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丹参新品种“中丹1号”的多点品比试验研究

李青苗;郭俊霞;张美;周先建;舒光明

关键词:川丹参, 新品种, 中丹1号, 品比
摘要:目的:通过川丹参田间多点品比试验研究,优选川丹参新品种.方法:以丹参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获得丹参新品系CDS1、CDS2、CDS3、CDS4、DS5为品比试验品系,以当地大田生产常规品种为对照,于2010、2011年度在川丹参主产区四川中江县石泉乡西眉山和林家沟、集凤镇石垭、合兴乡等5个点开展多点品比试验,从品系的生长周期、性状特征、产量、品质等方面对新品系进行评价.结果:CDS2在两年的多点品比试验中遗传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生育期250~ 270d,出苗早,齐苗快;植株较高;产量位居第一;药材商品性状好,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该新品系于2011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中丹1号”.结论:“中丹1号”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产量高,品质优,生产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黑骨藤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将黑骨藤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分离物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实验并测定各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氯仿-甲醇5∶1片段的抗炎作用好,其总黄酮和总皂苷总含量为62.78%.结论:黑骨藤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越高其抗炎作用越强,且总皂苷的抗炎效果可能大于总黄酮.

    作者:李慧敏;赵喜玲;李小云;李琪;李娇;熊昱;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Kinetic-Turdimetric Aseay,KTA)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5批药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稀释4倍及以上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法可用于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药品中的内毒素,但纳入标准仍需要进行更多工作.

    作者:杨胜富;覃芳;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物合剂提取纯化过程中不同中间产物补血调经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四物合剂提取纯化过程中不同中间产物补血及调经止痛的功效,以期为其生产工艺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药效学评价基础.方法: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四物合剂项下制备当归-川芎蒸馏液、四物水煎液、四物醇沉上清液、四物醇沉淀样品液,采用乙酰苯肼(APH)-环磷酰胺(CTX)联用构建大鼠血虚模型,观察对其外周血象、脏器指数的影响;采用雌二醇-缩宫素联用构建小鼠痛经模型,观察其对血浆前列腺素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子宫组织丙二醛(MDA)、钙离子(Ca2+)的影响.结果:当归-川芎蒸馏液、四物水煎液、四物醇沉上清液、四物醇沉淀样品液均能显著升高血虚模型大鼠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及肝脏、胸腺指数,四物醇沉上清液能提高血虚大鼠PLT水平,当归-川芎蒸馏液、四物水煎液能显著升高血虚大鼠脾脏指数.当归-川芎蒸馏液、四物水煎液、四物醇沉上清液、四物醇沉淀样品液均能显著升高痛经模型小鼠血浆PGE2,降低血浆PGF2α及子宫组织MDA含量;当归-川芎蒸馏液、四物水煎液、四物醇沉上清液均可显著降低痛经模型小鼠子宫组织Ca2含量.结论:四物合剂提取纯化工艺能较好的保留方中药效成分,发挥补血、调经止痛功效;同时发现被醇沉除去的物质仍具有一定的药效.

    作者:何瑶;周莉江;刘婷婷;傅超美;杨欢;蒋燕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川丹参新品种“中丹1号”的多点品比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川丹参田间多点品比试验研究,优选川丹参新品种.方法:以丹参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获得丹参新品系CDS1、CDS2、CDS3、CDS4、DS5为品比试验品系,以当地大田生产常规品种为对照,于2010、2011年度在川丹参主产区四川中江县石泉乡西眉山和林家沟、集凤镇石垭、合兴乡等5个点开展多点品比试验,从品系的生长周期、性状特征、产量、品质等方面对新品系进行评价.结果:CDS2在两年的多点品比试验中遗传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生育期250~ 270d,出苗早,齐苗快;植株较高;产量位居第一;药材商品性状好,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该新品系于2011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中丹1号”.结论:“中丹1号”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产量高,品质优,生产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青苗;郭俊霞;张美;周先建;舒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荔枝核皂苷对乳腺增生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ERK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未孕雌性SD大鼠,除留正常对照组8只外,其他动物均进行造模,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荔枝核皂苷低剂量组(0.1g/kg)、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0.2 g/kg)和他莫昔芬阳性对照组(4 mg/kg),每组8只.以上各组分别灌胃给药30 d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组织ERα、ERβ、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荔枝核皂苷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ERK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可降低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中ERα、ERK、VEGF的表达.

