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的护理

翟文莉;杨毅欣

关键词:
摘要:由导尿引起的并发症以逆行感染、尿道粘膜损伤为多见,由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其它因素发生疏忽,常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我科发生1例因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后经及时复位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7例分析

    目的:结合27例临床妇科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分析误诊原因及各相关疾病发病的规律性,以提高对急性阑尾炎及妇科急腹症的认识.结论:只有充分认识急性阑尾炎及妇科急腹症的发病机理、仔细分析病情、完善各项检查,才能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

    作者:赵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腰臀皮瓣转位修复巨大褥疮的护理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皮瓣通过局部转位或移位的方法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血管和改造外形.

    作者:周恩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宁养医疗服务利于肿瘤病人的心理康复

    正常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而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为显著,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大多表现为猜疑、惊慌、恐惧、悲观、紧张、焦虑、绝望等等,贯穿于癌病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宁养医疗服务的介入,不仅有效的控制了病人的疼痛,这种无偿的全方位镇痛治疗,心理安抚,为肿痛患者抚平身体及心理的伤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关系的相关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i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15例肝血管瘤标本中的VEGF及MVD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阳性片中,VEGF表达定位在肝癌细胞浆内,呈粗大、棕黄色颗粒状,还可见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周围,提示VEGF是由肝癌细胞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长.在60例肝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表达有47例,癌旁组织有12例,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只有2例,肝癌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VD值分别是32.7±3.4,14.4±2.2(P<0.05),31.5±3.2(P>0.05).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包膜不完整和病理分化是影响VEGF表达的明显相关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生长和转移作用.

    作者:韩宇;蒋飞照;余正平;朱冠保;唐银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使其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29例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组Ⅰ)和141例单纯高血压病人(组Ⅱ).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X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资料,寻找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①组Ⅰ的年龄男性人数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组Ⅱ;②两组的血压水平、X胸片的心胸比例无显著差别;③组Ⅰ心动超声图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组Ⅱ,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组Ⅱ.两组的室间隔厚度和E/A值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5年,左室离心性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减退(LVEF<55%)是高血压病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作者:周敏杰;戎鸿铮;蒋锦琪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一期修复下唇大型缺损

    目的:探讨下唇大型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1例下唇缺损在1/2-2/3间,采用单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7例缺损在2/3以上,采用双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结果:18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丰富,口角不变形,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下唇大型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光平;孙景豫;吴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改良缝合法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97年8月开始对于包皮环切术患者,采用不拆线改良缝合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平;黄维坤;孙新平;顾琦;朱宗迅;赵文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突发性聋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类.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张学辉;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54例葡萄胎预后及其恶变因素分析

    葡萄胎是胚胎绒毛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滋养细胞疾病,对于葡萄胎的处理其重要性在于预防发生恶变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治愈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54例葡萄胎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葡萄胎的诊治,转归及恶变因素.

    作者:武美丽;倪亚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绒癌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患者,27岁,G1P0,1999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因停经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30天,于2003年2月25日到某县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刘芳;袁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硬化患者胆囊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胆囊排空功能及胆囊功能与胃运动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定乙肝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结果:肝硬化组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迟(P<0.001),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而将肝硬化组进一步分为胃排空正常组及胃捧空延迟组.研究发现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胆囊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胃排空延迟的肝硬化病人胆囊排空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及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与胆囊排空障碍,且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其相关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力;顾晓红;袁爱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原因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因漏诊或误诊而死亡.近年来我院确诊的1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将其中5例早期误诊,误诊长时间达4个月,报告如下.

    作者:丁平;毕学意;王春华;谭进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不同麻醉对胃电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麻醉对手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EGG-IA2型胃电仪,对50例不同麻醉下手术患者进行胃电分析.结果:局麻组和连硬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后胃电频率和振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吸组、连哌组及静芬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后胃电频率和振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麻醉对胃电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万铁;林丽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和评价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应用Z-plate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2月,所有病人椎体高度、后凸角、椎体移位均明显改善,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MRI、C T检查不产生干扰.适用于胸腰段前路减压需要重建脊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张新;李铁锋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Gp型超导光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1998年3月-2000年7月采用GP型超导光女子不孕症与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观察

    2001年-2003年3月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使用甘肃省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卧式圆形下捧气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的观察,得出压力蒸气灭菌器121℃作用20min对启闭式容器内物品和器械敷料包灭菌合格,对密闭式容器内的物品灭菌不合格,压力蒸气灭菌器121℃作用30min对密闭式容器内物品灭菌合格.

    作者:牛雯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前的应用

    米索是一种前列腺制剂,其作用主要是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收缩子宫,干扰宫颈胶原纤维合成而起到软化和扩张宫颈的作用.

    作者:吴文英;苏宝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诊断

    目的:探讨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83例;经3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7例.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1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6例)、胶质瘤(混合型或未分类5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囊虫(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静脉血管畸形(3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可为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检查多数病灶可强化,少数无明显强化.结论:四脑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的影像学征象.在诊断时注意区分原发于四脑室内或外侵至四脑室的病变,以利于鉴别诊断.

    作者:温智勇;刘建新;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年癔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

    癔症也称癔病,又称歇斯底里,该病患者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夸张表演性、自我中心性以及好感情用事的性格特点,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疾病发作具有明显的使患者摆脱困境,发泄怨恨、寻求同情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两种类型;

    作者:陈立霞;司风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诱导80只雄性SD大鼠.实验期间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观察所有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9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诱导9周后大鼠死亡率为6.3%,病理检查显示假小叶形成率为92.5%.结论:适度地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作者: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薛建设;林富界;袁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