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峰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烧伤、手术取皮区和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用药方法.方法:将136例患者创面按创面类型分为烧伤、手术取皮区、慢性创面3类.在常规治疗同时,实验组加用rh-bFGF.烧伤、手术取皮区创面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法,慢性创面采用相同个体治疗前后创面情况对照.分别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经rh-bFGF治疗的136例烧伤、手术取皮区、慢性创面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尤其对深Ⅱ°烧伤、中厚皮片取皮区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5d,rh-bFGF对烧伤、手术取皮区、慢性创面治疗平均有效率为91.5%,未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rh-bFGF具有促进烧伤、皮肤外伤、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尤其对深Ⅱ°烧伤、严重皮肤外伤(中厚皮片取皮伤)、慢性创面促进愈合作用更为显著.
作者:刘晓虹;谭策;唐明睿;张树东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往往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因而病残较为严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张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患者,男,49岁,感心慌,气短,做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缺血型ST-T改变明显.患者平素体健,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感胸闷,气短,无心绞痛史.
作者:任菲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不同强度的超声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将在分裂增殖或增殖抑制、超微结构、DNA合成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等方面发生各种改变,本文就近年超声在细胞水平上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作一综述.
作者:周伟;陈文直;于廷和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对于眼科患者来说,由于视力障碍,生活能力下降,就诊时常常缺乏自信心,适应力差,感情脆弱.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理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使其在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取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阿丽娅;热米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和修复过程中,病人机体所处的佳状态是睡眠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导致机体处于低能状态,从而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和战胜疾病的能力.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措施.
作者:周淑英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 6、IL 10在各种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5例不稳定心绞痛及20例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6、IL-10进行测定.结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6水平比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P<0.001),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心绞痛患者血中细胞因子IL-10水平无显著变化(P=0.089).结论: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作用.
作者:陈燕;常志义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青光眼是以眼压增高,视力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眼病,是引起四大致盲眼病之一,本文简单介绍我们对此类患者的术后护理.青光眼入院需要做手术前准备,其中包括将眼压降至正常范围,所以探讨的是护士熟悉所用的药理作用,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
作者:热米拉;怕提古力;阿力亚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有机磷农药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积蓄,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严重患者可因昏迷和呼吸衰竭而死亡.我科自1998年-2002年12月,共接收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65例,现将其抢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邹小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本文分析了240例脑出血病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占67%,比文献报道低,比较了两种手术,认为经皮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是内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赵秀琴;罗慧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引起过敏反应者少见,导致死亡则更少.我院1999年1月一病人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现报告如下,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王红 刊期: 2003年第19期
心脏神经症发病率在10%左右,女多于男,中、青年及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急性发作有明显诱因者近2/3,病人心悸、胸闷、焦虑、抑郁,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采用以躯体治疗为基础,心理治疗为主导的综合防治模式效果较佳,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每周1次心理疏导治疗,加强心理护理,复发率低,疗效和个性有关.临床表现可能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分析了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解决办法.
作者:廖群雁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MR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技术,对17例不同病史的患者进行MRU检查,原始图像均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结果:17例病人,3例输尿管占位,4例输尿管结石,2例膀胱结石,1例直肠癌术后受侵,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5例正常病例.结论:MRU对于病变定位100%,定性较高;与常规MRI结合,清楚显示尿路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关系及病变性质.MRU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的新兴检查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志茂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跨入21世纪,新的医学模式给护理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模式的转换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作者:艾庆巍 刊期: 2003年第19期
随着我国人口年龄逐步老龄化,老年手术病人明显增多,机体重要脏器伴随并发症也随之增加.近来我们遇到1例眼科注射局麻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特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予以讨论,希望能引起注意.
作者:李玉华;田鸣 刊期: 2003年第19期
2002年11月-2003年3月间本科从500名门诊普通感冒儿童血常规中发现62例血小板减少现象,比例明显高于夏秋季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红梅;姬生瑞;赵计国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罗氏芬(Rocephin)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疗法对重症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rotising pancreatitis,AHNP)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HNP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持续动脉灌注乌司他丁20万u/日,罗氏芬2g/日,对照组以相同剂量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两组均辅以静脉营养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平均7.9h消失,腹胀平均48h缓解,压痛平均5天消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检查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CT检查均有明显改善.结论:UTI联合罗氏芬区域动脉灌注不仅能直接抑制胰酶的合成与分泌,清除体内的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减轻胰腺出血坏死程度和胰腺腺泡超微结构的破坏,而且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对重症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大鹏;季春勇;尹宁伟;刘东亮;王中振;季予江;石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端粒酶活性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酶免疫分析法(EIA)分别检测30例恶性胸腔积液和30例良性胸腔积液端粒酶活性及CEA水平.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端粒酶阳性率及CEA增高的分别为90%和73.3%,而良性胸腔积液分别为6.7%和6.7%.结论:检测胸液端粒酶活性及CRA水平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更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刘晓芳;张沪生;陈东宁 刊期: 2003年第19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老年溃疡病年龄为60-80岁.其中60-64岁者27例占58.7%,65-70岁者16例占34.8%,>70岁者3例,占6.5%,其中男41例占89.1%,女性5例占10.%,男女之比为8.2:1.
作者:黄之敏 刊期: 2003年第19期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师在分发药过程中除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品德外,还是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随着我国医药行业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O的到来,门诊药房发药前的交待在门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个药师的学识水平如何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所以重视发药前交待不但有利于病人的用药治疗,也有利于提高药师的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赵李强 刊期: 200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