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介正;李秀荣;邱龄山;谭忠林;菊轩;徐莲莲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甲酸(1)、胸腺嘧啶(2)、对羟基苯乙酮(3)、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4)、4-甲基-5-噻唑乙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固醇(7)、(22E)-麦角甾-5,8,22-三烯-7-酮-3β-醇(8)、(3β,5α,22E)-麦角甾-6,8(14),22-三烯-3,5-二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Ac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SF-268、MCF-7、NCI-H460和HepG-2四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3、6.5、12.2、6.1μmol/L.
作者:高啸巍;陈玉婵;孙章华;刘洪新;李赛妮;谭毓治;章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建立银翘散的UPLC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提高银翘散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Waters超高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100mm ×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结果:根据10批银翘散的指纹图谱,确定了24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了5个共有峰.结论:该研究采用UPLC建立银翘散的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单、特征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银翘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印酬;龙厚宁;刘莉;张仕林;张敏;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自然衰老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内质网应激反应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5组:青年组(6月龄)、自然衰老组(24月龄)及竹节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乳酸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结肠COX-2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GRP78、CHOP和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自然衰老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蛋白表达水平,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均显著增高,给予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与自然衰老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结论:自然衰老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结肠存在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反应,而竹节参总皂苷可降低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作者:刘敏;顿耀艳;彭丹丽;郭煜晖;袁丁;张长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确定指标权重,优选三七跌打损伤软膏复方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参皂苷Rb1、川续断皂苷Ⅵ、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CRITIC法及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化复方提取工艺参数.结果:AHP-CRITIC混合加权法较AHP法和CRITIC法科学、合理、稳定,按照其确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复方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处方药材浸泡2h,分别用8倍量、6倍量、6倍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的权重系数客观、真实,可以反映处方配伍信息;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娇;余姣;江敏瑜;闫丹;杨荣平;张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温室大棚连续栽培技术对藏红花侧芽发育的小球茎繁育的促进作用及对藏红花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冬季地温,提供藏红花植株生长更适宜温度,通过提早种植,延长藏红花繁殖生长期,提高藏红花大球茎繁殖率.以球茎繁殖系数,繁育出的大球茎比例为指标,对种植时间、小球茎重量等级、栽培年限和球茎繁殖方式进行研究;并以开花数量、花丝重量和柱头中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对球茎繁殖方式和开花培育方式进行考察.结果: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能把小球茎繁育成能开花的大球茎,并且种植时间越早,母球重量越大,繁育出能开花的大球茎的比例越高.连续两年栽培的繁殖系数是单年栽培的2.9倍,繁育出15 g以上球茎的数量是单年栽培的2.6倍.温室大棚内繁殖的球茎与“二段式”露地繁殖的球茎,室内培育开花,开花数量和花丝重量以及柱头中总藏红花苷、苦藏花素和藏花醛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球茎室内培育开花,柱头中苦藏花素和总藏红花苷的含量比露地培育开花含量高,两类成分分别比露地培育开花高65.0%和27.8%.结论:温室连续栽培对藏红花小球茎繁育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室外露地培育开花的藏红花质量较差.建议连续两年温室栽培后,将收获的球茎分类,15 g以上球茎按传统“二段式”栽培,以培育高质量藏红花花丝为目标;15 g以下球茎提早种植连续两年栽培,以增加球茎繁殖率为目标.
作者:钱晓东;姚冲;周桂芬;吕圭源;沈飞;冷华南;李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对莼菜的名称、产地、药食兼用、栽培技术等通过查阅古今典籍、结合现代研究进行考证.莼菜早之名为茆,本草正名为莼菜,别名有凫葵、水葵、蒲丛、露葵、丝莼、瑰莼、稚莼、葵莼、猪莼等,部分本草收载的名称比较混乱.早记载莼菜产于山东曲阜,历代本草记载分布于江、浙、沪一带.食用和药用历史近3 000年,早在北魏对其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就有详细的记载.
作者:汪荣斌;周守标;秦亚东;刘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牛皮替代象皮制备的生肌膏在疮疡治疗过程中对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制造疮疡模型,以象皮生肌膏、牛皮生肌膏和无皮生肌膏进行分组治疗,于治疗后的第3、6、9、12、15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用药后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以基线血清氨基酸含量为基准,发现血清中Gly、Arg、Pro等17种氨基酸均有变化.各组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明显.象皮组的各氨基酸含量始终维持在低,而牛皮组除第3天含量高于无皮组外,其余时间点含量低于无皮组.结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生肌膏有利于促进机体组织对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象皮促进氨基酸在组织中沉积的效果略优于牛皮.
