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突发性聋50例临床分析

李莲娜;梁健新;张学辉;黄健男

关键词:突发性聋, 听力损失, 治疗学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类.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门诊小儿包皮环切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外科门诊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验证其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外科门诊5-12岁择期包皮环切术的患儿68例,静注芬太尼2 μ g@kg1、然后以2-3mg@kg1作为诱导量在20-40s内注入异丙酚,待患儿意识消失后开始包皮环切手术,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8-10mg@kg1@h1维持麻醉,根据患儿的麻醉深度作调整.结果:静注芬太尼2 μ g@kg1、异丙酚2-3mg@kg1后30s患儿进入深睡眠状态,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8-10mg@kg1@h1维持,麻醉效果满意.平均手术时间21min(18 32min),麻醉时间24min(20-36min).患儿对整个手术过程毫不知晓,停药后8min清醒,术后30min全部病例安全离院.结论:采用芬太尼、异丙酚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麻醉效果确切,恢复迅速而平稳,不良反应少.但诱导初期SBP、DBP、HR、Sa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作者:张坤全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内二次体外循环的心肺转流管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转流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0.3-24h)二次体外循环患者的预充与转流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评价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对二次转流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在二次体外循环预充中有11例预充一定量的红血球,9例全晶体预充,有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超滤.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4例,电击除颤3例;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当实施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时,应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预充方法的管理,心肌保护应切实、有效;体外循环的预充液应以全血为主.在预充时未应用库血者,在转流中应逐渐加入库血并进行超滤.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邵继风;杨秀玲;郑霄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的护理

    由导尿引起的并发症以逆行感染、尿道粘膜损伤为多见,由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其它因素发生疏忽,常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我科发生1例因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后经及时复位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翟文莉;杨毅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如违反操作规程、蒸气超热、蒸气潮湿、冷空气未完全捧空,消毒物品放置过多过满,灭菌时高压锅内空气的存在,影响蒸气向灭菌物品内部穿透,饱和蒸气可以穿透到敷料包的中心部位,当空气未完全捧空时,可形成包内湿度低,包外湿度高的情况,致使内部不能达到彻底灭菌.

    作者:张云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原因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因漏诊或误诊而死亡.近年来我院确诊的1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将其中5例早期误诊,误诊长时间达4个月,报告如下.

    作者:丁平;毕学意;王春华;谭进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在社区开展应对SARS的健康教育

    由于去冬今春SARS的流行,在居民中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们有针对性的在社区中开展了抗SARS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玲;靳菊英;辛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的处理与观察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5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切口处理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组使用传统式方法20例,改良式方法38例.结果:在接受传统式方法治疗的2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10例.在接受改良式方法治疗的3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6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中,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手术效果、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君涛;涂英俊;王金洲;涂锡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例治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DKA20例,简要进行分析,找出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华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期间采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杨志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后颅窝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301例后颅窝病变310人次开颅术后的局部引流(硬膜外156人次,硬膜下或者瘤腔内154人次)的结果和并发症.结果:257例良好,轻度残废1例,重度残废4例、死亡26例,因病情不好转而自动出院13例.脑脊液漏53例,占17.6%,其中引流口漏13例,占4.3%.切口与引流口都脑脊液漏的2例.颅内感染48例,占15.9%.结论:此方法是后颅窝开颅术后降低颅内压、防止枕大孔疝及防止脑积水发生开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还有待于临床的应用、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得钧;张建生;丁永忠;任海军;王维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科技与护理教育改革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无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护理工作者必须以发展高科技护理为己任.

    作者:林志芳;徐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述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系统化整体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专业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近代外科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疗效也日益提高,同时护理工作在促进病人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向叶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产科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与探讨

    根据临床观察,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除难产有剖宫产指征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分娩疼痛而行无指征剖宫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选择5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罗润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周玲;崔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腰臀皮瓣转位修复巨大褥疮的护理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皮瓣通过局部转位或移位的方法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血管和改造外形.

    作者:周恩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Gp型超导光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1998年3月-2000年7月采用GP型超导光女子不孕症与盆腔炎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女性导尿

    造成导尿失误的原因多有以下几种.

    作者:张景玲;郑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加多巴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80例

    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较为棘手,喘憋严重者有时虽用皮质激素及氨茶碱等治疗,但效果不满意.近几年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加多巴胺静滴为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8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萍;刘志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开展整体护理易出现的误区及纠正误区的对策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

    作者:骆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