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085035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张柳红;王嘉健;洪葵;林永成;李静;刘岚

关键词:红树林,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Aspergillus sp.085035, 13R-fumigaclavine C
摘要:目的:研究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08503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Aspergillus sp.08503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数据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从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085035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R-fumigaclavine C(1)、8'-O-methylasterric acid(2)、l,2-seco-trypacidin(3)、rhizoctonic acid(4)、chaetominine (5)、helvolic acid(6)、trypacidin(7)、emodin-8-methylether(8)和fumit-remorgin C(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8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MDA-MB-435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生肌膏中象皮替代品对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以牛皮替代象皮制备的生肌膏在疮疡治疗过程中对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制造疮疡模型,以象皮生肌膏、牛皮生肌膏和无皮生肌膏进行分组治疗,于治疗后的第3、6、9、12、15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用药后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以基线血清氨基酸含量为基准,发现血清中Gly、Arg、Pro等17种氨基酸均有变化.各组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明显.象皮组的各氨基酸含量始终维持在低,而牛皮组除第3天含量高于无皮组外,其余时间点含量低于无皮组.结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生肌膏有利于促进机体组织对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象皮促进氨基酸在组织中沉积的效果略优于牛皮.

    作者:冯鑫;张杨;房德敏;邢国胜;赵文君;郭悦;赵丽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的赤芍抗流感作用物质基础研究

    目的:研究赤芍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与分子基础,为利用中药赤芍开发出安全有效的抗流感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的方法,以单味中药赤芍的119个化学成分为对象,选取5个目前与流感治疗密切相关的靶点蛋白作为受体,采用SYBYL分子对接的方法,以Total Score结合打分为标准筛选出得分高的分子并观察其MOLCAD展示的与5个流感病毒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氢键供体与受体区域,借助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其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预测其结合模式及亲和力.结果:通过SYBYL分子对接的方法,观察到赤芍119个成分与流感相关受体分子结合Total Score打分普遍较高,并均超过其与自身配体结合打分,且发现小分子与受体分子结合,可产生多种分子间作用力,使小分子牢固地结合在活性位点.结论:基于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中的分子对接技术,发现赤芍具有很好地发挥多靶点抗流感病毒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开发潜能的抗流感中药.

    作者:严一文;徐培平;黄新安;赖艳妮;李向阳;符林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婆婆纳的性状与显微鉴定

    目的:对婆婆纳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方法.结果:性状特征为主根不明显,须根多;茎、叶被白色柔毛;叶对生.显微特征为叶、茎的表皮上均具多细胞的腺毛和非腺毛,栅栏组织穿过主脉上方;根上可见非腺毛,内皮层细胞壁明显增厚,每个细胞被分隔成多个小细胞,形成分隔细胞.粉末中多细胞非腺毛、腺毛常见,腺毛头部为1~2个细胞,柄部为单细胞;气孔不定式;可见爪状花粉囊内壁细胞.结论:上述性状与显微特征可为婆婆纳药材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恒;欧阳辉;唐辉;李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F-36联合HAMD量表评价益心解郁汤加减治疗心力衰竭后轻度抑郁的作用

    目的:用SF-36联合HAMD量表评价益心解郁汤加减对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例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舍曲林组及益心解郁汤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基础治疗,后两组分别加用舍曲林、益心解郁汤加减持续治疗8周.以治疗前后临床疗效、SF-36量表评分及HAMD量表评分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益心解郁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解郁汤能改善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顾燕频;陶丹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从内质网应激角度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自然衰老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自然衰老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内质网应激反应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5组:青年组(6月龄)、自然衰老组(24月龄)及竹节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乳酸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结肠COX-2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GRP78、CHOP和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自然衰老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蛋白表达水平,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均显著增高,给予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与自然衰老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结论:自然衰老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结肠存在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反应,而竹节参总皂苷可降低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作者:刘敏;顿耀艳;彭丹丽;郭煜晖;袁丁;张长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UC(寒热错杂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1.0g/次,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aron评分及血清TNF-α、IL-8、IL-17、IL-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及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可能是其治疗UC和预防复发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浩;张波;徐速;卢芩;钱海华;曾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甲酸(1)、胸腺嘧啶(2)、对羟基苯乙酮(3)、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4)、4-甲基-5-噻唑乙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固醇(7)、(22E)-麦角甾-5,8,22-三烯-7-酮-3β-醇(8)、(3β,5α,22E)-麦角甾-6,8(14),22-三烯-3,5-二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Ac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SF-268、MCF-7、NCI-H460和HepG-2四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3、6.5、12.2、6.1μmol/L.