作者:冯鑫;张杨;房德敏;邢国胜;赵文君;郭悦;赵丽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溪黄草及其混淆品进行快速鉴定,为确保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提供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收集7种共38份溪黄草及其混淆品植物样本,通过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拼接,同时从GenBank下载2个外类群序列,利用MEGA 6.06软件分析种内及种间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溪黄草ITS2序列长度为217 bp,与其他物种间遗传距离为0.005~0.154.聚类树结果显示,溪黄草基原植物独聚一支,与其他混淆品能够很好的区分开来.结论:ITS2序列能够有效鉴别溪黄草及其混淆品,为其基原植物鉴定提供依据,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作者:谭瑞湘;黄娟;徐文;丘小惠;徐江;黄志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及其配伍对脾虚模型大鼠免疫器官及小肠黏膜中葡萄糖及肽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成模动物随机分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及补中益气汤去“升-柴”组和倍“升-柴”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中钠依赖性葡萄糖糖转运体(SGLTI)、葡萄糖转运体2(GLUT2)、肽转运体1(PepT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补中益气汤各组大鼠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组和去“升-柴”组大鼠体质量及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SGL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各组GLUT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Pep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体质量及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降低和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低下的异常改变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补中益气汤原方的效果优于其配伍方.
作者:刘海涛;施家希;黄张杰;吴美音;施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桔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选出适宜赤峰地区人工种植桔梗的佳磷、钾肥配施方案.方法:通过田间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测定二年生桔梗的生物量和产量,并通过HPLC法测定桔梗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和去芹糖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可促进桔梗生长,改善外观品质,当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桔梗产量高,达4 003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合理配施磷、钾肥促使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显著增加,而去芹糖桔梗皂苷D含量随施肥不同呈现与桔梗皂苷D相反的变化趋势,钾肥对桔梗皂苷D含量影响显著,当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桔梗皂苷D含量高,达0.263%.结论:综合磷、钾肥配施对桔梗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可知,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可获得优质高产的桔梗,且肥料成本较低,适于该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孙窗舒;郑侃;陈贵林;于荣;于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腐病由水分、土壤及其营养元素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生物因素造成,是根茎类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具有易传染,致死率高,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易导致中药材减产,影响人体健康.该文综述了我国主要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致病因素,从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讨论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提出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的防治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今后有效地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进行防治提供线索与帮助.
作者:廖长宏;陈军文;吕婉婉;周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硼砂的拉曼指纹特征图谱,为硼砂的真伪鉴别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对13批硼砂及其易混淆样品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真伪的基础上,建立8批正品样品的拉曼光谱平均数图谱和中位数图谱,确定以这8批硼砂正品样品拉曼光谱及其平均数和中位数图谱的共有特征峰为指纹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XRD分析表明样品S1 ~S8均为正品,其余为伪品.以8批硼砂正品样品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图谱的10个共有峰为特征信息建立拉曼指纹图谱,以样品的相关系数为相似度评价指标,硼砂正品的相似度均大于97%,伪品的相似度均低于29%,聚类分析结果亦可以将真伪硼砂准确区分.结论:拉曼光谱法可快速、准确实现硼砂及其粉末的真伪鉴别.
作者:崔晓慧;陈龙;陈科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宽筋藤对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肿胀及脾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足跖皮内注射CFA复制AA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及宽筋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统计各组大鼠四肢关节肿胀个数;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爪肿胀度;光学显微镜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宽筋藤治疗后,AA大鼠在体质量、关节肿胀、灵活性、毛色、饮食等一般症状方面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宽筋藤各剂量组关节肿胀个数显著减少(P <0.05或P<0.01).对脾脏组织病理改善方面,宽筋藤各剂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AA大鼠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降低脾脏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评分(P<0.05).结论:宽筋藤对AA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曾聪彦;吴凤荣;戴卫波;梅全喜;高玉桥;张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模式对蒙古黄芪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的影响,为其种苗繁育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播种方式(条播,撒播,覆膜穴播)和播种量(90,150,210 kg/hm2)两因素育苗,分析蒙古黄芪种苗、药材质量性状和产量的差异性.结果:在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互作模式条件下育苗,蒙古黄芪种苗生长发育个体质量性状指标,种苗产量,移栽成株率和药材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在同一播种量条件下,覆膜穴播方式育成种苗个体质量,移栽成株率和药材性状均比撒播和条播方式优,在播种量150 kg/hm2条件下药材鲜产量较传统撤播方式大播种量(210 kg/hm2)增加29.31%;在同一播种方式条件下,210 kg/hm2播种量育成种苗个体质量,成株率,药材质量性状和鲜产量均低于其他播种量.结论:采用覆膜穴播方式按150 kg/hm2播种量进行蒙古黄芪种苗繁育,其种苗和药材质量性状与产量等综合指标较其他播种模式优.
