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华忠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肾茶插穗与遮荫度对肾茶扦插苗质量的影响,为其制定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提供依据.方法:从插穗的粗度、长度、带叶与否、切口形状与不同遮荫度条件下对扦插苗的新枝数、新技高、叶数、新枝粗、根长、根冠、生根率等七项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粗插穗(6 mm以上)的扦插苗的新枝数显著低于中粗(4 ~6 mm)与细插穗(2~4 mm);30 cm插穗的扦插苗的新枝数显著高于15 cm与20 cm的插穗,而根长、生根率显著低于后两者;带叶插穗的新枝高显著高于无叶插穗;斜口插穗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平口插穗;不同遮荫度对扦插苗无显著影响.结论:粗度在4~6mm、长度在15 cm、带叶且斜面切口插穗是繁殖肾茶扦插苗的佳选择.
作者:唐玲;王艳芳;李荣英;杨春勇;李学兰;李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用SF-36联合HAMD量表评价益心解郁汤加减对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0例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舍曲林组及益心解郁汤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抗心衰基础治疗,后两组分别加用舍曲林、益心解郁汤加减持续治疗8周.以治疗前后临床疗效、SF-36量表评分及HAMD量表评分变化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益心解郁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解郁汤能改善心衰后轻度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顾燕频;陶丹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宽筋藤对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肿胀及脾脏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足跖皮内注射CFA复制AA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及宽筋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统计各组大鼠四肢关节肿胀个数;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爪肿胀度;光学显微镜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宽筋藤治疗后,AA大鼠在体质量、关节肿胀、灵活性、毛色、饮食等一般症状方面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宽筋藤各剂量组关节肿胀个数显著减少(P <0.05或P<0.01).对脾脏组织病理改善方面,宽筋藤各剂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AA大鼠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降低脾脏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评分(P<0.05).结论:宽筋藤对AA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曾聪彦;吴凤荣;戴卫波;梅全喜;高玉桥;张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建立银翘散的UPLC指纹图谱,为进一步提高银翘散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Waters超高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s色谱柱(100mm ×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40℃.结果:根据10批银翘散的指纹图谱,确定了24个共有峰,利用对照品指认了5个共有峰.结论:该研究采用UPLC建立银翘散的指纹图谱,方法操作简单、特征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银翘散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印酬;龙厚宁;刘莉;张仕林;张敏;高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完善复方薄荷脑醑质量标准.方法:薄荷脑及苯酚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HP-FFAP(30 m×0.53mm×1.00 μm);柱温:初始温度60℃,保持4 min,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00℃,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1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15∶1.乙醇量测定方法:色谱柱:DB-624(30 m×0.53 mm×3.00 μm);柱温:起始温度为40℃,保持2 min,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65℃,再以25℃/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20℃;分流比为1∶1.结果:薄荷脑的线性范围是0.048~0.960 mg/mL,回归方程为y1=0.16824X1-0.01204(r1=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7% (RSD=0.57%);苯酚的线性范围是0.08~1.60 mg/mL,回归方程为y2=0.23601X2 +0.01488(r2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8% (RSD =0.62%);乙醇的线性范围是0.01% ~0.25%,回归方程为y3=1.0050X3+0.0732(r3=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2% (RSD =0.1%).结论: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薄荷脑醑中薄荷脑、苯酚及乙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璐;田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瓜馥木挥发油的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瓜馥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瓜馥木挥发油的佳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瓜馥木挥发油的佳萃取压力为30 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4h,CO2流量为30 L/h;解析釜Ⅰ压力为12 MPa,温度为50℃;解析釜Ⅱ压力为5 MPa,温度为40℃.超临界CO2提取的挥发油中,从解析釜Ⅰ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4.30%,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34.03%);从解析釜Ⅱ提取物中共鉴定21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7.54%,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37.07%);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25.09%,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瓜馥木挥发油组分大致相近,但含量有较大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提取瓜馥木挥发油.
