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马祥君;汪洁;张永生;张汝清

关键词:乳头溢液, 乳管内窥镜,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产OLYMPUS乳管内窥镜为42例乳头溢液患者实施患病乳管检查.结果:除4例只能看到主乳管外,其余可观察到1-4级乳管,手术病例的镜下诊断结果除3例与病理不符外,其余均相符.结论:乳管内窥镜对于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与探讨

    根据临床观察,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除难产有剖宫产指征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分娩疼痛而行无指征剖宫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选择5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罗润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例治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DKA20例,简要进行分析,找出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华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心脏介入性诊治病人全程心理护理方案

    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成功固然主要取决于术者的熟练操作,但是不能忽视护士在介入手术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对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1].

    作者:徐春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插入式腹部反搏术在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体会

    1976年ohomto及同事提出新的心肺复苏(COR)方法称为反相按压技术,即插入式腹部反搏术(IAC-CPR技术).这个方法是在标准化的胸壁按压的同时加上上腹部按压(IAC).

    作者:张军勇;沈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癌症疼痛治疗与护理的进展

    癌痛给肿瘤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可发生在癌症发病的各个阶段,癌症疼痛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疗癌痛的方法也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大程度地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不仪是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原因分析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因漏诊或误诊而死亡.近年来我院确诊的15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将其中5例早期误诊,误诊长时间达4个月,报告如下.

    作者:丁平;毕学意;王春华;谭进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开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几点体会

    2002年12月-2003年4月,我团出现了较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来我院就诊,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代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腰臀皮瓣转位修复巨大褥疮的护理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皮瓣通过局部转位或移位的方法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血管和改造外形.

    作者:周恩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甘露醇临床应用进展及注意事项

    甘露醇用于颅内压增高可使脑水肿减轻,从而预防脑疝,改善脑血液循环,这是公认的.本文就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拓宽,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包丽丽;李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激励机制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的具体领导者与实施者,根据科室每一位护士的特点,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发挥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几年来,我科在护理管理中有效的运用了激励机制,现将几点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陕海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免疫滴金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附200例超声声像图检测分析

    目的: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超声检测的意义.方法: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HFRS-IgM)、免疫荧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其中收治的200例HFRS在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做腹部超声声像图检测,同时设立以发热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4例作对照.结果: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超声声像图检测对HFRS的早期诊断有较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HFRS恢复期的判断指标.结论: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HFRS超声声像图检测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无1例发现异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储峰;李仲平;裴彬;季青;王霞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诱导80只雄性SD大鼠.实验期间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观察所有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9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诱导9周后大鼠死亡率为6.3%,病理检查显示假小叶形成率为92.5%.结论:适度地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作者: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薛建设;林富界;袁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过程增强而降解过程被抑制是其主要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中主要的蛋白酶系统.本文重点综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糖尿病肾病进展恶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作者:刘楠梅;袁伟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深圳市龙岗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卫生意识调查

    目的:了解龙岗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意识形成率的情况,找出不同文化层次人员之间的差距,及不同门店类型对掌握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卫生知识形成率的差距,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把饮食行业分为宾馆酒店、西餐厅及酒廊、中档餐厅、大捧档四类.从每一类中各随机抽取从业人员30名,进行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知识形成率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形成率分别为83.08%和78.25%.结论:不同层次的饮食门店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形成率不同,低档次的门店和低文化层次的从业人员是今后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

    作者:杨克志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科技与护理教育改革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无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护理工作者必须以发展高科技护理为己任.

    作者:林志芳;徐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针罐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Syndrome,CFS)的发病机理认识不确切,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罐并用,治疗CFS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松梅;张立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接种白破二联制剂引起淋巴结肿大1例报告

    2000年9月11日,我们市防疫站计免科对1993年1月1日-1999年6月30日之间出生的儿童进行白破二联制剂强化免疫.

    作者:徐爱民;马有祥;王华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的处理与观察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5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切口处理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组使用传统式方法20例,改良式方法38例.结果:在接受传统式方法治疗的2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10例.在接受改良式方法治疗的3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6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中,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手术效果、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君涛;涂英俊;王金洲;涂锡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一期修复下唇大型缺损

    目的:探讨下唇大型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1例下唇缺损在1/2-2/3间,采用单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7例缺损在2/3以上,采用双侧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结果:18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修复,伤口全部一期愈合,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鼻唇沟与颊组织瓣修复下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丰富,口角不变形,下唇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下唇大型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张光平;孙景豫;吴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在社区开展应对SARS的健康教育

    由于去冬今春SARS的流行,在居民中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们有针对性的在社区中开展了抗SARS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玲;靳菊英;辛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