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丹参新品种“中丹1号”的多点品比试验研究

李青苗;郭俊霞;张美;周先建;舒光明

关键词:川丹参, 新品种, 中丹1号, 品比
摘要:目的:通过川丹参田间多点品比试验研究,优选川丹参新品种.方法:以丹参种质资源中系统选育获得丹参新品系CDS1、CDS2、CDS3、CDS4、DS5为品比试验品系,以当地大田生产常规品种为对照,于2010、2011年度在川丹参主产区四川中江县石泉乡西眉山和林家沟、集凤镇石垭、合兴乡等5个点开展多点品比试验,从品系的生长周期、性状特征、产量、品质等方面对新品系进行评价.结果:CDS2在两年的多点品比试验中遗传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生育期250~ 270d,出苗早,齐苗快;植株较高;产量位居第一;药材商品性状好,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该新品系于2011年通过田间技术鉴定,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名为“中丹1号”.结论:“中丹1号”遗传性状稳定一致,产量高,品质优,生产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同时分析酸橙果实类药材中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酸橙果实类药材中8个黄酮类成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素、橙皮素、川陈皮素和桔皮素)和3个香豆素类成分(水合橙皮内酯、马尔敏及6',7'-二羟基香柠檬亭).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8个黄酮类成分与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在6.185~247.4 μg/mL、53.4~2136.9 μg/mL、2.525 ~ 101.0 μg/mL、26.153 ~1046.1 μg/mL、0.9765~38.7μg/mL、0.9825~39.3 μg/mL、1.56~ 62.4 μg/mL、1.485 ~ 59.4 μg/mL、3.17 ~ 126.8 μg/mL、1.035 ~41.4 μg/mL、0.815~32.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4.74%、103.92%、97.46%、98.76%、103.94%、97.68%、99.74%、104.35%、104.23%、101.60%、103.26%,RSD均小于2.5%(n=6).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可为酸橙及其近缘植物果实类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邓可众;杨堃;邓敏芝;熊英;詹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肘后备急方》中“菖蒲”的来源考证及应用探讨

    通过查阅古今药学典籍及地方史志,对《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的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并探讨该书处方中“菖蒲”的应用机理.根据文献资料初步认定《肘后备急方》中的“菖蒲”基原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但不能排除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可能性.在《肘后备急方》中多取“菖蒲”开窍醒神、除湿健胃、辟秽、益智之功,用于治疗惊痫、昏厥、耳科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明确《肘后备急方》中的药材原植物来源及组方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其中的良方,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作者:彭伟文;王珠强;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白术氮、磷、钾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白术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对白术不同生育期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量及氮、磷、钾含量.结果:一年生白术分别在现蕾期和根茎膨大期有两个养分吸收高峰期,白术所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至地上部分.二年生白术在开花期出现养分吸收高峰期,开花期后白术所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至地下部分.本试验条件下,二年生白术每生产100 kg根茎产品需要吸收N 2.65 kg、P2O5 0.91 kg、K2O 2.16 kg.结论:在施好底肥的基础上,一年生白术要加强现蕾期和根茎膨大期两个阶段的追肥措施,二年生白术则要加强开花期的追肥措施.

    作者:张美德;吴德洲;艾伦强;王华;何银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提取溶剂对独一味溶出成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溶剂对独一味溶出成分的影响.方法:运用LC-MS/MS技术,针对独一味药材,结合色谱峰比对、潜在药源性成分筛选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考察不同提取溶剂对药材溶出成分的影响;建立同步定量分析方法,对药材中绿原酸、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7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甲醇、水饱和正丁醇、75%甲醇和50%甲醇能够较为广泛地提取出独一味中的大多数化合物,对所关注的成分有着较高的提取效率.结论:该研究为独一味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吴亮;徐立;李璘;王佳颖;丁宁;余丹;唐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石菖蒲β-细辛醚研究进展

    β-细辛醚作为石菖蒲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几年研究发展迅速,在抗肿瘤、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效,该文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β-细辛醚在提取、检测、药理及其制剂开发方面的内容,尤其是β-细辛醚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等,为全面深入开发石菖蒲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鸥;唐智勇;黄雪梅;张林;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陇西不同气候区域黄芪育苗模式筛选试验研究

    目的:总结出黄芪适宜育苗环境区域,筛选出不同气候区域适宜育苗模式.结果:黄芪在不同气候区域育苗,其产量和质量表现排序为湿润区>半湿润区>灌溉区>冷凉干旱区>温和半干旱区>温和干旱区;不同育苗模式处理间,地膜育苗优于露地育苗.结论:在陇西自然条件下,黄芪育苗适宜区域为半湿润、湿润区和灌溉区,其次为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的冷凉干旱区;地膜育苗,冷凉干旱区5.0cm口径打孔育苗模式佳,半湿润、湿润区和灌溉区7.5cm口径打孔育苗模式佳.

