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脐部感染应用碘伏治疗的体会

郑丽

关键词:
摘要:我院自1999年1月起应用0.5%碘伏溶液治疗新生儿脐炎30例,脓疱疮16例,取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周玲;崔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开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几点体会

    2002年12月-2003年4月,我团出现了较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来我院就诊,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代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常合并有胆管狭窄,处理复杂,需针对不同具体情况按个体化方案处理.我院采取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炎;蔡晓棠;陈卫东;吴勇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临床及护理特点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子宫切除的新手术方式.

    作者:石伟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免疫滴金技术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抗体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附200例超声声像图检测分析

    目的:为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体的检测方法及更为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和超声检测的意义.方法:426例HFRS病人血清同时采用免疫滴金法(CGID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LISA)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抗HFRS-IgM)、免疫荧光法(IFAT)对比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HFRS-IgG)并以20例发热待查、48例病毒性肝炎血清作对照.101例HFRS病人分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用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对照组用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对其中收治的200例HFRS在入院时、恢复期分别做腹部超声声像图检测,同时设立以发热为主的感染性疾病204例作对照.结果:426例HFRS病人血清,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28例,与ELLISA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78.9%,特异度100%;以CGIDA法检测抗HFRS-IgM,阳性387例,与IFAT法作结果评价时,CGIDA灵敏度90.8%,特异度100%.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用药后退热天数、主要症状缓解天数相似(P>0.05),尿蛋白消失及肾功能恢复天数,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在越期方面,越休克期及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两组情况相似(P>0.05).超声声像图检测对HFRS的早期诊断有较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HFRS恢复期的判断指标.结论:CGIDA法检测HFRS特异性抗体分别与ELLISA法及IFAT法对照,均有简便、快速、特异、灵敏之优点,检测抗HFRS-IgM,CGIDA法敏感性差于ELLISA法,但是无假阳性;检测抗HFRS-IgG,CGIDA法的灵敏度高于IFAT法.苦黄、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汤HFRS与利巴韦林联合甘利欣注射液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但前者优于改善休克情况,后者强于改善肾功能.HFRS超声声像图检测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无1例发现异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储峰;李仲平;裴彬;季青;王霞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构建、原核表达及其分子结构特性预测

    目的:设计并构建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双体分子(BiSCF)融合蛋白并在原核中表达,预测该新型BiSCF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特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分别构建SCF单体分子与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SCF和pET32/BiSCF,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以Western Blot加以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DS Genel. 1和ProtScale软件对该融合蛋白的结构特征诸如二级结构、等电点、柔性、抗原性及亲水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首次成功构建BiSCF双体分子pET32/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Nco Ⅰ和Not Ⅰ双酶切电泳及测序证实.通过转化origamiTM(DE3)感受态菌及IPTG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量在4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能与抗SCF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对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结构特性预测表明,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中的两个SCF单体分子其等电点、抗原性及亲水性均无显著改变,接头处具有高柔性.与SCF的原始序列相比,BiSCF的一级结构中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二级结构中除插入的接头为无规卷曲外,原来的α螺旋和β片层均无改变.结论:本研究所构建表达的SCF单体和BiSCF双体分子均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BiSCF双体分子的结构预测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斯启;奚永志;孙玉英;崔建武;刘楠;梁飞;杨丽芳;孔繁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术中遗漏胆总管结石2例报告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并非少见,我院近3年共收治此种病人26例,其中2例术中遗漏胆总管结石,报告如下.

    作者:朱明德;柯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20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实施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南山区首诊测血压工作的质量.方法:以调查2001年12月1日南山区各社区首诊测血压情况,并对在岗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评.结果:全区已全面启动首诊测压工作,测压率为55.96%,社康中心各专业科工作开展不平衡,全科医生对首诊测压以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识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的医生,病人对首诊测压缺乏了解,知晓率18.9%.结论:加大对首诊测压工作的宣传,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扶持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其他专业医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

    作者:陈忠伟;王健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绒癌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患者,27岁,G1P0,1999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因停经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30天,于2003年2月25日到某县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刘芳;袁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正确使用胎头吸引术

    胎头吸引术是由Malmstrom于1959年首先使用的.它的设计是借助于牵拉一个吸附于胎儿头皮上的吸杯以协助分娩.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常用于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阴道分娩,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孙雪林;吴梅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54例葡萄胎预后及其恶变因素分析

    葡萄胎是胚胎绒毛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滋养细胞疾病,对于葡萄胎的处理其重要性在于预防发生恶变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治愈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54例葡萄胎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葡萄胎的诊治,转归及恶变因素.

    作者:武美丽;倪亚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细胞外基质蛋白代谢异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过程增强而降解过程被抑制是其主要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是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中主要的蛋白酶系统.本文重点综述了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糖尿病肾病进展恶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作者:刘楠梅;袁伟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0.25%洗达甘油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笔者自1990年开始研制了洗必泰达克罗宁甘油溶液在门诊及病房应用口腔溃疡治疗至今,疗效满意.

    作者:赵李强;常洪凯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在人流术前的应用

    米索是一种前列腺制剂,其作用主要是增强子宫平滑肌张力,收缩子宫,干扰宫颈胶原纤维合成而起到软化和扩张宫颈的作用.

    作者:吴文英;苏宝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关系的相关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i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15例肝血管瘤标本中的VEGF及MVD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阳性片中,VEGF表达定位在肝癌细胞浆内,呈粗大、棕黄色颗粒状,还可见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周围,提示VEGF是由肝癌细胞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长.在60例肝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表达有47例,癌旁组织有12例,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只有2例,肝癌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VD值分别是32.7±3.4,14.4±2.2(P<0.05),31.5±3.2(P>0.05).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包膜不完整和病理分化是影响VEGF表达的明显相关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生长和转移作用.

    作者:韩宇;蒋飞照;余正平;朱冠保;唐银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带钩克氏针穿粗线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髌骨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对1990年-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8例髌骨骨折行带钩克氏针穿粗线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28例均获得良好疗效,术后功能恢复满意,远期疗效优.结论:带钩克氏针穿粗线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方法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明发;李眉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老年人部分可摘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老年人牙周组织条件差、牙周炎、食物嵌塞、牙龈退缩、 (牙合)磨损大、牙齿过敏、缺牙数目多而造成多间隙,松动牙多,残冠残根多,余留牙移位或伸长.

    作者:刘智芹;徐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产科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与探讨

    根据临床观察,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除难产有剖宫产指征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分娩疼痛而行无指征剖宫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选择5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罗润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的处理与观察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5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切口处理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组使用传统式方法20例,改良式方法38例.结果:在接受传统式方法治疗的2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10例.在接受改良式方法治疗的3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6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中,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手术效果、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君涛;涂英俊;王金洲;涂锡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钾含量测定与梗死部位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钾含量与梗死部位的关系.方法:将确诊AMI的患者25例在治疗前采集动脉血2ml+肝素0.2ml抗凝,立即送检,并同时同步测定血糖、钾、钠和氯离子浓度.结果:25例患者血钾为2.14-4.93mmol/L,平均为3.51±0.53mmol/L,<3.50mmol/L者14例,占56%.单纯下壁梗死5例均>3.50mmol/L;下壁+后壁5例平均4.03±0.27mmol/L;前壁梗死11例平均3.58±0.81mmol/L.不同梗死部位组间血钾差值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距胸痛发作时间越短低血钾越明显.结论:血钾降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低血钾是诱发AMI早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邓健忠;廖云彪;赖中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