    作者:高啸巍;陈玉婵;孙章华;刘洪新;李赛妮;谭毓治;章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HPLC-ESI-MS/MS同时测定金果榄中5种成分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同时测定金果榄中β-蜕皮甾酮、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亭红碱、掌叶防己碱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100 mm ×2.1min,1.6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样品经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离子化后,通过安捷伦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多反应监测(MRM)对金果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均在98.7%~103.2%之间.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金果榄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严赟;张赟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测多评法评价不同主产区春知母饮片的质量

    目的:建立测定知母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芒果苷为对照品,同时测定新芒果苷和异芒果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建立一测多评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主产区春知母饮片质量的评价.结果:“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度、重现性良好.两个主产区春知母饮片的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河北安国的春知母饮片质量总体上高于安徽亳州.结论:一测多评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知母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可用于知母的质量评价.

    作者:黄玉瑶;张洪坤;路丽;周劲松;潘林燕;袁宝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薄荷脑醑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完善复方薄荷脑醑质量标准.方法:薄荷脑及苯酚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HP-FFAP(30 m×0.53mm×1.00 μm);柱温:初始温度60℃,保持4 min,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00℃,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1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15∶1.乙醇量测定方法:色谱柱:DB-624(30 m×0.53 mm×3.00 μm);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2 min,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65℃,再以2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20℃;分流比为1∶1.结果:薄荷脑的线性范围是0.048~0.960 mg/mL,回归方程为y1=0.16824X1-0.01204(r1=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7% (RSD=0.57%);苯酚的线性范围是0.08~1.60 mg/mL,回归方程为y2=0.23601X2 +0.01488(r2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8% (RSD =0.62%);乙醇的线性范围是0.01% ~0.25%,回归方程为y3=1.0050X3+0.0732(r3=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2% (RSD =0.1%).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薄荷脑醑中薄荷脑、苯酚及乙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璐;田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插穗规格与遮荫度对肾茶扦插苗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肾茶插穗与遮荫度对肾茶扦插苗质量的影响,为其制定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提供依据.方法:从插穗的粗度、长度、带叶与否、切口形状与不同遮荫度条件下对扦插苗的新枝数、新技高、叶数、新枝粗、根长、根冠、生根率等七项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粗插穗(6 mm以上)的扦插苗的新枝数显著低于中粗(4 ~6 mm)与细插穗(2~4 mm);30 cm插穗的扦插苗的新枝数显著高于15 cm与20 cm的插穗,而根长、生根率显著低于后两者;带叶插穗的新枝高显著高于无叶插穗;斜口插穗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平口插穗;不同遮荫度对扦插苗无显著影响.结论:粗度在4~6mm、长度在15 cm、带叶且斜面切口插穗是繁殖肾茶扦插苗的佳选择.