    作者:管青霞;李城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九节龙的生药组织学研究

    目的:对紫金牛科植物九节龙进行生药组织学研究.方法:对九节龙原植物进行形态学描述,显微构造(徒手切片、表皮撕片、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结果:全株各器官均可见细长的非腺毛和腺头为圆形的腺毛;九节龙的根、根茎及茎横切面均可见明显的内皮层,且内皮层凯氏点明显;根茎及茎具髓部.结论:九节龙的根、根茎、茎、叶中脉的横切面显微构造及粉末特征可作为九节龙的鉴别特征.

    作者:吴淑英;蔡沓栗;杨成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通城虎的生药鉴定

    目的:建立通城虎生药学鉴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通城虎药材的基原、性状、显微和薄层进行鉴别.结果:通城虎药材的显微组织及粉末特征明显;药材的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检出与马兜铃酸A对照品和通城虎对照药材相应的荧光斑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通城虎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昌水平;李华;蒋三元;梁志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煮散与饮片煎煮效率的对比研究Ⅰ.部分根和根茎类、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

    目的:对比研究根和根茎类药材及花、叶、全草类药材煮散与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味根和根茎类药材、4味花类药材、2味叶类药材及2味全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结果:煮散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 min),两者的差异主要由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决定.结论:饮片制成煮散,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从药学角度来看,煮散可以节约大量药材,有利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玉雯;仝小林;王菲;刘起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渊舒口服液影响分子伴侣HSP70及辅助因子CHIP干预CRS模型鼻窦黏膜炎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时,鼻渊舒口服液对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因子CHIP的影响,从分子伴侣系统角度探索鼻渊舒治疗CRS的机制.方法:140只雄性C57小鼠,每组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克拉霉素阳性对照组及鼻渊舒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建立CRS模型,以相应药物治疗14 d.HE染色观察鼻窦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鼻窦黏膜HSP70、CHIP mRNA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鼻窦黏膜HSP70、CHIP蛋白表达及IKK活性.结果:模型组鼻窦黏膜上皮大片坏死脱落,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HSP70及CHIP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p-IKKα/β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鼻渊舒中、高剂量组鼻窦黏膜上皮修复较好,排列较为整齐,慢性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CHIP及HSP70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p-IKKα/β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鼻渊舒能促进CRS小鼠鼻窦黏膜上皮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鼻窦黏膜上皮分子伴侣HSP70及其辅助分子CHIP表达,增强细胞内蛋白质损伤保护机制,抑制IKK活性及其下游的NF-KB炎症通路有关.

    作者:李辉;付译节;朱天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肘后备急方》熨剂的运用探讨

    对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熨剂疗法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肘后备急方》中所含熨剂的方剂共26首,其中卷一含6剂、卷二含3剂、卷三含3剂、卷四含4剂、卷五含7剂、卷六含2剂、卷八含1剂,仅卷七中不含熨剂.《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熨剂治疗急症的方法,对现代急症医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取其精髓,将熨剂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服务于社会.

    作者:胡莹;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黑骨藤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成分.方法:将黑骨藤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层析法进行分离.将各分离物进行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肿胀实验并测定各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黑骨藤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氯仿-甲醇5∶1片段的抗炎作用好,其总黄酮和总皂苷总含量为62.78%.结论:黑骨藤分离物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越高其抗炎作用越强,且总皂苷的抗炎效果可能大于总黄酮.

    作者:李慧敏;赵喜玲;李小云;李琪;李娇;熊昱;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株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一株从雷公藤中分离的踝节菌属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的化学成分及抗单胺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酶标法测定化合物的抗单胺氧化酶活性.结果:从Talaromyces wortmannii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wortmannilactone A(1)、(+) brefeldin A(2)、(2E,4R*)-4-hydroxy-4-{(1R*,2S*) 4-oxo-2-[(1E)-6-oxohept-1-en-1-yl] cyclopentyl} but-2-enoic acid(3)、phaseic acid(4)、deacetylisowortmin(5)、talaperoxide C(6)、brevianamide F(7)、cyclo(D-N-methyl-Leu-L-Tip) (8)、大黄素甲醚(9)、大黄酚(10).化合物7显示了中等强度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55 μ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brevianamide F)的单胺氧化酶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作者:彭程;杨中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Kinetic-Turdimetric Aseay,KTA)定量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5批药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稀释4倍及以上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法可用于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药品中的内毒素,但纳入标准仍需要进行更多工作.

