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新;崔社怀;毕玉田;王耀丽;黄勇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转流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0.3-24h)二次体外循环患者的预充与转流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评价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对二次转流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在二次体外循环预充中有11例预充一定量的红血球,9例全晶体预充,有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超滤.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4例,电击除颤3例;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当实施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时,应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预充方法的管理,心肌保护应切实、有效;体外循环的预充液应以全血为主.在预充时未应用库血者,在转流中应逐渐加入库血并进行超滤.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邵继风;杨秀玲;郑霄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患者,男,18岁,傣族,因被眼镜蛇王咬伤左踝关节内侧1天,呼吸困难3h,不能言语1h于2002年10月5日14时急诊入院.
作者:梁兵;李佳;黄礼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i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15例肝血管瘤标本中的VEGF及MVD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阳性片中,VEGF表达定位在肝癌细胞浆内,呈粗大、棕黄色颗粒状,还可见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周围,提示VEGF是由肝癌细胞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长.在60例肝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表达有47例,癌旁组织有12例,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只有2例,肝癌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VD值分别是32.7±3.4,14.4±2.2(P<0.05),31.5±3.2(P>0.05).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包膜不完整和病理分化是影响VEGF表达的明显相关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生长和转移作用.
作者:韩宇;蒋飞照;余正平;朱冠保;唐银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胃、胆囊排空功能及胆囊功能与胃运动功能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测定乙肝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结果:肝硬化组的胃、胆囊半排空时间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延迟(P<0.001),餐后2h胃、胆囊排空率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01).而将肝硬化组进一步分为胃排空正常组及胃捧空延迟组.研究发现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胆囊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胃排空延迟的肝硬化病人胆囊排空率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及胃排空正常的肝硬化病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胃与胆囊排空障碍,且胆囊排空功能减弱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关,其相关性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力;顾晓红;袁爱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患者,27岁,G1P0,1999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因停经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30天,于2003年2月25日到某县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刘芳;袁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聋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及预后.方法:对5年内收治50例(54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间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0.05).听阈曲线形态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结论:影响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基本治疗原则是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改善内耳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和神经营养类.
作者:李莲娜;梁健新;张学辉;黄健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外科病房住院患儿共355例,男279例,女76例,均为30天以内的新生儿.
作者:李红燕;张琳琪;鄂艳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2001年-2003年3月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使用甘肃省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卧式圆形下捧气压力蒸气灭菌器灭菌效果的观察,得出压力蒸气灭菌器121℃作用20min对启闭式容器内物品和器械敷料包灭菌合格,对密闭式容器内的物品灭菌不合格,压力蒸气灭菌器121℃作用30min对密闭式容器内物品灭菌合格.
作者:牛雯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预防和减少烧冻复合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降低病死率.方法:用实验家兔在野外寒冷自然环境条件下烧伤后再发冻伤动物模型,观察MODS发生情况、诱发因素及受累器官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本组31例皮肤深Ⅱ°烧伤伴发Ⅱ°冻伤实验家兔中,发生MODS 21例(68%),死亡14例(67%).结论:及早复苏,及早有效救治,前位预防和有利的护理措施,可大限度的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晓燕;隆孝才;朱海荣;隆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的治疗较为棘手,喘憋严重者有时虽用皮质激素及氨茶碱等治疗,但效果不满意.近几年来,我们应用酚妥拉明加多巴胺静滴为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肺炎8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萍;刘志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癌痛给肿瘤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可发生在癌症发病的各个阶段,癌症疼痛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疗癌痛的方法也应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大程度地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不仪是治疗与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应用亚甲蓝合剂减少肛门外小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101例肛门手术术毕在切口周围及基底注射亚甲蓝合剂,观察病人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1例术后疼痛轻,无需止痛剂,无术后出血,无尿潴留及捧大便困难.结论:在肛门小手术中应用亚甲蓝合剂可明显减少病人术后常见并发症.
作者:刘凯忠;卢永洪;刘坚基;李德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用CT检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材料和方法:3159例经临床、CT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计2种分组方法:①为分析年龄与腰突症、年龄与椎间小关节退变以及腰突症与椎间小关节退变之间的关系,分为3个年龄组.②为更详细地显示年龄与腰突症的突出程度的关系,分成7个年龄组.Spearmen检验(P<0.05)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①腰突症以40岁左右为高发年龄段,20岁以下及71岁以上发病率明显下降.②20岁以下患者重度突出的比例明显提高,60岁以上患者重度突出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③随着年龄的增大,腰椎间小关节退变程度越重,腰突症的突出程度越轻,各年龄组腰突症的突出程度与椎间小关节退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复杂,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生理退变;后者是病变.因此,研究其退变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作者:陈兴灿;俞锦清;潘建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龙岗区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意识形成率的情况,找出不同文化层次人员之间的差距,及不同门店类型对掌握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卫生知识形成率的差距,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把饮食行业分为宾馆酒店、西餐厅及酒廊、中档餐厅、大捧档四类.从每一类中各随机抽取从业人员30名,进行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知识形成率调查.结果: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形成率分别为83.08%和78.25%.结论:不同层次的饮食门店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形成率不同,低档次的门店和低文化层次的从业人员是今后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
作者:杨克志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病理性升高,导致视功能减退和眼组织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作者:雷志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南山区首诊测血压工作的质量.方法:以调查2001年12月1日南山区各社区首诊测血压情况,并对在岗医师进行相关知识的测评.结果:全区已全面启动首诊测压工作,测压率为55.96%,社康中心各专业科工作开展不平衡,全科医生对首诊测压以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识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的医生,病人对首诊测压缺乏了解,知晓率18.9%.结论:加大对首诊测压工作的宣传,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扶持首诊测压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其他专业医生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
作者:陈忠伟;王健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常合并有胆管狭窄,处理复杂,需针对不同具体情况按个体化方案处理.我院采取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或/和胆管狭窄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少炎;蔡晓棠;陈卫东;吴勇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患者,女,33岁,孕2产1,主因二胎孕382周浮肿3月,胎动减少2大于2003年4月30日16:20入院,诊断为①二胎孕38 2周ROA待产;②重度贫血;③重度妊高征.
作者:王向静;秦英;孙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正常人患病后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而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为显著,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大多表现为猜疑、惊慌、恐惧、悲观、紧张、焦虑、绝望等等,贯穿于癌病发展的全过程,随着宁养医疗服务的介入,不仅有效的控制了病人的疼痛,这种无偿的全方位镇痛治疗,心理安抚,为肿痛患者抚平身体及心理的伤痛,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诱导80只雄性SD大鼠.实验期间四氯化碳和食用白酒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观察所有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9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采用上述方法诱导9周后大鼠死亡率为6.3%,病理检查显示假小叶形成率为92.5%.结论:适度地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功率高.
作者: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薛建设;林富界;袁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