作者:伍艳婷;傅春燕;刘永辉;刘慧;李蓉;陈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一体二用”中药是指同来源、同部位不同采收期的两味中药.该文对“一体二用”代表中药青皮与陈皮、枳实与枳壳、西青果与诃子的药性功用、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比较性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一体二用”中药的研究思路,可为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中药采收期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白关亚;孙迎娜;王玉娥;李媛;倪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管秦艽中龙胆苦苷对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关节腔内注射造模剂造模,抽检确定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双醋瑞因(9 mg/kg)阳性对照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50、100、200 m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0 mL/kg.4 w后处死动物,取胸腺、脾脏,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测全血粘度;制备血清测定IL-1β、PGE2、COX-2、COX-1、NO含量;摘取膝关节,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全血低、中、高切粘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明显增生,染色严重降低,各给药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染色中度降低.结论:龙胆苦苷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起到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艳霞;汪洁;张启立;吴国泰;夏琦;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该文从中药资源化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栀子属植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同品种栀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表明我国栀子属Gardenia植物有5种1变种,具有药用、观赏、提取染料、茶饮、提炼油脂和香料等多种用途,其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研究和应用多的种.现代研究发现栀子属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胆汁和胰腺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保肝、抗菌消炎、镇静、解热、抗抑郁和抗肿瘤等.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素等成分是当前研究和利用多的成分.该文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该类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并为多层次、精细化的栀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兆星;申洁;毕武;何春年;彭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肾通关颗粒辅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和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通关颗粒辅助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RUV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Qmax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IPSS、QOL评分及RU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Qma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夜尿次数、排尿困难、尿线情况、腰膝酸软、少腹胀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夜尿次数、排尿困难、尿线情况、腰膝酸软、少腹胀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两组间、组内前列腺体积、PS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愈显率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00% (P <0.05).结论:补肾通关颗粒辅助治疗BPH患者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亮;汤进;阳辉辉;周益红;刘旺;戴英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延龄草根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MS对延龄草根茎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识别;应用HPLC同时测定11批市售延龄草根茎药材中重楼皂苷Ⅶ、偏诺皂苷元-3-O-α-L-鼠李糖基-(1→4)-[O-α-L-鼠李糖基-(1→2)]-O-β-D-葡萄糖苷和重楼皂苷Ⅵ3个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Poroshell C18色谱柱(100 mm ×4.6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指认了延龄草根茎中的27个化学成分;上述3个成分在考察的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加样回收率在96%~103%之间,RSD为0.57% ~ 3.61%,11批延龄草根茎药材中的3个成分含量总和在1.71~46.13 mg/g之间.结论:市售延龄草根茎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欧阳俊摇;邹海艳;李慢中;詹宇;赵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婆婆纳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方法.结果:性状特征为主根不明显,须根多;茎、叶被白色柔毛;叶对生.显微特征为叶、茎的表皮上均具多细胞的腺毛和非腺毛,栅栏组织穿过主脉上方;根上可见非腺毛,内皮层细胞壁明显增厚,每个细胞被分隔成多个小细胞,形成分隔细胞.粉末中多细胞非腺毛、腺毛常见,腺毛头部为1~2个细胞,柄部为单细胞;气孔不定式;可见爪状花粉囊内壁细胞.结论:上述性状与显微特征可为婆婆纳药材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恒;欧阳辉;唐辉;李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鳖血柴胡的佳炮制工艺.方法:以HPLC测得的主要药效成分柴胡皂苷a、d之和为响应指标,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试验,考察鳖血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鳖血柴胡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鳖血柴胡的佳炮制工艺参数为:鳖血用量15%(每100 g柴胡药材拌入15 g鳖血),炒制温度:110℃,炒制时间:15 min.在此优工艺条件下,柴胡总皂苷含量可达2.109%.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用于鳖血柴胡炮制工艺考察简单,可靠.
