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谢春燕;王顺和

关键词:
摘要: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是一种免疫细胞介导的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以CNS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发生于易感动物的迟发超敏反应型的自身免疫病.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酚妥拉明加多巴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80例

    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较为棘手,喘憋严重者有时虽用皮质激素及氨茶碱等治疗,但效果不满意.近几年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加多巴胺静滴为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8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萍;刘志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年癔症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

    癔症也称癔病,又称歇斯底里,该病患者具有高度的暗示性、夸张表演性、自我中心性以及好感情用事的性格特点,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疾病发作具有明显的使患者摆脱困境,发泄怨恨、寻求同情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两种类型;

    作者:陈立霞;司风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芳维甲酸乙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

    目的:评价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我们用芳维甲酸乙酯治疗187例中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2个月.以PASI指数作为估价病情程度的指标,治疗前后皮损做病理检查,对芳维甲酸乙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87个病例中有168例的PASI指数显著降低:其中81例痊愈;53例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9.8%.副作用轻微.结论:我们认为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且安全的.它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起作用.

    作者:吕中法;张国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宁养医疗服务利于肿瘤病人的心理康复

    正常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而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为显著,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大多表现为猜疑、惊慌、恐惧、悲观、紧张、焦虑、绝望等等,贯穿于癌病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宁养医疗服务的介入,不仅有效的控制了病人的疼痛,这种无偿的全方位镇痛治疗,心理安抚,为肿痛患者抚平身体及心理的伤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扩冠抗凝疗法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其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出血,诱发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1].

    作者:薛瑞凤;高瑞敏;庞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期间采用洛赛克治疗消化道出血,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辉;杨志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使其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29例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组Ⅰ)和141例单纯高血压病人(组Ⅱ).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X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资料,寻找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①组Ⅰ的年龄男性人数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组Ⅱ;②两组的血压水平、X胸片的心胸比例无显著差别;③组Ⅰ心动超声图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组Ⅱ,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组Ⅱ.两组的室间隔厚度和E/A值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5年,左室离心性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减退(LVEF<55%)是高血压病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作者:周敏杰;戎鸿铮;蒋锦琪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3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痰标本分别采用萋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法进行检查.结果: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差异显著(P<0.05);同时,L型培养阳性率高于改良罗氏培养,差异极其显著(P<0.005);此外,L型培养阳性率也高于PCR检测,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可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有较高的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率,并且是结核病程缓慢变化、复发、难治的重要原因.

    作者:王晓秋;叶松;李朝品;许礼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心室电极脱落致心室未起搏而膈肌起搏1例

    在起搏器安装术中,室速、室颤、房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局部出血、渗出、漏电、起搏器故障、心肌穿孔、心包积液、血性心包积液、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房电极脱落,局部电极接触不良、阈值、阻抗改变,起搏器综合征、心室率奔逸,电极断裂,胸大肌起搏,膈肌起搏,心室电极脱落等在临床中均已遇到或见到报道[1,3],而心室电极移位使心室不起搏却致膈肌起搏者十分鲜见.

    作者: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开展整体护理易出现的误区及纠正误区的对策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

    作者:骆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和评价Z-plate在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应用Z-plate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4.2月,所有病人椎体高度、后凸角、椎体移位均明显改善,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使用方便、安全、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MRI、C T检查不产生干扰.适用于胸腰段前路减压需要重建脊稳定性的治疗.

    作者:张新;李铁锋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科技与护理教育改革

    随着人类科学的迅速发展,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无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迫使护理工作者必须以发展高科技护理为己任.

    作者:林志芳;徐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的治疗

    目的:讨论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胸腹联合损伤伴胰腺断裂伤共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均行急诊剖腹探查X-Y胰肠吻合术,其中3例死亡,2例胰瘘,25例痊愈,满意率达90.0%.结论:外伤性胰腺断裂均应在急诊下行剖腹探查胰肠吻合术治疗,其关键在于预防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李眉清;王明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encephalomyelitis,EAE)是一种免疫细胞介导的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以CNS血管周围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发生于易感动物的迟发超敏反应型的自身免疫病.

    作者:谢春燕;王顺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常合并有胆管狭窄,处理复杂,需针对不同具体情况按个体化方案处理.我院采取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炎;蔡晓棠;陈卫东;吴勇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生儿体温变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外科病房住院患儿共355例,男279例,女76例,均为30天以内的新生儿.

    作者:李红燕;张琳琪;鄂艳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腰臀皮瓣转位修复巨大褥疮的护理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皮瓣通过局部转位或移位的方法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血管和改造外形.

    作者:周恩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如违反操作规程、蒸气超热、蒸气潮湿、冷空气未完全捧空,消毒物品放置过多过满,灭菌时高压锅内空气的存在,影响蒸气向灭菌物品内部穿透,饱和蒸气可以穿透到敷料包的中心部位,当空气未完全捧空时,可形成包内湿度低,包外湿度高的情况,致使内部不能达到彻底灭菌.

    作者:张云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例治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DKA20例,简要进行分析,找出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华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