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28例

李清云;张中平;张开放;刘凯

关键词:
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其发病率较高,为了使病人骨折后能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特别对不能耐受牵引和长期卧床合并有心肺疾患的高龄病人,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则更加适宜.近3年来,我院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58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护理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往往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因而病残较为严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张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灯盏花、丹参注射液对缓解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疗效比较

    将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血液高凝状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云南灯盏花注射液30ml,正大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疗程12天.结果,灯盏花组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疗效优于正大丹参组.

    作者:张力燕;赵芝焕;王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头痛与儿童病毒性脑炎

    目的:探讨发热性疾病的头痛症状在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重要性.方法:将20例以头痛、发热为主诉入院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常规、病毒病原分离及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均有头痛,伴呕吐6例、惊厥5例、脑膜刺激征4例.CSF中6种病毒病原检测阳性者16例.随访6-8个月,17例患儿学习成绩优良,2例癫痫、1例发作性头痛.结论:应重视儿童发热性疾病时伴有的头痛症状;CSF中多病毒病原检测是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主要辅助指标.

    作者:朱彦丽;蔡虹;吕凌云;万乃君;徐光芝;王立文;朱汝南;邓洁;赵林清;钱渊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胫腓骨骨折钢板外露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

    1999年1月-2003年2月我们为胫腓骨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后胫前皮肤坏死、钢板外露,20例患者进行皮瓣移植术,移植皮瓣均成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柳忠玉;闫丽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心肌缺血经运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例

    患者,男,49岁,感心慌,气短,做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缺血型ST-T改变明显.患者平素体健,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感胸闷,气短,无心绞痛史.

    作者:任菲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颈椎前路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骼合术是治疗颈椎病为常用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部位的解剖十分复杂,手术及护理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为有效预防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梅;张伦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急诊科护生带教的特点与体会

    跨入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模式的转换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作者:艾庆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淋巴瘤样甲状腺肿腺体内淋巴细胞Fas-L的表达及血sAPO-I/Fas测定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①淋巴瘤样甲状腺肿(SL)组31例,男2例,女29例,平均年龄31.56±10.32岁.②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G)组15例,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35±11.56岁.③对照组15例,其中单纯性甲状腺3例,腺瘤囊性变10例,腺瘤2例,男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78±10.56岁.④正常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45±10.32岁,本组只测血清sAPO-I/Fas.

    作者:任玉军;查明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临床药理学的成人教育探讨

    当今医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使在职的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深感知识的老化和不足,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我国顺应需求及早抓起了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对提高国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

    作者:王景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门诊急诊手术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随着人群的日益增多及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及各种社会问题对人身的伤害也逐渐增加.在门诊急诊手术室就诊病人的主要特点是外伤,患者家属能直观地看到外伤处大量出血,他们又常不具备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紊乱及情绪改变.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又会直接影响到病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突发事件,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愿;程平芳;王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MEBT/MEBO治疗强酸烧伤56例体会

    采用MEBT/MEBO救治56例强酸烧伤,均获成功,提示强酸烧伤由于热力损伤,化学损伤与中毒并存,救治过程中必须重视综合治疗.

    作者:王久善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241例产妇HBV感染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产妇HBV的感染情况,阻断HBV的母婴传播.方法:对241例产妇(剖宫产组138例和平产组103例)进行乙肝全套检测.结果:剖宫产组和平产组共有HBV.M阳性39例(16.18%),而剖宫产组有11例产妇HBV.M阳性(7.97%),平产组有28例产妇HBV.M阳性(27.18%),其差别有显著性(P<0.005).结论:HBV感染在产妇中比例较高,为了阻断HBV母婴传播,必须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预防措施.

    作者:钟梦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外科病人夜间睡眠的护理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和修复过程中,病人机体所处的佳状态是睡眠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导致机体处于低能状态,从而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和战胜疾病的能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措施.

    作者:周淑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比较乌司他丁与奥曲肽在治疗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tid,实验组采用乌司他丁10万u,3次/日缓慢静注,tid,各类指标数据均采集截止治疗后7天.结果:实验组在血常规、血、尿淀粉酶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上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有明显疗效.可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首选药物.

    作者:赵欣松;郑建兴;赵明河;黎红;杨培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入伍新兵应激相关性心理障碍防治研究

    随着我国兵役法服役期缩短,部队每年新入伍战士相应增加.尤其新战士中家庭生活较优越、家庭期望值较高、独生子女出身等情况增多,我们从临床收治工作中发现新战士开训后出现心理障碍患者似有逐年增长趋势.为此,我们于2000年3月-2002年3月,协同某部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探索做好新战士应激相关性心理障碍防治问题,现加整理报告.

    作者:朱珠;刘荣;王甘棠;张君彬;张爱清;尹宏;谢德成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各种中毒采用血液透析疗法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我院自1994年以来为21例患儿共行94次血液透析(H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高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脑脊液中端粒酶检测对颅内肿瘤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脑脊液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TRAP法对46例颅内肿瘤患者和12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23例恶性颅内肿瘤和23例良性颅内肿瘤患者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3.9%(17/23)和13.0%(3/23);12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中未检出端粒酶.结论:检测脑脊液中的端粒酶活性可作为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肖创清;姚兴发;赵绪忠;蒋立;黄志红;兰时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流速峰值监测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测定患者早,中,晚各1次PEFR,观察其变异率.方法: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哮喘组、隐匿型哮喘组.流速峰值变异率检查,连续记录1周.结果:晨起、中午、下午的结果相近无统计学意义;与睡前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F以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患者自我检测,就医时随身携带PEF监测表,可使就诊医师了解病情及药效.

    作者:刘纯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青光眼观察护理

    青光眼是以眼压增高,视力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眼病,是引起四大致盲眼病之一,本文简单介绍我们对此类患者的术后护理.青光眼入院需要做手术前准备,其中包括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所以探讨的是护士熟悉所用的药理作用,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

    作者:热米拉;怕提古力;阿力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严重眼心反射引起急性心肌梗死(附1例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逐步老龄化,老年手术病人明显增多,机体重要脏器伴随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近来我们遇到1例眼科注射局麻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特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予以讨论,希望能引起注意.

    作者:李玉华;田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