作者:米永伟;王国祥;蔡子平;武伟国;王亚丽;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龙葵及其近缘种进行ITS2分子鉴定,确保药材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各产区的不同基原龙葵及其近缘种共61份样品,采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 V5.1.2对测序序列进行峰图质量分析,基于MEGA5.1中的K2P模型计算龙葵及其近缘种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龙葵及近缘种的DNA提取率为100%,龙葵两个基原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10 bp,ITS2序列变异较小.龙葵与少花龙葵的ITS2序列与其近缘种的大种内距离均小于与其近缘种的小种间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NJ树,龙葵、少花龙葵各自聚为一支,并且与其他近缘种明显分开.同时基于条形码鉴定标准操作流程成功将药材市场购买的龙葵药材进行鉴定,购买的22份龙葵药材样品中只有2份鉴定为龙葵,2份鉴定为少花龙葵,其余均为红果龙葵.结论:药材市场上龙葵药材掺伪情况严重,基于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龙葵及其近缘种,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小露;柏宁宁;向丽;孙伟;梅全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双丹脂质体,分别以脂药比(X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X2)、磷脂与十八胺质量比(X3)、水化温度(X4)为自变量,以丹参素包封率(y1)、丹皮酚包封率(y2)、丹参酮ⅡA包封率(Y3)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进行脂质体表征及考察凝胶剂体外透皮性能.结果:优制备工艺为X1=13.82,X2=4.57,X3=13.28,X4=50.10;丹参素包封率为(30.62 ±2.17)%,丹皮酚包封率为(51.16±2.54)%,丹参酮ⅡA包封率为(80.47±3.24)%,双丹脂质体平均粒径240.8 nm,分散均匀,Zata电位+16.2 mV.双丹脂质体凝胶剂的透皮速率与双丹普通凝胶剂比较有所降低,凝胶层残留量较低,真皮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具有可行性,其缓释作用明显,药物主要蓄积在皮肤真皮层,减少全身吸收.
作者:张小灵;郭嘉俊;时军;张慧迪;黄嗣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黄连素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表达变化;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及NO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mRNA表达变化.结果: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对磷酸化P65表达则无明显影响;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PGE2及NO含量,并显著提高其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 mRNA表达.结论:黄连素可通过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毛秋娴;龙启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归脾汤对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刺激所致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海马5-HT、NE、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归脾汤+氟西汀组,每组12只.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E、S-HT、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4、6、8 w,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降低,爬格及直立次数得分显著降低,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糖水偏爱比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抑郁相关症状逐步改善,6、8 w各给药组体质量增长显著升高,精神状态改善,爬格及直立次数得分及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糖水偏爱比率显著升高,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验8 w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5-HT、NE、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海马组织5-HT、NE、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归脾汤可改善大鼠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海马5-HT、DA及NE的含量有关.归脾汤与氟西汀联用后效果更佳.
作者:董介正;李秀荣;邱龄山;谭忠林;菊轩;徐莲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选育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方法:对经田间初选的茶用菊杂交后代株系的干花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进而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筛选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不同杂交后代各指标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以田间性状花期及亩产量、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各指标为评价要素,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构建四组不同权重的模型对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品种CH1-21、CH1-9、CH1-18及CH7-3的总体得分相对较高,数值都在各项平均值以上,在综合评价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入选为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结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了4个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
作者:冯晓燕;房伟民;陈发棣;管志勇;蒋甲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通窍鼻炎颗粒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8、TNF-α、IFN-γ、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喷嚏、流涕、鼻塞、鼻痒、鼻黏膜水肿等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许航宇;舒海荣;宋建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