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王卫东;柯三林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转流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0.3-24h)二次体外循环患者的预充与转流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评价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对二次转流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在二次体外循环预充中有11例预充一定量的红血球,9例全晶体预充,有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超滤.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4例,电击除颤3例;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当实施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时,应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预充方法的管理,心肌保护应切实、有效;体外循环的预充液应以全血为主.在预充时未应用库血者,在转流中应逐渐加入库血并进行超滤.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邵继风;杨秀玲;郑霄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1996年-2002年收治经手术证实的美克尔憩室所致肠梗阻9例,均得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海;刘洪荣;王美先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DKA20例,简要进行分析,找出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华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约占腹内脏器损伤的4%[1].十二指肠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同胃、胆道、胰腺关系密切.十二指肠的主要血液供应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所构成的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
作者:计嘉军;张庆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在起搏器安装术中,室速、室颤、房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局部出血、渗出、漏电、起搏器故障、心肌穿孔、心包积液、血性心包积液、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房电极脱落,局部电极接触不良、阈值、阻抗改变,起搏器综合征、心室率奔逸,电极断裂,胸大肌起搏,膈肌起搏,心室电极脱落等在临床中均已遇到或见到报道[1,3],而心室电极移位使心室不起搏却致膈肌起搏者十分鲜见.
作者: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
作者:骆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MRI DWI)对急性脑梗塞者(发病后6h内)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对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对照分析,分析比较了早期的MRI DWI和常规MRI.结果:MRI DWI提示脑梗塞的15例患者终临床均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15例)在DWI上显示率达100%,而此时传统MR扫描均不能显示,对慢性期(10例)DWI不能显示,而传统MR扫描可以显示.在信号强度方面,急性、超急性期脑梗塞DWI信号强.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
作者:许道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由导尿引起的并发症以逆行感染、尿道粘膜损伤为多见,由于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或其它因素发生疏忽,常给患者增添不必要的痛苦.我科发生1例因导尿引起嵌顿性包茎,后经及时复位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作者:翟文莉;杨毅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我们用芳维甲酸乙酯治疗187例中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2个月.以PASI指数作为估价病情程度的指标,治疗前后皮损做病理检查,对芳维甲酸乙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87个病例中有168例的PASI指数显著降低:其中81例痊愈;53例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9.8%.副作用轻微.结论:我们认为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且安全的.它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起作用.
作者:吕中法;张国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患者美容及视力问题,传统的手术方式多有很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随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成为研究热点,我院自2001年1月-2002年6月分别采用自体带角膜缘组织结膜移植术及单纯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101例(110眼),报告如下.
作者:韩永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胆囊排空功能及胆囊功能与胃运动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定乙肝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结果:肝硬化组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迟(P<0.001),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而将肝硬化组进一步分为胃排空正常组及胃捧空延迟组.研究发现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胆囊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胃排空延迟的肝硬化病人胆囊排空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及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与胆囊排空障碍,且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其相关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力;顾晓红;袁爱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使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在门诊手术治疗.病人不仅节省住院经费,而且缩短治疗时间,利于医院床位周转.总结2000年-2002年在我院门诊施行386例白内障患者护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术前重视对病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患者全身情况检查是保证门诊手术成功第一步,术后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恰当护理宣教,加强他们在家庭中对眼部护理,教会病人点眼药水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重要保证.
作者:陈云辉;潘云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笔者自1990年开始研制了洗必泰达克罗宁甘油溶液在门诊及病房应用口腔溃疡治疗至今,疗效满意.
作者:赵李强;常洪凯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表达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肾切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mg@kg1@d1,灌胃).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t=4.274,P=0.001)及Ⅳ型胶原(t=3.71,P=0.006)mRNA的表达较单肾切组大鼠显著增加.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t=2.444,p=0.026)及Ⅳ型胶原(t=2.237,P=0.049)mRNA的表达.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景晨;倪连松;汪大望;沈飞霞;李安乐;权金星;高申孟;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2002年12月-2003年4月,我团出现了较多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来我院就诊,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代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1997年8月开始对于包皮环切术患者,采用不拆线改良缝合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平;黄维坤;孙新平;顾琦;朱宗迅;赵文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系统化整体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专业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近代外科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疗效也日益提高,同时护理工作在促进病人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向叶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中、手术切口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0年3月-2000年3月对5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实施手术治疗,因手术切口处理的不同,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本组使用传统式方法20例,改良式方法38例.结果:在接受传统式方法治疗的20例中,切口甲级愈合4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10例.在接受改良式方法治疗的38例中,切口甲级愈合32例、乙级愈合6例.结论:在胫腓骨骨折中,切口处理的好坏对手术效果、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君涛;涂英俊;王金洲;涂锡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局部引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的研究了301例后颅窝病变310人次开颅术后的局部引流(硬膜外156人次,硬膜下或者瘤腔内154人次)的结果和并发症.结果:257例良好,轻度残废1例,重度残废4例、死亡26例,因病情不好转而自动出院13例.脑脊液漏53例,占17.6%,其中引流口漏13例,占4.3%.切口与引流口都脑脊液漏的2例.颅内感染48例,占15.9%.结论:此方法是后颅窝开颅术后降低颅内压、防止枕大孔疝及防止脑积水发生开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还有待于临床的应用、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得钧;张建生;丁永忠;任海军;王维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患者,女,33岁,孕2产1,主因二胎孕382周浮肿3月,胎动减少2大于2003年4月30日16:20入院,诊断为①二胎孕38 2周ROA待产;②重度贫血;③重度妊高征.
作者:王向静;秦英;孙娅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