作者:叶耀辉;郑红梅;张博文;马越兴;史毅;于欢;龚千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Wondasil C1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27 nm,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225 nm.结果:绿原酸、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1070~1.2840 μg(r1=0.9999)、0.0889 ~ 1.0668 μg(r2=0.9999)、0.0126 ~0.1512 μg(r3 =0.9999)、0.0128 ~0.1536 μg(r4=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0%、97.16%、96.71%、97.35%.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吴茱萸配方颗粒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亚;甄亚钦;王鑫国;萎国志;牛丽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克隆香叶醇-10羟化酶(geraniol 10-hydroxylase,G10H)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不同广藿香栽培种中分析不同时期的茎、叶的表达情况.方法:搜索广藿香转录组数据库,获得G10H基因全长序列,并设计全长引物进行PCR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PcG10H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法对其进行了时空表达分析.结果:将获得的广藿香香叶醇-10羟化酶基因命名为PcG10H1(GenBank登录号为KF926077),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长1 533 bp的开放阅读编码框,编码510个氨基酸.分析了PcG10H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分析发现其有1个跨膜区,无信号肽;PcG10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胡黄连G10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接近;PcG10H1在老叶和老茎中表达量高,在老叶中表达量高;从不同栽培种来看,PcG10H1在石牌广藿香和高要广藿香中表达模式相似,在海南广藿香与印尼广藿香中表达相似.结论:成功克隆了广藿香PcG10H1的全长序列且进行了序列分析,并对其在不同栽培种的表达模式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阐明广藿香萜类代谢途径奠定基础.
作者:欧阳蒲月;李亚萍;梁永枢;夏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腐病由水分、土壤及其营养元素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生物因素造成,是根茎类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具有易传染,致死率高,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易导致中药材减产,影响人体健康.该文综述了我国主要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致病因素,从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讨论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提出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的防治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今后有效地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进行防治提供线索与帮助.
作者:廖长宏;陈军文;吕婉婉;周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选育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方法:对经田间初选的茶用菊杂交后代株系的干花进行感官品质评价,进而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筛选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不同杂交后代各指标有较为明显的差别,以田间性状花期及亩产量、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各指标为评价要素,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模型;构建四组不同权重的模型对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品种CH1-21、CH1-9、CH1-18及CH7-3的总体得分相对较高,数值都在各项平均值以上,在综合评价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入选为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结论: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了4个茶、药兼用的早花高产型菊花新品系.
作者:冯晓燕;房伟民;陈发棣;管志勇;蒋甲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085035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Aspergillus sp.08503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数据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从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085035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R-fumigaclavine C(1)、8'-O-methylasterric acid(2)、l,2-seco-trypacidin(3)、rhizoctonic acid(4)、chaetominine (5)、helvolic acid(6)、trypacidin(7)、emodin-8-methylether(8)和fumit-remorgin C(9).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8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MDA-MB-435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
作者:张柳红;王嘉健;洪葵;林永成;李静;刘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龙葵及其近缘种进行ITS2分子鉴定,确保药材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各产区的不同基原龙葵及其近缘种共61份样品,采用DNA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DNA,经PCR扩增后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 V5.1.2对测序序列进行峰图质量分析,基于MEGA5.1中的K2P模型计算龙葵及其近缘种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龙葵及近缘种的DNA提取率为100%,龙葵两个基原的ITS2序列长度均为210 bp,ITS2序列变异较小.龙葵与少花龙葵的ITS2序列与其近缘种的大种内距离均小于与其近缘种的小种间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NJ树,龙葵、少花龙葵各自聚为一支,并且与其他近缘种明显分开.同时基于条形码鉴定标准操作流程成功将药材市场购买的龙葵药材进行鉴定,购买的22份龙葵药材样品中只有2份鉴定为龙葵,2份鉴定为少花龙葵,其余均为红果龙葵.结论:药材市场上龙葵药材掺伪情况严重,基于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龙葵及其近缘种,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作者:陈小露;柏宁宁;向丽;孙伟;梅全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蒙古苍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蒙古苍耳草中的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苍耳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菠叶素(1)、花旗松素(2)、芦丁(3)、槲皮素(4)、1β,5β-环氧-8-表苍耳亭(5)、rel-2α,6α-dimethyhetracyclo-decal-3-en-2,12-diol-8α,13-olide(6)、11,13-二羟基苍耳亭(7)、苍耳亭(8)、熊果酸(9)、β-谷甾醇(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付小梅;吴志瑰;裴建国;刘德鸿;孙艳朝;刘婧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