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体温变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李红燕;张琳琪;鄂艳红

关键词:
摘要: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外科病房住院患儿共355例,男279例,女76例,均为30天以内的新生儿.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原因分析及改进

    高压蒸气灭菌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如违反操作规程、蒸气超热、蒸气潮湿、冷空气未完全捧空,消毒物品放置过多过满,灭菌时高压锅内空气的存在,影响蒸气向灭菌物品内部穿透,饱和蒸气可以穿透到敷料包的中心部位,当空气未完全捧空时,可形成包内湿度低,包外湿度高的情况,致使内部不能达到彻底灭菌.

    作者:张云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天窗穴注药行颈丛神经阻滞

    颈神经丛由颈1-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除第1颈神经主要是运动神经外,其它几对颈神经均为感觉神经[1].甲状腺及前颈部手术具有颈丛神经阻滞的强烈指征,临床上多采用颈深丛、颈浅丛、颈深浅丛同时阻滞法.

    作者:丁红彬;赵兵;陈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高血压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使其死亡率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高血压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29例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组Ⅰ)和141例单纯高血压病人(组Ⅱ).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X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资料,寻找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①组Ⅰ的年龄男性人数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组Ⅱ;②两组的血压水平、X胸片的心胸比例无显著差别;③组Ⅰ心动超声图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组Ⅱ,组Ⅰ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小于组Ⅱ.两组的室间隔厚度和E/A值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病史>5年,左室离心性肥大,左室收缩功能减退(LVEF<55%)是高血压病产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作者:周敏杰;戎鸿铮;蒋锦琪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插入式腹部反搏术在心肺复苏术中的应用体会

    1976年ohomto及同事提出新的心肺复苏(COR)方法称为反相按压技术,即插入式腹部反搏术(IAC-CPR技术).这个方法是在标准化的胸壁按压的同时加上上腹部按压(IAC).

    作者:张军勇;沈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青光眼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质量控制活动在防范高频电刀灼伤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01)是为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达到应用标准所采取的综合管理措施[1].护理质量控制,就是护理标准质量改造过程,是保证护理质量达标的基础.

    作者:胡玲;魏革;吴昕;李桂兰;林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临床及护理特点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子宫切除的新手术方式.

    作者:石伟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心室电极脱落致心室未起搏而膈肌起搏1例

    在起搏器安装术中,室速、室颤、房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局部出血、渗出、漏电、起搏器故障、心肌穿孔、心包积液、血性心包积液、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房电极脱落,局部电极接触不良、阈值、阻抗改变,起搏器综合征、心室率奔逸,电极断裂,胸大肌起搏,膈肌起搏,心室电极脱落等在临床中均已遇到或见到报道[1,3],而心室电极移位使心室不起搏却致膈肌起搏者十分鲜见.

    作者: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外伤引起视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效果.方法:通过对眼部的各项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分析.结果:经皮质类固醇、脱水、扩血管等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结论:脑外伤后应及时眼科诊断,积极治疗,其治疗效果一是取决于伤后视神经损伤程度,二是取决于是否及时正确治疗.

    作者:周玲;崔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绒癌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患者,27岁,G1P0,1999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因停经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30天,于2003年2月25日到某县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刘芳;袁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先天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只占儿童期白血病的2%-5%,新生儿尤为罕见,近日我院诊治1例报道如下:患儿,男,44天,以发热腹胀4天为主诉入院.

    作者:王乐;王卫东;柯三林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接种白破二联制剂引起淋巴结肿大1例报告

    2000年9月11日,我们市防疫站计免科对1993年1月1日-1999年6月30日之间出生的儿童进行白破二联制剂强化免疫.

    作者:徐爱民;马有祥;王华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激励机制在护士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管理的具体领导者与实施者,根据科室每一位护士的特点,正确运用激励机制,发挥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几年来,我科在护理管理中有效的运用了激励机制,现将几点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陕海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甘露醇临床应用进展及注意事项

    甘露醇用于颅内压增高可使脑水肿减轻,从而预防脑疝,改善脑血液循环,这是公认的.本文就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拓宽,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包丽丽;李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诊断

    目的:探讨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83例;经3名以上专门从事神经放射诊断工作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确诊7例.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髓母细胞瘤(27例)、室管膜瘤(1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1例)、转移瘤(7例)、星形细胞瘤(6例)、胶质瘤(混合型或未分类5例)、表皮样囊肿(5例)、脑囊虫(4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静脉血管畸形(3例).肿瘤形态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可为实性或囊实性.增强检查多数病灶可强化,少数无明显强化.结论:四脑室病变的诊断主要依据MRI的影像学征象.在诊断时注意区分原发于四脑室内或外侵至四脑室的病变,以利于鉴别诊断.

    作者:温智勇;刘建新;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B1mRNA表达影响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表达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肾切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mg@kg1@d1,灌胃).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t=4.274,P=0.001)及Ⅳ型胶原(t=3.71,P=0.006)mRNA的表达较单肾切组大鼠显著增加.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t=2.444,p=0.026)及Ⅳ型胶原(t=2.237,P=0.049)mRNA的表达.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景晨;倪连松;汪大望;沈飞霞;李安乐;权金星;高申孟;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在社区开展应对SARS的健康教育

    由于去冬今春SARS的流行,在居民中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们有针对性的在社区中开展了抗SARS的健康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雪玲;靳菊英;辛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审核科技查新结论时应注意的问题

    查新审核是确保查新质量的重要环节,审核内容包括:形式审核(报告格式的规范化)、专业审核(对查新项目涉及专业的理解程度)、检索审核(数据库、工具书及检索策略)和结论审核.

    作者:羡秋盛;李炳汝;王忠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腰臀皮瓣转位修复巨大褥疮的护理

    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术是把带有血管蒂的皮瓣通过局部转位或移位的方法来修复邻近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血管和改造外形.

    作者:周恩照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23例脑囊虫病合并癫痫的观察及护理

    脑囊虫病是猪肉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组织引起的疾病,是囊虫病中危害为严重的一种.由于颅内囊虫数目多少、侵犯部位和范围的不同,以及囊虫的发育、死亡过程不一,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癫痫发作表现者多见.

    作者:陈少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