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理学的成人教育探讨

王景田

关键词:
摘要:当今医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使在职的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深感知识的老化和不足,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我国顺应需求及早抓起了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对提高国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机在病区护理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已成为各行各业常用的工具之一.我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透明度,在各种护理单元安装一台计算机.每天把一日清单送到病人手中,使病人花钱明白,治疗放心.通过8年的微机记帐,我认为微机在护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作者:张兆华;刘丽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脑脊液中端粒酶检测对颅内肿瘤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脑脊液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TRAP法对46例颅内肿瘤患者和12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23例恶性颅内肿瘤和23例良性颅内肿瘤患者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3.9%(17/23)和13.0%(3/23);12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未检出端粒酶.结论:检测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可作为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肖创清;姚兴发;赵绪忠;蒋立;黄志红;兰时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阻塞性黄疸21例误诊分析

    我院感染科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病人21例,门诊均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入院后确诊为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欣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良性大肠类癌的肠镜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良性大肠类癌的肠镜诊断与治疗.方法:经肠镜发现取材病理确诊良性大肠类癌16例,根据类癌大小分别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和改良的内镜下挖洞式切除术切除.结果:16例中,直径<1cm类癌行肠镜下电灼切除术11例,1-6年随访,无复发无转移.直径1.1-1.9cm 5例用内镜下挖洞式切除,1-3年随访,无转移.结论:大肠类癌肠镜下呈灰白色或黄色质地硬粘膜下肿物.直径<1.0cm者首选肠镜下电灼切除;直径1.1-1.9cm者可以内镜下挖洞式切除或外科局部扩大手术切除.

    作者:严艳;王长有;孟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胸部创伤合并肺挫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在胸部创伤中,肺挫伤不仅是常见的损伤,也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报道单纯肺挫伤的死亡率占胸部外伤的16%[1],严重肺挫伤系强大暴力所致,常伴有其它器官损伤,伤情复杂,治疗困难.我院自1998年-2002年共收治严重胸部创伤合并肺挫伤48例,现就其诊治讨论如下.

    作者:周学军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利用远程胎监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临床研究

    孕妇足胎儿直接、密切、有效的监护人之一.孕妇家庭自我监护是预防发生母婴严重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建平;刘传永;封维娜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血吸虫肝纤维化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肝病与肝癌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CT扫描发现的189例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患者分成两组,无肝癌168例为A组,合并肝癌21例为B组.另选60例无血吸虫病及肝癌病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病例均作HBsAg检测.结果:A、B、C 3组的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22.6%(38/168)、76.2%(16/21)和11.7%(7/60).A组与B组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x2=31,P<0.005);A组与C组具有显著意义(x2=3.34,P<0.05).结论:血吸虫肝纤维化并发肝癌的主要原因是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

    作者:吴寅琦;吴明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会阴侧切后皮内缝合223例效果分析

    1资料1.1一般资料住院分娩的初产妇409例,年龄21-43岁,孕周3414-4212周,分娩时作会阴侧切术分娩后采用2种缝合方法,一种是用快微乔线行皮内缝合(以下称内缝)共223例,其中难产47例.第二种是应用丝线外缝合(以下称外缝)共186例,难产占42例.

    作者:杨丽芬;李新毅;简翠芬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护理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往往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因而病残较为严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张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小儿解热药的合理使用

    1小儿解热药的使用原则1.1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发热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

    作者:颜景红;刘运祥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急诊科护生带教的特点与体会

    跨入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模式的转换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作者:艾庆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抢救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积蓄,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我科自1998年-2002年12月,共接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6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学生滑旱冰损伤情况调查分析

    滑旱冰既是广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又是一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为调节学生较紧张的学习生活,我部于2003年3月开设了滑早冰俱乐部,学生在不太了解滑早冰技术的情况下,盲目的从事旱冰运动所造成的摔伤、损伤、骨折也各有特点.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及处理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即使在手术中,也难以与胰腺癌区分.本文依据我们对1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处理经验,尝试找到对该类疾病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作者:郭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部分去蛋白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去蛋白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猪肋骨用理化方法处理制得部分去蛋白脱钙骨(PDDB),在对PDDB理化性能检测的基础上,将其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了解其细胞相容性.结果:PDDB的无机成份为羟基磷灰石,含有少量蛋白质,仍具有原骨组织骨盐支架的三维多孔网状孔隙结构系统,对复合培养的人胎骨膜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倍体水平无有害影响.结论:PDDB具有原骨组织的网状孔隙结构系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望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作者:李彦林;韩睿;李林芝;陆信;李世和;曾才铭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健康体检的重要意义

    近来随着科学、文化、医疗保健的发展,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认识也有很大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乙肝发病率仍居高不下.现将我院2002年4个单位235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检测结果作以下分析.

    作者:张萍;潘新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3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其发病凶险,主要病因大部分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自1996年起,我院应用脑脊液(CSF)置换配合内科常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并与单纯应用内科常规治疗36例相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梅;张宏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门诊急诊手术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随着人群的日益增多及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及各种社会问题对人身的伤害也逐渐增加.在门诊急诊手术室就诊病人的主要特点是外伤,患者家属能直观地看到外伤处大量出血,他们又常不具备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紊乱及情绪改变.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又会直接影响到病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突发事件,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愿;程平芳;王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低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我院儿科加强对新生儿的综合治疗,建立了早产儿监护室.2002年元月医院进了两台新生儿培养箱,成功收治了低体重早产儿42例填补了伊犁地区的空白.

    作者:粟利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对患者的精神护理

    近几年,广大护理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已逐步体会到精神护理的重要意义.精神护理属于心理学范畴,它与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义地说,它还包括着治疗意义,因此,也可称为精神治疗或心理治疗.

    作者:刘兰英;曾文利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