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肘后备急方》中“菖蒲”的来源考证及应用探讨

彭伟文;王珠强;梅全喜

关键词:《肘后备急方》, 菖蒲, 基原考证, 应用机理
摘要:通过查阅古今药学典籍及地方史志,对《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的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并探讨该书处方中“菖蒲”的应用机理.根据文献资料初步认定《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基原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但不能排除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可能性.在《肘后备急方》中多取“菖蒲”开窍醒神、除湿健胃、辟秽、益智之功,用于治疗惊痫、昏厥、耳科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明确《肘后备急方》中的药材原植物来源及组方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其中的良方,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黄连有效组分配伍抗2型糖尿病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考察葛根总黄酮-黄连总生物碱3∶8配伍防治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复合高脂饲料致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后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氮(NO)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胰腺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葛根黄连有效组分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GSH、SOD活性,降低血清MDA、NOS、NO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胰腺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胰腺组织BAX与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葛根总黄酮-黄连总生物碱”组分配伍对2型糖尿作用机制可能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思洋;赵兴冉;顾健;谭睿;章雷;张宏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肘后备急方》熨剂的运用探讨

    对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熨剂疗法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肘后备急方》中所含熨剂的方剂共26首,其中卷一含6剂、卷二含3剂、卷三含3剂、卷四含4剂、卷五含7剂、卷六含2剂、卷八含1剂,仅卷七中不含熨剂.《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熨剂治疗急症的方法,对现代急症医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取其精髓,将熨剂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服务于社会.

    作者:胡莹;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黄精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目的:对不同产地黄精原植物(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主成分分析,为鉴定、筛选和保护优良黄精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黄精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薯蓣皂苷元含量.结果:广东韶关市多花黄精中黄精多糖含量高为14.094%,湖北咸宁市多花黄精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高为8.920 mg/g,河南卢氏县的黄精中总酚含量高为0.045 mg/g,贵州贵阳市的多花黄精中总黄酮含量高为0.040 mg/g;黄精的主成分为黄精多糖和薯蓣皂苷元.不同产地不同种间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同一种内不同产地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亦差异显著.结论:黄精优良种质的筛选应以黄精多糖含量和薯蓣皂苷元含量共同作为评价指标.

    作者:焦劼;陈黎明;孙瑞泽;刘峰;马存德;梁宗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博落回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非生物碱成分,利用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博落回中分离鉴定了11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1)、阿魏酸(2)、正二十八烷醇(3)、丁香酸(4)、对羟基苯甲酸(5)、对香豆酸(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N-p-香豆酰酪胺(8)、10-eicosenoic acid(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邹惠亮;付书娜;张杨梅;李聆莉;张英;刘百联;周光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煮散与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Ⅰ.部分根和根茎类、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

    目的:对比研究根和根茎类药材及花、叶、全草类药材煮散与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味根和根茎类药材、4味花类药材、2味叶类药材及2味全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结果:煮散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 min),两者的差异主要由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决定.结论:饮片制成煮散,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从药学角度来看,煮散可以节约大量药材,有利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玉雯;仝小林;王菲;刘起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天南星多糖联合顺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南星多糖联合顺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天南星多糖(50 μg/mL)组、顺铂(5μg/mL)组及联合给药组(天南星多糖+顺铂);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 time PCR法检测EMT相关标记分子(Vimentin、N-cadherin及E-cadherin)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纤连蛋白(FN)表达,Western blotring检测Akt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天南星多糖组、顺铂组和天南星多糖+顺铂组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时效关系;各给药组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及E-cadherin mRNA水平值高于对照组,而Vimentin、N-cadherin mRNA、FN水平及p-Akt/Ak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天南星多糖组和顺铂组比较,天南星多糖+顺铂组的早、晚期凋亡率及E-cadherin mRNA水平显著升高,Vimentin、N-cadherin mRNA、FN表达水平及p-Akt/Akt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南星多糖和顺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上皮问质转化均有一定的作用,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且二者联合作用时效果更好.

    作者:邱丽敏;姜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疆巴旦杏仁油脂肪酸GC-MS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新疆巴旦杏仁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20批巴旦杏仁油,使用GC-MS联用仪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建立共有模式,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20批巴旦杏仁油所含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确定了8个共有峰,不同品种巴旦杏仁油相似度均大于0.97,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通过系统聚类20批样品归为2类,与相似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比,聚类分析更能够反映巴旦杏仁油的脂肪酸成分的微小变化.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巴旦杏仁油的质量综合评价.

    作者: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马依努尔·拜克力;张君萍;希尔艾力·吐尔逊;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