    作者:林妮;邱玉文;官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居群老鸦瓣核型分析

    目的:明确不同居群老鸦瓣核型差异,为老鸦瓣遗传资源保护和人工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对9个居群老鸦瓣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初步判断9个居群老鸦瓣均为二倍体,其中7个居群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另有2个居群染色体基数x=24,染色体数目为2n=2x =48.老鸦瓣染色体类型有m、sm、st.染色体比值范围在1.88 ~ 2.34之间;不对称系数介于62.99% ~ 71.97%之间;核型有3种类型,包括2A、3A和3B,其中以3B型多,占67%,且2A型为首次发现.结论:不同居群老鸦瓣在核型上存在较大变异.

    作者:邓爱辉;李柯;程银;刘昌羽;郭巧生;朱再标;缪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木蝴蝶降低LDL-C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木蝴蝶降低LDL-C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十六烷酸(2)、木蝴蝶苷A(3)、木蝴蝶苷B(4)、白杨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芸香糖苷(7)、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8)、香叶木素(9)、京尼平苷(10)、异荭草素(11)、槲皮苷(12)、芹菜素(13)、没食子酸(14).结论:其中,化合物2、7~12、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赵献敏;李南;杜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术氮、磷、钾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白术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对白术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含量.结果:一年生白术分别在现蕾期和根茎膨大期有两个养分吸收高峰期,白术所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至地上部分.二年生白术在开花期出现养分吸收高峰期,开花期后白术所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至地下部分.本试验条件下,二年生白术每生产100 kg根茎产品需要吸收N 2.65 kg、P2O5 0.91 kg、K2O 2.16 kg.结论:在施好底肥的基础上,一年生白术要加强现蕾期和根茎膨大期两个阶段的追肥措施,二年生白术则要加强开花期的追肥措施.

    作者:张美德;吴德洲;艾伦强;王华;何银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通城虎的生药鉴定

    目的:建立通城虎生药学鉴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通城虎药材的基原、性状、显微和薄层进行鉴别.结果:通城虎药材的显微组织及粉末特征明显;药材的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检出与马兜铃酸A对照品和通城虎对照药材相应的荧光斑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通城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昌水平;李华;蒋三元;梁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株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一株从雷公藤中分离的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的化学成分及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酶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从Talaromyces wortmannii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ortmannilactone A(1)、(+) brefeldin A(2)、(2E,4R*)-4-hydroxy-4-{(1R*,2S*) 4-oxo-2-[(1E)-6-oxohept-1-en-1-yl] cyclopentyl} but-2-enoic acid(3)、phaseic acid(4)、deacetylisowortmin(5)、talaperoxide C(6)、brevianamide F(7)、cyclo(D-N-methyl-Leu-L-Tip) (8)、大黄素甲醚(9)、大黄酚(10).化合物7显示了中等强度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55 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brevianamide F)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作者:彭程;杨中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黔药缬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黔药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技术提取缬草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对缬草挥发油进行抗炎镇痛活性评价.结果:从缬草中分离鉴定了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2.558%.与模型组比较,缬草挥发油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GC-MS法可以作为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分析方法.缬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为缬草的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曾宇;杨仟;杨再刚;赵宇红;余邦伟;曾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红花查尔酮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分析表达及HSYA动态累积关系

