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周玲;崔玮

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诱导80只雄性SD大鼠.实验期间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观察所有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9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诱导9周后大鼠死亡率为6.3%,病理检查显示假小叶形成率为92.5%.结论:适度地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作者: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薛建设;林富界;袁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的护理

    由导尿引起的并发症以逆行感染、尿道粘膜损伤为多见,由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其它因素发生疏忽,常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我科发生1例因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后经及时复位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翟文莉;杨毅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诊断

    目的:探讨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83例;经3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7例.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1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6例)、胶质瘤(混合型或未分类5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囊虫(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静脉血管畸形(3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可为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检查多数病灶可强化,少数无明显强化.结论:四脑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的影像学征象.在诊断时注意区分原发于四脑室内或外侵至四脑室的病变,以利于鉴别诊断.

    作者:温智勇;刘建新;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女性导尿

    造成导尿失误的原因多有以下几种.

    作者:张景玲;郑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甘露醇临床应用进展及注意事项

    甘露醇用于颅内压增高可使脑水肿减轻,从而预防脑疝,改善脑血液循环,这是公认的.本文就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拓宽,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包丽丽;李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周玲;崔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生儿脐部感染应用碘伏治疗的体会

    我院自1999年1月起应用0.5%碘伏溶液治疗新生儿脐炎30例,脓疱疮16例,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一期修复下唇大型缺损

    目的:探讨下唇大型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1例下唇缺损在1/2-2/3间,采用单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7例缺损在2/3以上,采用双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结果:18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丰富,口角不变形,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下唇大型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光平;孙景豫;吴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是一种免疫细胞介导的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以CNS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发生于易感动物的迟发超敏反应型的自身免疫病.

    作者:谢春燕;王顺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正确使用胎头吸引术

    胎头吸引术是由Malmstrom于1959年首先使用的.它的设计是借助于牵拉一个吸附于胎儿头皮上的吸杯以协助分娩.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常用于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阴道分娩,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孙雪林;吴梅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和评价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应用Z-plate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2月,所有病人椎体高度、后凸角、椎体移位均明显改善,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MRI、C T检查不产生干扰.适用于胸腰段前路减压需要重建脊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张新;李铁锋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后颅窝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301例后颅窝病变310人次开颅术后的局部引流(硬膜外156人次,硬膜下或者瘤腔内154人次)的结果和并发症.结果:257例良好,轻度残废1例,重度残废4例、死亡26例,因病情不好转而自动出院13例.脑脊液漏53例,占17.6%,其中引流口漏13例,占4.3%.切口与引流口都脑脊液漏的2例.颅内感染48例,占15.9%.结论:此方法是后颅窝开颅术后降低颅内压、防止枕大孔疝及防止脑积水发生开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还有待于临床的应用、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得钧;张建生;丁永忠;任海军;王维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的治疗

    目的:讨论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共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X-Y胰肠吻合术,其中3例死亡,2例胰瘘,25例痊愈,满意率达90.0%.结论:外伤性胰腺断裂均应在急诊下行剖腹探查胰肠吻合术治疗,其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李眉清;王明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激励机制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的具体领导者与实施者,根据科室每一位护士的特点,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发挥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几年来,我科在护理管理中有效的运用了激励机制,现将几点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陕海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54例葡萄胎预后及其恶变因素分析

    葡萄胎是胚胎绒毛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滋养细胞疾病,对于葡萄胎的处理其重要性在于预防发生恶变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治愈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54例葡萄胎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葡萄胎的诊治,转归及恶变因素.

    作者:武美丽;倪亚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接种白破二联制剂引起淋巴结肿大1例报告

    2000年9月11日,我们市防疫站计免科对1993年1月1日-1999年6月30日之间出生的儿童进行白破二联制剂强化免疫.

    作者:徐爱民;马有祥;王华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狭窄的探讨

    目的:讨论胃镜下气囊扩张、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狭窄,就其操作过程、并发症处理、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全程胃镜直视下依次气囊扩张后测准狭窄长度,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利用支架机械内支撑原理使狭窄部位扩张,并利用带膜支架封堵食管、气管瘘.结果:35例食管癌、14例贲门癌狭窄患者术后梗阻即刻解除,其中2例食管、气管瘘呛咳症状术后也即刻消失.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有效率为100%,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吴洁琼;杜桂英;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期间采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杨志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的处理与观察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5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切口处理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组使用传统式方法20例,改良式方法38例.结果:在接受传统式方法治疗的2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10例.在接受改良式方法治疗的3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6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中,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手术效果、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君涛;涂英俊;王金洲;涂锡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