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晶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无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护理工作者必须以发展高科技护理为己任.
作者:林志芳;徐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正常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而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为显著,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大多表现为猜疑、惊慌、恐惧、悲观、紧张、焦虑、绝望等等,贯穿于癌病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宁养医疗服务的介入,不仅有效的控制了病人的疼痛,这种无偿的全方位镇痛治疗,心理安抚,为肿痛患者抚平身体及心理的伤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诱导80只雄性SD大鼠.实验期间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观察所有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9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诱导9周后大鼠死亡率为6.3%,病理检查显示假小叶形成率为92.5%.结论:适度地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作者: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薛建设;林富界;袁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常合并有胆管狭窄,处理复杂,需针对不同具体情况按个体化方案处理.我院采取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炎;蔡晓棠;陈卫东;吴勇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周玲;崔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患者美容及视力问题,传统的手术方式多有很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随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成为研究热点,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6月分别采用自体带角膜缘组织结膜移植术及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101例(110眼),报告如下.
作者:韩永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对1990年-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8例髌骨骨折行带钩克氏针穿粗线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28例均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远期疗效优.结论:带钩克氏针穿粗线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明发;李眉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的具体领导者与实施者,根据科室每一位护士的特点,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发挥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几年来,我科在护理管理中有效的运用了激励机制,现将几点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陕海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南山区首诊测血压工作的质量.方法:以调查2001年12月1日南山区各社区首诊测血压情况,并对在岗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评.结果:全区已全面启动首诊测压工作,测压率为55.96%,社康中心各专业科工作开展不平衡,全科医生对首诊测压以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识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的医生,病人对首诊测压缺乏了解,知晓率18.9%.结论:加大对首诊测压工作的宣传,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扶持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其他专业医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
作者:陈忠伟;王健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类.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张学辉;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麻醉对手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EGG-IA2型胃电仪,对50例不同麻醉下手术患者进行胃电分析.结果:局麻组和连硬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后胃电频率和振幅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吸组、连哌组及静芬组手术患者麻醉前后胃电频率和振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麻醉对胃电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万铁;林丽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胎头吸引术是由Malmstrom于1959年首先使用的.它的设计是借助于牵拉一个吸附于胎儿头皮上的吸杯以协助分娩.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常用于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阴道分娩,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孙雪林;吴梅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查新审核是确保查新质量的重要环节,审核内容包括:形式审核(报告格式的规范化)、专业审核(对查新项目涉及专业的理解程度)、检索审核(数据库、工具书及检索策略)和结论审核.
作者:羡秋盛;李炳汝;王忠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葡萄胎是胚胎绒毛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滋养细胞疾病,对于葡萄胎的处理其重要性在于预防发生恶变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治愈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54例葡萄胎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葡萄胎的诊治,转归及恶变因素.
作者:武美丽;倪亚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预防和减少烧冻复合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降低病死率.方法:用实验家兔在野外寒冷自然环境条件下烧伤后再发冻伤动物模型,观察MODS发生情况、诱发因素及受累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本组31例皮肤深Ⅱ°烧伤伴发Ⅱ°冻伤实验家兔中,发生MODS 21例(68%),死亡14例(67%).结论:及早复苏,及早有效救治,前位预防和有利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的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晓燕;隆孝才;朱海荣;隆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癌胚样抗原(CEA)在晚期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肿瘤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法(CSA)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43例支架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活检标本进行CEA表达和反应强度定量检测.结果:43例支架治疗的晚期大肠癌组织中共37例呈CEA阳性表达,阳性率高达86%.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癌组织腺腔缘、细胞膜和/或细胞浆.图像分析,CEA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在低分化腺癌中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1年内死亡病例显著高于生存病例(P<0.01).结论:CEA表达阳性反应对比强度与晚期大肠癌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对于判断其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培中;谷化平;孙印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法进行检查.结果: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差异显著(P<0.05);同时,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差异极其显著(P<0.005);此外,L型培养阳性率也高于PCR检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并且是结核病程缓慢变化、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晓秋;叶松;李朝品;许礼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超声检测的意义.方法: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HFRS-IgM)、免疫荧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其中收治的200例HFRS在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做腹部超声声像图检测,同时设立以发热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4例作对照.结果: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超声声像图检测对HFRS的早期诊断有较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HFRS恢复期的判断指标.结论: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HFRS超声声像图检测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无1例发现异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储峰;李仲平;裴彬;季青;王霞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产OLYMPUS乳管内窥镜为42例乳头溢液患者实施患病乳管检查.结果:除4例只能看到主乳管外,其余可观察到1-4级乳管,手术病例的镜下诊断结果除3例与病理不符外,其余均相符.结论:乳管内窥镜对于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君;汪洁;张永生;张汝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因漏诊或误诊而死亡.近年来我院确诊的1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将其中5例早期误诊,误诊长时间达4个月,报告如下.
作者:丁平;毕学意;王春华;谭进进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