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亚;甄亚钦;王鑫国;萎国志;牛丽颖
目的:建立硼砂的拉曼指纹特征图谱,为硼砂的真伪鉴别提供新方法.方法:在对13批硼砂及其易混淆样品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确定真伪的基础上,建立8批正品样品的拉曼光谱平均数图谱和中位数图谱,确定以这8批硼砂正品样品拉曼光谱及其平均数和中位数图谱的共有特征峰为指纹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XRD分析表明样品S1 ~S8均为正品,其余为伪品.以8批硼砂正品样品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图谱的10个共有峰为特征信息建立拉曼指纹图谱,以样品的相关系数为相似度评价指标,硼砂正品的相似度均大于97%,伪品的相似度均低于29%,聚类分析结果亦可以将真伪硼砂准确区分.结论:拉曼光谱法可快速、准确实现硼砂及其粉末的真伪鉴别.
作者:崔晓慧;陈龙;陈科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提取瓜馥木挥发油的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瓜馥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瓜馥木挥发油的佳条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瓜馥木挥发油的佳萃取压力为30 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4h,CO2流量为30 L/h;解析釜Ⅰ压力为12 MPa,温度为50℃;解析釜Ⅱ压力为5 MPa,温度为40℃.超临界CO2提取的挥发油中,从解析釜Ⅰ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4.30%,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34.03%);从解析釜Ⅱ提取物中共鉴定21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7.54%,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37.07%);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25.09%,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结论: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瓜馥木挥发油组分大致相近,但含量有较大差异,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提取瓜馥木挥发油.
作者:伍艳婷;傅春燕;刘永辉;刘慧;李蓉;陈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甘肃地产二倍体黄芩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并对两者中9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四倍体新品系D20和二倍体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二倍体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质量分数分别为(14.72±0.46)%、(5.84±0.31)%、(1.55±0.49)%、(0.72±0.21)%、(0.81±0.04)%、(1.47±0.17)%、(0.55±0.01)%、(0.30±0.04)%、(0.12±0.01)%.四倍体黄芩中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54±1.45)%、(6.62±0.39)%、(0.28±0.01)%、(0.20±0.02)%、(0.87±0.06)%、(1.50±0.19)%、(0.19±0.04)%、(0.31±0.01)%、(0.10±0.04)%.结论:四倍体黄芩新品系D20和二倍体黄芩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除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四倍体比二倍体低外,其他5种成分的含量四倍体均比二倍体高.
作者:刘玉;柴俊雯;张亚亚;王亚丽;郭玫;杜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配方颗粒中绿原酸、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Wondasil C1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绿原酸为327 nm,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225 nm.结果:绿原酸、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进样量分别在0.1070~1.2840 μg(r1=0.9999)、0.0889 ~ 1.0668 μg(r2=0.9999)、0.0126 ~0.1512 μg(r3 =0.9999)、0.0128 ~0.1536 μg(r4=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0%、97.16%、96.71%、97.35%.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吴茱萸配方颗粒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亚;甄亚钦;王鑫国;萎国志;牛丽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半夏糖浆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4种有机酸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01 mol/L NH4H2PO4-H3PO4缓冲溶液(pH=2.9);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较好.各厂家的半夏糖浆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和有机酸合计差别不大.结论:该方法可为半夏糖浆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任华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果胶酶酶解提取枸杞总黄酮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果胶酶用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自变量,枸杞总黄酮得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取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果胶酶辅助提取枸杞总黄酮的工艺路线为:果胶酶用量0.22%、酶解时间1.2h、酶解温度43℃,得到枸杞总黄酮平均得率为2.3829%.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枸杞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
作者:高建德;朱晓玉;宋开蓉;师婷婷;刘雄;吴蓉;范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根腐病由水分、土壤及其营养元素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等生物因素造成,是根茎类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具有易传染,致死率高,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易导致中药材减产,影响人体健康.该文综述了我国主要根和根茎类中药材的致病因素,从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讨论了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提出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的防治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今后有效地对根和根茎类药用植物根腐病进行防治提供线索与帮助.