    作者:杨胜富;覃芳;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雌激素替代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的体外雌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作用;检测忍冬木层孔菌提取物对雌性幼鼠、去势雌性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含量及成年雌性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并考察其对成年雌性大鼠子宫、卵巢及乳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在5~ 50 μg/mL时能刺激MCF-7细胞增殖,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在10 ~ 100 μg/mL时能降低E2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体内实验表明30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能增加雌性幼鼠血清E2含量,促进初生雌性幼鼠子宫发育;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240 mg/kg可增加去势雌鼠血清E2、P含量,改善因雌激素缺乏而导致的子宫萎缩.12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可增加正常成年雌性大鼠血清P含量,120、240 mg/kg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可以增加正常雌性成年大鼠血清E2含量并能调节成年雌性大鼠子宫ERα、ERβ表达.病理检查显示,忍冬木层孔菌醇提物对大鼠子宫、卵巢、乳腺等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影响.结论:忍冬木层孔菌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替代雌激素应用的前景.

    作者:胡芳;汪鋆植;武玲;黄文峰;贺海波;闫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居群老鸦瓣核型分析

    目的:明确不同居群老鸦瓣核型差异,为老鸦瓣遗传资源保护和人工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对9个居群老鸦瓣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初步判断9个居群老鸦瓣均为二倍体,其中7个居群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另有2个居群染色体基数x=24,染色体数目为2n=2x =48.老鸦瓣染色体类型有m、sm、st.染色体比值范围在1.88 ~ 2.34之间;不对称系数介于62.99% ~ 71.97%之间;核型有3种类型,包括2A、3A和3B,其中以3B型多,占67%,且2A型为首次发现.结论:不同居群老鸦瓣在核型上存在较大变异.

    作者:邓爱辉;李柯;程银;刘昌羽;郭巧生;朱再标;缪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紫花丹参多倍体的初步诱导

    目的:选育紫花丹参多倍体新种质.方法:利用秋水仙碱处理紫花丹参叶片进行多倍体诱导,对其多倍体后代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用15 mg/L秋水仙碱浸泡叶片12 h预培养7d的处理具有较好地加倍效果,加倍率达31.67%.对筛选得到的5种多倍体植株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较二倍体都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尤以Y2具应用潜力.结论:通过秋水仙碱诱导获得了紫花丹参多倍体,部分多倍体植株性状变化明显,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

    作者:吴顺;葛倩雯;刘肖坷;李昕;胡鑫铭;王元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艾纳香主要形态指标比较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目的:对艾纳香主要形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19个形态指标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形态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艾纳香各形态指标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不同种质间差异较大;各形态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多个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子分析将19个形态指标归属于6个主因子.叶形指数、主干粗、二级分支叶片数、一级分枝叶片数、主干叶片数、健壮叶片重、幼嫩叶片重、老叶片重、一级分枝数、株叶片数等10个形态指标是影响单株叶片总重的主要因子.结论:艾纳香各形态指标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各形态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叶形指数、主干粗、一级分枝数、各类叶片数、各类叶片重等形态指标是影响单株叶片总重的主要因子.

    作者:罗夫来;吴垒;谢丙质;叶志宏;赵致;王华磊;罗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蒙药野兔心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蒙药野兔心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野兔心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17种氨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990,各氨基酸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6% ~ 102%之间,RSD均小于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野兔心中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籍学伟;高文军;肖云峰;王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金铁锁不定根培养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的培养基与碳源、激素及浓度对金铁锁不定根增殖的影响,建立金铁锁不定根快速增殖体系.方法:以培养的金铁锁不定根组织块为材料,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待40d时,对其不定根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进行测定与分析,从而筛选金铁锁不定根较优的离体培养条件.结果:金铁锁不定根在MS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且生物量增长多;在MS+ 1.0mg/L IBA、MS+ 1.0mg/L KT和MS+0.5mg/L NAA+0.5mg/L KT的3种培养基中培养金铁锁不定根,其效果较优.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30g/L白砂糖,金铁锁不定根生物量的积累较为理想,而加入葡萄糖的MS培养基不利于金铁锁不定根的生长.结论:试验所得不定根培养技术条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金铁锁不定根,可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作者:李斌;韩国伟;唐军荣;尹丽莎;陈杰;张俊国;辛培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