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江;宋驰;孙伟;沈奇;石桃雄;陈庆富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种苗分级及结种部位的素花党参种子质量,得到佳种子质量的生长年限、种苗分级及结种部位,为素花党参种子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不同生长年限和种苗分级的素花党参的栽培实验,测定其全株和不同结种部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千粒重、生活力,根据4个种子质量指标差异评价种子质量.结果:一年生种子质量指标均优于二、三年生,但空秕率高、产量低;不同生长年限的种子除生活力外均有极显著差异.一级种苗种子千粒重显著高于二、三级种苗;三级种苗种子质量较差,且种植后党参产量低;不同种苗分级的种子仅千粒重有显著差异.总体上一、三年生中部和二年生上部的种子质量较好,一、二、三年生下部的种子质量较差,不同结种部位的种子质量差异不大.结论:一年生和三级种苗的素花党参不建议留种;二、三年生和一、二级种苗的素花党参及其不同结种部位的种子均能达到素花党参种子质量标准,可以留种.
作者:陈松树;赵致;王华磊;刘红昌;罗权章;石开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玉屏风散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12批玉屏风散样品,确定指纹峰并用对照品随行进行定性和阴性对照随行进行峰归属鉴定,经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确定其对照指纹图谱,并对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建立了由21个共有峰组成的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峰具有特征性,鉴定了其中11个主要的指纹峰,并对全部的共有峰进行了峰归属.结论:该文建立了玉屏风散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全面有效地控制玉屏风散的质量.
作者:张洪坤;周劲松;黄玉瑶;罗国安;潘林燕;陆庆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深入挖掘苦荞的基因组信息,筛选与苦荞品质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麦2号”为材料,参考Peterson等方法通过提取高分子量核DNA,经酶切、连接和转化构建苦养基因组BAC文库;随机挑选48个BAC克隆进行序列末端测序.结果:该文库包括30000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为123kb,空载率小于1%,覆盖苦荞基因组6.9倍.共得到89条BAC末端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7条(8%)有比对结果.其中,有末端序列与rpoTm2、Trrap、MDR1等已知基因相似,这些基因与DNA锚定,物质跨膜运输和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有关.分析还发现末端序列40G19-F可能是苦荞基因组的重复序列.结论:苦荞BAC文库构建为今后苦荞基因的克隆及全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长江;宋驰;孙伟;沈奇;石桃雄;陈庆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疣孢漆斑菌发酵液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疣孢漆斑菌发酵液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分别为cyclo-(Pro-Phe)(1)、cyclo-(4-OH-Pro-Phe)(2)、cyclo-(4-OH-Pro-Leu)(3)、cyclo-(Ala-Pro)(4)、cyclo-(4-methyl-Pro-9-propyl-Gly)(5)、cyclo-(Pro-Gly)(6)、cyclo-(Phe-Gly)(7)、cyclo-(Leu-Leu)(8)、N-乙酰色胺(9)、N-(2-苯乙基)乙酰胺(10)、N-(2-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1)、N-(4-羟基苯乙基)乙酰胺(12)、尿嘧啶(13)、胸腺嘧啶(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康敏;王泽宇;郭大乐;胡佳;周燕;丁立生;邓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紫金牛科植物九节龙进行生药组织学研究.方法:对九节龙原植物进行形态学描述,显微构造(徒手切片、表皮撕片、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结果:全株各器官均可见细长的非腺毛和腺头为圆形的腺毛;九节龙的根、根茎及茎横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内皮层,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根茎及茎具髓部.结论:九节龙的根、根茎、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可作为九节龙的鉴别特征.
作者:吴淑英;蔡沓栗;杨成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一株从雷公藤中分离的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的化学成分及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酶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从Talaromyces wortmannii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ortmannilactone A(1)、(+) brefeldin A(2)、(2E,4R*)-4-hydroxy-4-{(1R*,2S*) 4-oxo-2-[(1E)-6-oxohept-1-en-1-yl] cyclopentyl} but-2-enoic acid(3)、phaseic acid(4)、deacetylisowortmin(5)、talaperoxide C(6)、brevianamide F(7)、cyclo(D-N-methyl-Leu-L-Tip) (8)、大黄素甲醚(9)、大黄酚(10).化合物7显示了中等强度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55 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brevianamide F)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作者:彭程;杨中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20 mg/kg)阳性对照组及黄芩汤低(5 g/kg)、中(10g/kg)、高(20 g/kg)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w后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各剂量组大鼠DAI及血清TNF-α、IL-6、PGE2、NO、IL-1β含量及结肠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降低,体质量、血清IL-4含量及结肠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黄芩汤主要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陈丽;颜春鲁;朱俊燚;雒志义;李高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黑骨藤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将黑骨藤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分离物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实验并测定各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氯仿-甲醇5∶1片段的抗炎作用好,其总黄酮和总皂苷总含量为62.78%.结论:黑骨藤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越高其抗炎作用越强,且总皂苷的抗炎效果可能大于总黄酮.
作者:李慧敏;赵喜玲;李小云;李琪;李娇;熊昱;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皂矾丸阳性组及益髓理血饮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MDS模型,于造模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连续30 d.给药后第31天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骨髓增生程度、病态造血,血清IL-3、TNF-α含量,股骨CD34表达及原始细胞所占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增生程度和骨髓病态造血明显,各给药组骨髓增生和病态造血明显改善;模型组血清IL-3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给药组IL-3含量显著升高(P<0.05),TNF-α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股骨CD34及髓CD45阳性表达(P<0.01),治疗后股骨CD34表达和原始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改善均以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能改善骨髓增生程度和病态造血,升高血清IL-3含量,降低血清TNF-α含量,减少股骨CD34阳性表达,降低股骨原始细胞比例.
