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洞形成的肺隐球菌病(附2例报告)

甄永强;殷少军;张新;滕琳

关键词:
摘要:肺隐球菌病是由sheppe于1924年首先报道[1],国内首例于1981年报道[2],至1997年国内共报道17例[3].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以及大家对该病认识的提高,病例报道迅速增加[4,5].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构建、原核表达及其分子结构特性预测

    目的:设计并构建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的双体分子(BiSCF)融合蛋白并在原核中表达,预测该新型BiSCF融合蛋白的分子结构特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分别构建SCF单体分子与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SCF和pET32/BiSCF,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以Western Blot加以鉴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DS Genel. 1和ProtScale软件对该融合蛋白的结构特征诸如二级结构、等电点、柔性、抗原性及亲水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首次成功构建BiSCF双体分子pET32/BiSCF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Nco Ⅰ和Not Ⅰ双酶切电泳及测序证实.通过转化origamiTM(DE3)感受态菌及IPTG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量在40%以上;Western Blot显示表达产物能与抗SCF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对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结构特性预测表明,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中的两个SCF单体分子其等电点、抗原性及亲水性均无显著改变,接头处具有高柔性.与SCF的原始序列相比,BiSCF的一级结构中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二级结构中除插入的接头为无规卷曲外,原来的α螺旋和β片层均无改变.结论:本研究所构建表达的SCF单体和BiSCF双体分子均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BiSCF双体分子的结构预测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BiSCF双体分子融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斯启;奚永志;孙玉英;崔建武;刘楠;梁飞;杨丽芳;孔繁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变化,并探讨IL-6在脑梗死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了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第3天、第7天血清IL-6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后24h血清IL 6水平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大梗死灶组水平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水平(P<0.05);发病后24h血清IL-6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相关关系(r=0.227,P>0.05).结论:IL-6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脑梗死急性期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保护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宋玉强;邹宏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同扩冠抗凝疗法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其发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出血,诱发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1].

    作者:薛瑞凤;高瑞敏;庞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围手术期内二次体外循环的心肺转流管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转流的管理方法.方法:对2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0.3-24h)二次体外循环患者的预充与转流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评价其方法的实用性及对二次转流中存在问题的处理对策.结果:20例患者在二次体外循环预充中有11例预充一定量的红血球,9例全晶体预充,有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超滤.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4例,电击除颤3例;有1例患者术后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当实施围手术期二次体外循环时,应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预充方法的管理,心肌保护应切实、有效;体外循环的预充液应以全血为主.在预充时未应用库血者,在转流中应逐渐加入库血并进行超滤.

    作者:段大为;陈德凤;邵继风;杨秀玲;郑霄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绒癌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

    患者,27岁,G1P0,1999年曾行人工流产术.因停经51天,阴道不规则流血30天,于2003年2月25日到某县人民医院就诊.

    作者:刘芳;袁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关系的相关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微血管密度(MVi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组织,15例肝血管瘤标本中的VEGF及MVD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阳性片中,VEGF表达定位在肝癌细胞浆内,呈粗大、棕黄色颗粒状,还可见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周围,提示VEGF是由肝癌细胞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细胞增长.在60例肝癌组织中VEGF呈阳性表达有47例,癌旁组织有12例,而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只有2例,肝癌组织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VD值分别是32.7±3.4,14.4±2.2(P<0.05),31.5±3.2(P>0.05).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包膜不完整和病理分化是影响VEGF表达的明显相关因素.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生长和转移作用.

    作者:韩宇;蒋飞照;余正平;朱冠保;唐银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心室电极脱落致心室未起搏而膈肌起搏1例

    在起搏器安装术中,室速、室颤、房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局部出血、渗出、漏电、起搏器故障、心肌穿孔、心包积液、血性心包积液、局部感染、心内膜炎、心房电极脱落,局部电极接触不良、阈值、阻抗改变,起搏器综合征、心室率奔逸,电极断裂,胸大肌起搏,膈肌起搏,心室电极脱落等在临床中均已遇到或见到报道[1,3],而心室电极移位使心室不起搏却致膈肌起搏者十分鲜见.

    作者:陈晓亮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芳维甲酸乙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

    目的:评价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我们用芳维甲酸乙酯治疗187例中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2个月.以PASI指数作为估价病情程度的指标,治疗前后皮损做病理检查,对芳维甲酸乙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87个病例中有168例的PASI指数显著降低:其中81例痊愈;53例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9.8%.副作用轻微.结论:我们认为芳维甲酸乙酯治疗中到重度斑块性寻常型银屑病是有效且安全的.它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起作用.

    作者:吕中法;张国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美克尔憩室致肠梗阻9例报告

    我院自1996年-2002年收治经手术证实的美克尔憩室所致肠梗阻9例,均得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荣海;刘洪荣;王美先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产OLYMPUS乳管内窥镜为42例乳头溢液患者实施患病乳管检查.结果:除4例只能看到主乳管外,其余可观察到1-4级乳管,手术病例的镜下诊断结果除3例与病理不符外,其余均相符.结论:乳管内窥镜对于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君;汪洁;张永生;张汝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B1mRNA表达影响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表达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肾切组、糖尿病组、氯沙坦治疗组(30mg@kg1@d1,灌胃).实验第8周,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及Ⅳ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GF-β1(t=4.274,P=0.001)及Ⅳ型胶原(t=3.71,P=0.006)mRNA的表达较单肾切组大鼠显著增加.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t=2.444,p=0.026)及Ⅳ型胶原(t=2.237,P=0.049)mRNA的表达.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景晨;倪连松;汪大望;沈飞霞;李安乐;权金星;高申孟;吴建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例治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如果不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抢救的DKA20例,简要进行分析,找出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

    作者:李华青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生儿体温变化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2001年3月-2002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外科病房住院患儿共355例,男279例,女76例,均为30天以内的新生儿.

    作者:李红燕;张琳琪;鄂艳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的临床及护理特点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子宫切除的新手术方式.

    作者:石伟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狭窄的探讨

    目的:讨论胃镜下气囊扩张、置入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狭窄,就其操作过程、并发症处理、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全程胃镜直视下依次气囊扩张后测准狭窄长度,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利用支架机械内支撑原理使狭窄部位扩张,并利用带膜支架封堵食管、气管瘘.结果:35例食管癌、14例贲门癌狭窄患者术后梗阻即刻解除,其中2例食管、气管瘘呛咳症状术后也即刻消失.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晚期食管、贲门癌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有效率为100%,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吴洁琼;杜桂英;王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肝癌的基因治疗现状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但疗效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基因治疗可望成为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王春毅;杨祖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门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入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损伤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使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在门诊手术治疗.病人不仅节省住院经费,而且缩短治疗时间,利于医院床位周转.总结2000年-2002年在我院门诊施行386例白内障患者护理,介绍术前术后护理总结.术前重视对病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患者全身情况检查是保证门诊手术成功第一步,术后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恰当护理宣教,加强他们在家庭中对眼部护理,教会病人点眼药水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重要保证.

    作者:陈云辉;潘云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柜的监控误区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科室,担负着大量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其消毒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制定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及方法势在必行.

    作者:董小玲;李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产科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与探讨

    根据临床观察,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其中除难产有剖宫产指征外,另一主要原因是产妇害怕分娩疼痛而行无指征剖宫产.针对这个原因,我们选择50例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罗润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述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系统化整体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专业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近代外科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疗效也日益提高,同时护理工作在促进病人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向叶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