    目的:克隆红花中查耳酮异构酶(Chalcone-flavonone isomerase,CHI)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开花1~7d CHI表达量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含量分析,为红花中CHI功能验证、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CHI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CHI特性,使用Real-time PCR检测红花开花1~7 d CHI的相对表达量,HPLC检测HSYA动态累积的百分含量,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克隆获得红花CHI序列全长,检测得到红花开花1 ~7 d CHI的相对表达量及HSYA动态累积的百分含量.CHI表达量及HSYA动态累积百分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 d逐渐升高,在第4天达到高峰,第5~7天急剧降低.结论:此研究可为红花中CHI功能验证、黄酮类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陈翠平;裴瑾;吴沂芸;任超翔;陈江;刘薇;吴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水蛭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水蛭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的PT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地奥司明片,0.9g/次,2次/d;观察组给予脉血康胶囊,0.75 g/次,3次/d;1月为1疗程,持续治疗4个月.分别于治疗1、2、4月后测量患肢小腿的周径差(CP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Villalta评分并空腹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HSR、MSR、LSR、PV)和凝血功能(APTF、TT、D-Di)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4个月后CP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Villalt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HSR、MSR、LSR、PV和凝血指标APTT、TT、D-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蛭素能有效缓解PTS患者水肿程度,降低Villalta评分,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延长凝血时间并减少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光唯;来集富;卢惟钦;蒋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PLC法同时分析酸橙果实类药材中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酸橙果实类药材中8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和桔皮素)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及6',7'-二羟基香柠檬亭).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8个黄酮类成分与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在6.185~247.4 μg/mL、53.4~2136.9 μg/mL、2.525 ~ 101.0 μg/mL、26.153 ~1046.1 μg/mL、0.9765~38.7μg/mL、0.9825~39.3 μg/mL、1.56~ 62.4 μg/mL、1.485 ~ 59.4 μg/mL、3.17 ~ 126.8 μg/mL、1.035 ~41.4 μg/mL、0.815~32.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74%、103.92%、97.46%、98.76%、103.94%、97.68%、99.74%、104.35%、104.23%、101.60%、103.26%,RSD均小于2.5%(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可为酸橙及其近缘植物果实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邓可众;杨堃;邓敏芝;熊英;詹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以提高绞股蓝总皂苷的利用率.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以得率和包封率为指标综合评价制备工艺,筛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后的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为:绞股蓝总皂苷与γ-环糊精(γ-CD)的质量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h,γ-CD与水的用量比为1∶30 (g/mL).通过该工艺制备的包合物胶囊中绞股蓝总皂苷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百分率达65.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γ-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为工业化生产绞股蓝总皂苷包合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荣华;钟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渊舒口服液影响分子伴侣HSP70及辅助因子CHIP干预CRS模型鼻窦黏膜炎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时,鼻渊舒口服液对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因子CHIP的影响,从分子伴侣系统角度探索鼻渊舒治疗CRS的机制.方法:140只雄性C57小鼠,每组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克拉霉素阳性对照组及鼻渊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建立CRS模型,以相应药物治疗14 d.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鼻窦黏膜HSP70、CHIP mRNA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鼻窦黏膜HSP70、CHIP蛋白表达及IKK活性.结果:模型组鼻窦黏膜上皮大片坏死脱落,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HSP70及CHIP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p-IKKα/β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中、高剂量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排列较为整齐,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CHIP及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p-IKKα/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鼻渊舒能促进CRS小鼠鼻窦黏膜上皮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分子CHIP表达,增强细胞内蛋白质损伤保护机制,抑制IKK活性及其下游的NF-KB炎症通路有关.

    作者:李辉;付译节;朱天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肘后备急方》中“菖蒲”的来源考证及应用探讨

    通过查阅古今药学典籍及地方史志,对《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的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并探讨该书处方中“菖蒲”的应用机理.根据文献资料初步认定《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基原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但不能排除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可能性.在《肘后备急方》中多取“菖蒲”开窍醒神、除湿健胃、辟秽、益智之功,用于治疗惊痫、昏厥、耳科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明确《肘后备急方》中的药材原植物来源及组方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其中的良方,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彭伟文;王珠强;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提取溶剂对独一味溶出成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对独一味溶出成分的影响.方法:运用LC-MS/MS技术,针对独一味药材,结合色谱峰比对、潜在药源性成分筛选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药材溶出成分的影响;建立同步定量分析方法,对药材中绿原酸、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7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甲醇、水饱和正丁醇、75%甲醇和50%甲醇能够较为广泛地提取出独一味中的大多数化合物,对所关注的成分有着较高的提取效率.结论:该研究为独一味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吴亮;徐立;李璘;王佳颖;丁宁;余丹;唐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品系忍冬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比较分析

    目的:为忍冬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品系选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对不同品系忍冬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品系忍冬花蕾和叶片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品系忍冬在叶色、叶形及花蕾大小和颜色四个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品系YTQL-01、ITA-01花蕾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的含量较高;不同品系忍冬外观性状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结论:不同品系忍冬在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边丽华;周洁;于德强;刘伟;耿岩玲;王晓;李圣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及干燥模型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条件对板桥党参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质量的影响,确定干燥工艺并建立干燥模型.方法:研究不同风温(40、50、60和70℃)、切片厚度(1、2、3和4mm)和风速(8、10、12和14m/s)对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曲线的影响,以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为指标,确定干燥工艺;并将干燥曲线试验数据与所选4个干燥模型进行拟合,以确定系数(R2)、卡方(x2)及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干燥模型.结果:风温、切片厚度和风速的改变都会导致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曲线的变化,但风温的影响为显著,在试验条件下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和干燥时间分别在20.33% ~ 28.26%、2.65 ~ 3.25和180 ~ 510min之间.所选4个干燥模型中Modified Page模型与干燥曲线数据拟合度高,有大的平均R2(0.9993)、小的平均x2(0.00022)及较小的RMSE(0.01066).结论:综合考虑党参多糖含量、复水比及干燥时间,确定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工艺条件为风温60℃、切片厚度2mm、风速12m/s;在风温40 ~ 70℃、切片厚度1~4mm、风速8~14m/s条件下,板桥党参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模型为Modified Page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有效预测板桥党参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作者:张建;赵武奇;肖旭霖;黄小丽;吴忠;赵雪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