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 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 3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 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庭芳;于皆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改进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病人得到了很大的方便.重症病人尤其一日需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病人,更是减少了穿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通过每日封管后,一般需保留7-10大.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是肝素钠封管液.

    作者:王晓丽;袁萍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

    目的:介绍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在治疗严重手指碾挫伤中的应用.方法: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皮瓣,勿损伤旋髂浅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41例手术治愈率10%.结论: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是修复严重手指碾挫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在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作者:常文凯;梁炳生 刊期: 2003年第20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