    作者:唐玲;王艳芳;李荣英;杨春勇;李学兰;李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管秦艽中龙胆苦苷治疗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黄管秦艽中龙胆苦苷对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关节腔内注射造模剂造模,抽检确定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双醋瑞因(9 mg/kg)阳性对照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50、100、200 m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0 mL/kg.4 w后处死动物,取胸腺、脾脏,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测全血粘度;制备血清测定IL-1β、PGE2、COX-2、COX-1、NO含量;摘取膝关节,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全血低、中、高切粘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明显增生,染色严重降低,各给药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染色中度降低.结论:龙胆苦苷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起到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艳霞;汪洁;张启立;吴国泰;夏琦;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蒙古苍耳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研究蒙古苍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蒙古苍耳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苍耳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菠叶素(1)、花旗松素(2)、芦丁(3)、槲皮素(4)、1β,5β-环氧-8-表苍耳亭(5)、rel-2α,6α-dimethyhetracyclo-decal-3-en-2,12-diol-8α,13-olide(6)、11,13-二羟基苍耳亭(7)、苍耳亭(8)、熊果酸(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小梅;吴志瑰;裴建国;刘德鸿;孙艳朝;刘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归脾汤联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NE、5-HT及DA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刺激所致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5-HT、NE、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归脾汤+氟西汀组,每组12只.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E、S-HT、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4、6、8 w,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降低,爬格及直立次数得分显著降低,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糖水偏爱比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抑郁相关症状逐步改善,6、8 w各给药组体质量增长显著升高,精神状态改善,爬格及直立次数得分及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糖水偏爱比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验8 w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5-HT、NE、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海马组织5-HT、NE、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归脾汤可改善大鼠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海马5-HT、DA及NE的含量有关.归脾汤与氟西汀联用后效果更佳.

    作者:董介正;李秀荣;邱龄山;谭忠林;菊轩;徐莲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银翘散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银翘散的UPLC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提高银翘散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Waters超高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100mm ×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结果:根据10批银翘散的指纹图谱,确定了24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了5个共有峰.结论:该研究采用UPLC建立银翘散的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单、特征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银翘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印酬;龙厚宁;刘莉;张仕林;张敏;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黄连素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对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黄连素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表达变化;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及NO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mRNA表达变化.结果: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对磷酸化P65表达则无明显影响;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PGE2及NO含量,并显著提高其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 mRNA表达.结论:黄连素可通过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毛秋娴;龙启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血宁抗红细胞衰老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生血宁抗红细胞衰老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氧化衰老和自然衰老评价生血宁的抗红细胞衰老作用,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溶血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流动性及通透性、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苯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观察生血宁对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和血红蛋白(Hb)及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MDA和SOD.结果:生血宁能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MDA含量,防止红细胞的自然老化和氧化老化,显著降低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及通透性,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此外生血宁能刺激CFU-E、CFU-GM和CFU-F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中,生血宁(400、200、100 mg/kg)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红细胞计数,显著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小鼠网织红细胞数,增加血清干细胞因子SCF、降低MDA含量.结论:生血宁有较强的抗红细胞衰老作用,对苯诱导的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佳桓;林海红;杜钢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多指标权重分析和正交设计法对三七跌打损伤软膏提取工艺的探究

    目的:确定指标权重,优选三七跌打损伤软膏复方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参皂苷Rb1、川续断皂苷Ⅵ、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CRITIC法及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化复方提取工艺参数.结果:AHP-CRITIC混合加权法较AHP法和CRITIC法科学、合理、稳定,按照其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复方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处方药材浸泡2h,分别用8倍量、6倍量、6倍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客观、真实,可以反映处方配伍信息;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娇;余姣;江敏瑜;闫丹;杨荣平;张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电喷雾串联质谱法鉴定黄芩药材的化学成分

    目的: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技术,对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以甲醇为溶剂对黄芩药材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ESI-MS/MS分析,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对黄芩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推测.结果:通过对照品与化合物的二级碎片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共鉴定和推测了12个化合物,其中,4个通过对照品得到了确证.结论:该研究能够快速、灵敏地分析黄芩药材的化学成分,为完善黄芩的质量标准,阐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作者:杨培树;张娜;郝文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国栀子属植物资源及利用研究进展

    该文从中药资源化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栀子属植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同品种栀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表明我国栀子属Gardenia植物有5种1变种,具有药用、观赏、提取染料、茶饮、提炼油脂和香料等多种用途,其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研究和应用多的种.现代研究发现栀子属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胆汁和胰腺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保肝、抗菌消炎、镇静、解热、抗抑郁和抗肿瘤等.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素等成分是当前研究和利用多的成分.该文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该类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并为多层次、精细化的栀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兆星;申洁;毕武;何春年;彭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