作者:黄玉静;熊德上;徐酉华;于洁;宪莹;蔡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酸橙果实类药材中8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和桔皮素)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及6',7'-二羟基香柠檬亭).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8个黄酮类成分与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在6.185~247.4 μg/mL、53.4~2136.9 μg/mL、2.525 ~ 101.0 μg/mL、26.153 ~1046.1 μg/mL、0.9765~38.7μg/mL、0.9825~39.3 μg/mL、1.56~ 62.4 μg/mL、1.485 ~ 59.4 μg/mL、3.17 ~ 126.8 μg/mL、1.035 ~41.4 μg/mL、0.815~32.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74%、103.92%、97.46%、98.76%、103.94%、97.68%、99.74%、104.35%、104.23%、101.60%、103.26%,RSD均小于2.5%(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可为酸橙及其近缘植物果实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邓可众;杨堃;邓敏芝;熊英;詹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β-细辛醚作为石菖蒲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几年研究发展迅速,在抗肿瘤、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效,该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β-细辛醚在提取、检测、药理及其制剂开发方面的内容,尤其是β-细辛醚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等,为全面深入开发石菖蒲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鸥;唐智勇;黄雪梅;张林;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固态发酵炮制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类对中药材成分进行的生化转化过程,具有条件温和、利于下游操作等优点,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该文首先介绍固态发酵炮制中药的起源与历史,随后重点阐述固态发酵炮制在中药脱毒、增效、形成复方,活性成分提取及药用真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固态发酵炮制技术,后对固态发酵炮制中药材的现代化进行展望.
作者:秦晓瑜;李冠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忍冬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品系选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对不同品系忍冬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品系忍冬花蕾和叶片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品系忍冬在叶色、叶形及花蕾大小和颜色四个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品系YTQL-01、ITA-01花蕾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的含量较高;不同品系忍冬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品系忍冬在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边丽华;周洁;于德强;刘伟;耿岩玲;王晓;李圣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川丹参田间多点品比试验研究,优选川丹参新品种.方法:以丹参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获得丹参新品系CDS1、CDS2、CDS3、CDS4、DS5为品比试验品系,以当地大田生产常规品种为对照,于2010、2011年度在川丹参主产区四川中江县石泉乡西眉山和林家沟、集凤镇石垭、合兴乡等5个点开展多点品比试验,从品系的生长周期、性状特征、产量、品质等方面对新品系进行评价.结果:CDS2在两年的多点品比试验中遗传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生育期250~ 270d,出苗早,齐苗快;植株较高;产量位居第一;药材商品性状好,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该新品系于2011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中丹1号”.结论:“中丹1号”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产量高,品质优,生产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青苗;郭俊霞;张美;周先建;舒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新疆巴旦杏仁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20批巴旦杏仁油,使用GC-MS联用仪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建立共有模式,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20批巴旦杏仁油所含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确定了8个共有峰,不同品种巴旦杏仁油相似度均大于0.97,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通过系统聚类20批样品归为2类,与相似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比,聚类分析更能够反映巴旦杏仁油的脂肪酸成分的微小变化.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巴旦杏仁油的质量综合评价.
作者:阿吉姑·阿布都热西提;马依努尔·拜克力;张君萍;希尔艾力·吐尔逊;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的果实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对吴茱萸和臭辣树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果实性状特征、横切面与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研究,以图文形式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吴茱萸与臭辣树在原植物形态、果实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方面均不同,可用所描述的各方面特征进行鉴别.结论:该文为鉴别吴茱萸及其伪品臭辣树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作者:张红梅;李国;宋龙;赵志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木蝴蝶降低LDL-C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十六烷酸(2)、木蝴蝶苷A(3)、木蝴蝶苷B(4)、白杨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芸香糖苷(7)、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8)、香叶木素(9)、京尼平苷(10)、异荭草素(11)、槲皮苷(12)、芹菜素(13)、没食子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献敏;李南;杜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氮形态对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氮形态对药用植物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氮形态对药用植物光合作用、碳氮代谢和养分吸收等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大多数研究发现,混合氮源比单一氮源更有利于药用植物的生长及品质的形成,而适铵硝配比随药用植物种类和生育期不同而不同.
作者:张迪迪;张亚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艾纳香主要形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19个形态指标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形态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艾纳香各形态指标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不同种质间差异较大;各形态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多个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子分析将19个形态指标归属于6个主因子.叶形指数、主干粗、二级分支叶片数、一级分枝叶片数、主干叶片数、健壮叶片重、幼嫩叶片重、老叶片重、一级分枝数、株叶片数等10个形态指标是影响单株叶片总重的主要因子.结论:艾纳香各形态指标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各形态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叶形指数、主干粗、一级分枝数、各类叶片数、各类叶片重等形态指标是影响单株叶片总重的主要因子.
作者:罗夫来;吴垒;谢丙质;叶志宏;赵致;王华磊;罗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选育紫花丹参多倍体新种质.方法:利用秋水仙碱处理紫花丹参叶片进行多倍体诱导,对其多倍体后代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用15 mg/L秋水仙碱浸泡叶片12 h预培养7d的处理具有较好地加倍效果,加倍率达31.67%.对筛选得到的5种多倍体植株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较二倍体都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尤以Y2具应用潜力.结论:通过秋水仙碱诱导获得了紫花丹参多倍体,部分多倍体植株性状变化明显,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
作者:吴顺;葛倩雯;刘肖坷;李昕;胡鑫铭;王元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