    目的:分析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镇静、抗病毒、降颅压、补液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0天.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易惊、肢体抖动、肌无力、尿潴留、病理征、口腔溃疡和皮疹/疱疹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WBC、空腹血糖、脑脊液常规(葡萄糖、蛋白)及脑电图(θ、δ波)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第5、10天脑脊液中白蛋白、NSE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 (P <0.05).两组患儿转为危重症发生率分别为0.00%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羚角钩藤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症状及神经系统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洁;庄进飞;林海龙;李素华;徐志伟;陈益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黔药缬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黔药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缬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对缬草挥发油进行抗炎镇痛活性评价.结果:从缬草中分离鉴定了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2.558%.与模型组比较,缬草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GC-MS法可以作为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缬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为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曾宇;杨仟;杨再刚;赵宇红;余邦伟;曾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白及须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以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且利用96孔板对倍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本研究从白及须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2,7-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3)、2-羟基-4,7-二甲氧基菲(4)、militarine(5)、dactylorhin A(6)、天麻素(7).其中,化合物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抗菌作用(MIC8 ~ 128 μg/mL).结论:白及须根富含与白及块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包括2-异丁基苹果酸葡萄糖氧基苄酯以及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的菲类化合物.其中,单菲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白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俞杭苏;代斌玲;钱朝东;丁志山;蒋福升;金波;李美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木蝴蝶降低LDL-C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木蝴蝶降低LDL-C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十六烷酸(2)、木蝴蝶苷A(3)、木蝴蝶苷B(4)、白杨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芸香糖苷(7)、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8)、香叶木素(9)、京尼平苷(10)、异荭草素(11)、槲皮苷(12)、芹菜素(13)、没食子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献敏;李南;杜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动物均进行造模,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以上各组分别灌胃给药30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组织ERα、ERβ、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可降低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ERK、VEGF的表达.

    作者:林妮;邱玉文;官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苦荞BAC文库的构建及BAC末端序列分析

    目的:为了深入挖掘苦荞的基因组信息,筛选与苦荞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麦2号”为材料,参考Peterson等方法通过提取高分子量核DNA,经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苦养基因组BAC文库;随机挑选48个BAC克隆进行序列末端测序.结果:该文库包括30000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123kb,空载率小于1%,覆盖苦荞基因组6.9倍.共得到89条BAC末端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7条(8%)有比对结果.其中,有末端序列与rpoTm2、Trrap、MDR1等已知基因相似,这些基因与DNA锚定,物质跨膜运输和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有关.分析还发现末端序列40G19-F可能是苦荞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结论:苦荞BAC文库构建为今后苦荞基因的克隆及全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长江;宋驰;孙伟;沈奇;石桃雄;陈庆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吴茱萸与伪品臭辣树果实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的果实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对吴茱萸和臭辣树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果实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吴茱萸与臭辣树在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方面均不同,可用所描述的各方面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文为鉴别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作者:张红梅;李国;宋龙;赵志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Kinetic-Turdimetric Aseay,KTA)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5批药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稀释4倍及以上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法可用于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药品中的内毒素,但纳入标准仍需要进行更多工作.

    作者:杨胜富;覃芳;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通城虎的生药鉴定

    目的:建立通城虎生药学鉴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通城虎药材的基原、性状、显微和薄层进行鉴别.结果:通城虎药材的显微组织及粉末特征明显;药材的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检出与马兜铃酸A对照品和通城虎对照药材相应的荧光斑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通城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昌水平;李华;蒋三元;梁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UPLC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UPLC法测定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BTS+快速法评价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50 mm ×2.1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6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58 nm.结果: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均具有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异槲皮苷与芦丁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0%;异槲皮苷、芦丁和紫云英苷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其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57% ~98.84%之间,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更好的对桑叶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夏伯候;周亚敏;皮胜玲;谢嘉驰;许招懂;林丽美;廖端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雌激素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的体外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检测忍冬木层孔菌提取物对雌性幼鼠、去势雌性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及成年雌性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并考察其对成年雌性大鼠子宫、卵巢及乳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在5~ 50 μg/mL时能刺激MCF-7细胞增殖,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在10 ~ 100 μg/mL时能降低E2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体内实验表明30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能增加雌性幼鼠血清E2含量,促进初生雌性幼鼠子宫发育;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240 mg/kg可增加去势雌鼠血清E2、P含量,改善因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子宫萎缩.12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可增加正常成年雌性大鼠血清P含量,120、24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可以增加正常雌性成年大鼠血清E2含量并能调节成年雌性大鼠子宫ERα、ERβ表达.病理检查显示,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对大鼠子宫、卵巢、乳腺等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影响.结论:忍冬木层孔菌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替代雌激素应用的前景.

    作者:胡芳;汪鋆植;武玲;黄文峰;贺海波;闫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渊舒口服液影响分子伴侣HSP70及辅助因子CHIP干预CRS模型鼻窦黏膜炎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时,鼻渊舒口服液对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因子CHIP的影响,从分子伴侣系统角度探索鼻渊舒治疗CRS的机制.方法:140只雄性C57小鼠,每组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克拉霉素阳性对照组及鼻渊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建立CRS模型,以相应药物治疗14 d.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鼻窦黏膜HSP70、CHIP mRNA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鼻窦黏膜HSP70、CHIP蛋白表达及IKK活性.结果:模型组鼻窦黏膜上皮大片坏死脱落,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HSP70及CHIP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p-IKKα/β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中、高剂量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排列较为整齐,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CHIP及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p-IKKα/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鼻渊舒能促进CRS小鼠鼻窦黏膜上皮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分子CHIP表达,增强细胞内蛋白质损伤保护机制,抑制IKK活性及其下游的NF-KB炎症通路有关.

    作者:李辉;付译节;朱天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九节龙的生药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紫金牛科植物九节龙进行生药组织学研究.方法:对九节龙原植物进行形态学描述,显微构造(徒手切片、表皮撕片、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结果:全株各器官均可见细长的非腺毛和腺头为圆形的腺毛;九节龙的根、根茎及茎横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内皮层,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根茎及茎具髓部.结论:九节龙的根、根茎、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可作为九节龙的鉴别特征.

    作者:吴淑英;蔡沓栗;杨成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