作者:廖长宏;陈军文;吕婉婉;周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以牛皮替代象皮制备的生肌膏在疮疡治疗过程中对血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制造疮疡模型,以象皮生肌膏、牛皮生肌膏和无皮生肌膏进行分组治疗,于治疗后的第3、6、9、12、15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用药后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以基线血清氨基酸含量为基准,发现血清中Gly、Arg、Pro等17种氨基酸均有变化.各组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明显.象皮组的各氨基酸含量始终维持在低,而牛皮组除第3天含量高于无皮组外,其余时间点含量低于无皮组.结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生肌膏有利于促进机体组织对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利用,象皮促进氨基酸在组织中沉积的效果略优于牛皮.
作者:冯鑫;张杨;房德敏;邢国胜;赵文君;郭悦;赵丽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黄连素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表达变化;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及NO含量;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mRNA表达变化.结果: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对磷酸化P65表达则无明显影响;黄连素能显著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PGE2及NO含量,并显著提高其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TRAM、Cytochrome b mRNA表达.结论:黄连素可通过改善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毛秋娴;龙启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1)、(7'S,8R,8'R)-isolariciresinol(2)、(7'S,8R,8'S)-isolariciresinol(3)、(7'R,8S,8'S)-isolariciresinol(4)、5-methoxyisolariciresinol(5)、lyoniresinol(6)、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7).结论:其中,化合物1、3~7为首次从败酱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包永睿;阎新佳;杨欣欣;王帅;赵琳;白明;项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该文从中药资源化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栀子属植物的种类及资源分布进行总结,并针对不同品种栀子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表明我国栀子属Gardenia植物有5种1变种,具有药用、观赏、提取染料、茶饮、提炼油脂和香料等多种用途,其中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研究和应用多的种.现代研究发现栀子属化学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多糖类、黄酮类和有机酸酯类等,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胆汁和胰腺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保肝、抗菌消炎、镇静、解热、抗抑郁和抗肿瘤等.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藏红花素等成分是当前研究和利用多的成分.该文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该类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并为多层次、精细化的栀子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兆星;申洁;毕武;何春年;彭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生血宁抗红细胞衰老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氧化衰老和自然衰老评价生血宁的抗红细胞衰老作用,检测指标包括红细胞溶血率、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红细胞膜渗透脆性、流动性及通透性、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苯诱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观察生血宁对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和血红蛋白(Hb)及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MDA和SOD.结果:生血宁能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MDA含量,防止红细胞的自然老化和氧化老化,显著降低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及通透性,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此外生血宁能刺激CFU-E、CFU-GM和CFU-F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中,生血宁(400、200、100 mg/kg)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红细胞计数,显著提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小鼠网织红细胞数,增加血清干细胞因子SCF、降低MDA含量.结论:生血宁有较强的抗红细胞衰老作用,对苯诱导的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佳桓;林海红;杜钢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及其配伍对脾虚模型大鼠免疫器官及小肠黏膜中葡萄糖及肽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成模动物随机分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及补中益气汤去“升-柴”组和倍“升-柴”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脏器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小肠黏膜中钠依赖性葡萄糖糖转运体(SGLTI)、葡萄糖转运体2(GLUT2)、肽转运体1(PepT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补中益气汤各组大鼠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组和去“升-柴”组大鼠体质量及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SGL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补中益气汤各组GLUT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组PepT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体质量及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降低和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低下的异常改变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补中益气汤原方的效果优于其配伍方.
作者:刘海涛;施家希;黄张杰;吴美音;施旭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深海真菌Acaromyces ingoldii FS12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菌株FS12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单体化合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苯甲酸(1)、胸腺嘧啶(2)、对羟基苯乙酮(3)、3-甲基-6,8-二羟基异香豆素(4)、4-甲基-5-噻唑乙醇(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固醇(7)、(22E)-麦角甾-5,8,22-三烯-7-酮-3β-醇(8)、(3β,5α,22E)-麦角甾-6,8(14),22-三烯-3,5-二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Ac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对SF-268、MCF-7、NCI-H460和HepG-2四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3、6.5、12.2、6.1μmol/L.
作者:高啸巍;陈玉婵;孙章华;刘洪新;李赛妮;谭毓治;章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荆芥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取自不同主要生产地区的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统计软件DPS(V7.5)分析遗传距离,利用UPS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RAPD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2μL模板DNA,1.6 μL dNTPs(2.5 mmol/L),0.4μL TatqDNA聚合酶1U,2 μL 10×PCR buffer,随机引物组合(100 μmol/L)2 μL,12 μL无菌水;RAPD扩增程序:95℃预变性2 min,95℃变性30 s,3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循环35次;后72℃延伸7 min.结果:筛选的14个引物组合共获得36条可重现谱带,其中23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百分率为63.89%;聚类分析后,11份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1333 ~0.7778之间;以λ=0.3作为阈值,可将供试11份荆芥种质资源分成4类,其基于RAPD的聚类结果与材料地域远近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有相关性,并与引种频繁与否有关.结论:供试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较窄,遗传多样性不高.
作者:马艳芝;陈桂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管秦艽中龙胆苦苷对骨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关节腔内注射造模剂造模,抽检确定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双醋瑞因(9 mg/kg)阳性对照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50、100、200 m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0 mL/kg.4 w后处死动物,取胸腺、脾脏,计算脏器指数;取血测全血粘度;制备血清测定IL-1β、PGE2、COX-2、COX-1、NO含量;摘取膝关节,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全血低、中、高切粘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胸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全血粘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明显增生,染色严重降低,各给药组关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染色中度降低.结论:龙胆苦苷可通过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清中IL-1β、PGE2、NO、COX-2含量起到对大鼠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艳霞;汪洁;张启立;吴国泰;夏琦;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桔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选出适宜赤峰地区人工种植桔梗的佳磷、钾肥配施方案.方法:通过田间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测定二年生桔梗的生物量和产量,并通过HPLC法测定桔梗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和去芹糖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可促进桔梗生长,改善外观品质,当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桔梗产量高,达4 003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合理配施磷、钾肥促使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显著增加,而去芹糖桔梗皂苷D含量随施肥不同呈现与桔梗皂苷D相反的变化趋势,钾肥对桔梗皂苷D含量影响显著,当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桔梗皂苷D含量高,达0.263%.结论:综合磷、钾肥配施对桔梗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可知,施用P2O5360 kg/hm2、K2O 90 kg/hm2时,可获得优质高产的桔梗,且肥料成本较低,适于该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孙窗舒;郑侃;陈贵林;于荣;于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对莼菜的名称、产地、药食兼用、栽培技术等通过查阅古今典籍、结合现代研究进行考证.莼菜早之名为茆,本草正名为莼菜,别名有凫葵、水葵、蒲丛、露葵、丝莼、瑰莼、稚莼、葵莼、猪莼等,部分本草收载的名称比较混乱.早记载莼菜产于山东曲阜,历代本草记载分布于江、浙、沪一带.食用和药用历史近3 000年,早在北魏对其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就有详细的记载.
作者:汪荣斌;周守标;秦亚东;刘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竹节参总皂苷对自然衰老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影响,并从内质网应激反应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5组:青年组(6月龄)、自然衰老组(24月龄)及竹节参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D-乳酸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结肠COX-2和内质网应激反应标志蛋白GRP78、CHOP和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自然衰老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蛋白表达水平,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均显著增高,给予竹节参总皂苷干预后大鼠血清D-乳酸水平,结肠炎症因子IL-1β、TNF-α mRNA水平,COX-2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p-eIF2α表达与自然衰老组比较均显著降低.结论:自然衰老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结肠存在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反应,而竹节参总皂苷可降低肠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作者:刘敏;顿耀艳;彭丹丽;郭煜晖;袁丁;张长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8例UC(寒热错杂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1.0g/次,4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Baron评分及血清TNF-α、IL-8、IL-17、IL-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及血清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可能是其治疗UC和预防复发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浩;张波;徐速;卢芩;钱海华;曾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