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原;石鑫;邹翔;季宇彬
目的:建立基于PCR的半夏水煎液中半夏药材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通过PCR技术,对半夏水煎液中半夏ITS区进行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建立半夏药材质量百分比和PCR扩增产物量的对应关系:另外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普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种方法都能够实现对半夏药材含量的准确定量,但使用普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法的标准曲线线性更好(r=0.9943).结论:使用普通PCR技术可以实现半夏水煎液中半夏药材的定量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该研究首次实现了基于PCR技术的水煎液中原药材的定量检测.
作者:吴成丽;陈蓉;王巍;秦少容;余佳文;唐卓;邓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东唐松草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岩白菜素(1)、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m-1,3-propandiol(2)、4-(2-羟乙基)-2-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meliasendanin D(4)、2-(4-羟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5)、常春藤苷C(6)、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7)、β-谷甾醇(8)、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2S,24Z)-cycloart-24-en-3β,22,30-tetraol-26-O-β-D-glucopyranoside(9)、3-O-β-D-quinov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4)-β-D-fucopyranosyl(22S,24Z)-cycloart-24-en-3β,22,26-triaol-26-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肖敏;焦豪妍;张玉波;王国才;张现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鳖甲生、制品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制备鳖甲生、制品的氨基酸样品溶液,以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C18色谱柱,梯度洗脱.结果:18种氨基酸在38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鳖甲生、制品中检出的16种氨基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43% ~ 110.69%之间,RSD在0.76% ~5.89%之间(n=6).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测定鳖甲生、制品的氨基酸含量.
作者:廖彭莹;周利琴;廖丹葵;孙丽霞;孙建华;韦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碱的含量,为槟榔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传统槟榔切片和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含量.结果: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槟榔切制饮片,是其1.88倍.由于槟榔坚硬致密,不易润透,传统多采用清水浸泡与淋润相结合的方法软化,浸泡时间较长;又由于槟榔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故传统方法软化槟榔,易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流失,甚至腐烂,影响饮片质量;而且费水费工、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提高成本.结论:建议槟榔在产地加工时趁鲜切制成片.
作者:徐常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芩百清肺浓缩丸含药血清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RAW264.7细胞NLRP3炎性体及IL-1β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芩百清肺浓缩丸含药血清组.常规培养RAW264.7细胞、肺炎支原体菌株,制备芩百清肺浓缩丸含药血清,用10 MOI MP感染RAW264.7细胞,分别于8、16、24 h收集细胞.FQ-PCR检测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 p20 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P感染RAW264.7细胞后8、16、24 h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感染后16、24 h NLRP3、ASC、Caspase-1 p20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05或P<0.01);感染后24 h细胞上清液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芩百清肺浓缩丸含药血清可显著下调MP感染RAW264.7细胞16、24 h NLRP3、ASC、Caspase-1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显著降低感染后24 h NLRP3、ASC、Caspase-1p20蛋白表达和细胞上清液IL-1β的分泌(P <0.05或P<0.01).结论:芩百清肺浓缩丸抗肺炎支原体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炎性体表达有关.
作者:张涵;索绪斌;张云凌;马晶;张树明;许庆瑞;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PCO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达英-35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祛瘀汤进行辅助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LH、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卵巢体积、卵泡数目、RI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或降低,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祛瘀汤联合达英-35治疗PCOS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达英-35.
作者:刘昕媛;谭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期对川芎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川芎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彭山种植的川芎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分析川芎各时期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分配情况.结果:移栽期影响川芎倒苗后的生长发育,且倒苗时间与移栽时间正相关;次年1月份,干物质向地下部分转移;2月份,干物质向地上部分转移;3~4月份干物质再次向地下部分转移.适宜的移栽期可使川芎在生长前期生物量积累较多,后期分配到根茎的比例较高,从而获得高产.结论:移栽期会影响川芎生长发育及生长过程中各部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建议移栽期以8月31日左右为宜,并在川芎生长初期多施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肥料,在第二年茎叶生长期增施促进根茎生长的肥料以获得高产.
作者:梁琴;陈兴福;李胜;张俊;彭世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GC-MS法研究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装置提取东北刺人参根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东北刺人参根挥发油提取率为0.83%,从挥发油中分离出了105种组分,鉴定出了78个组分,占分离物质的94.0%.主要成分包括α-蒎烯(8.78%)、β-蒎烯(8.94%)、反式-β-罗勒烯(2.82%)、乙酸龙脑酯(1.04%)、γ-衣兰油烯(5.11%)、反式橙花叔醇(17.85%)、毕澄茄油烯醇(3.60%)、愈创木醇(3.32%)、桉油烯醇(4.58%)、τ-杜松醇(13.10%)、布黎醇(4.37%)等.结论:采用极性色谱柱分离挥发油可以获得更多的组分信息.
作者:陈萍;张吉波;王建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银翘解毒汤辅助治疗儿童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中医院及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8例水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阿昔洛韦片及西咪替丁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银翘解毒汤辅助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痒时间、基本结痂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疱疹痊愈时间主要分布于第2~3天(40.51%),对照组主要分布于第6~7天(41.77%),观察组患儿的疱疹痊愈时间分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血清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65.82%)显著高于对照组(49.37%)(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3%)高于对照组(94.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6%)显著低于对照组(20.25%)(P<0.05).结论:银翘解毒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儿童水痘能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任玉梅;姚自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选黄马缓释喷雾膜剂的基质组成,测定体外释放度及透皮性能,考察其释药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聚乙烯醇(PVA17-88)、乙醇和甘油的用量为因素,以成膜性能、士的宁和盐酸小檗碱在8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确定优基质处方组成;用Franz扩散池法测定体外释放度及体外透皮渗透率.结果:优选得到的优基质处方为PVA17-88 5%,乙醇15%,甘油6%;黄马缓释喷雾膜剂的成膜性能较好,8h内的体外释放良好,具有一级动力学特征.结论:该喷雾膜剂处方和制备工艺可行;制剂可以喷涂均匀,药物释放缓慢,成膜后对溃疡面具保护作用,对创面刺激性小;药膜的黏附性、柔韧性均较好.
作者:高倩;刘新;杨敏;刘梅;陈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对《本草纲目》引据《肘后备急方》的署录方式、内容考实、药物品种和文献特点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充分说明李时珍对葛洪医药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和科学的,《肘后备急方》为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医药内涵,该文还对《本草纲目》引据《肘后备急方》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讨论.
作者:王剑;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该复方中其他药物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对照品及复方葛根桂枝汤提取物,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葛根素与复方桂枝葛根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提示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体内停留时间比葛根素对照品长,达峰时间稍微缩短,吸收加快.结论:复方桂枝葛根汤中复杂成分的存在能影响其有效成分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作者:吴惠妃;邓继锋;杨雄健;刘志立;全世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阐明土茯苓的加工炮制机理,为土茯苓加工炮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来源考证、采收时间、产地加工、炮制和饮片规格5个方面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采收与品质相关性、产地加工加热处理与否、是否去皮、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加工与饮片规格相关性等方面研究存在不足.结论:建议今后加强相关方面研究,丰富饮片形式,促使产地鲜切饮片合法化,实施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从源头确保饮片质量.
作者:杨俊杰;陆兔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张锡纯自制方中大剂量用药组方情况较为普遍,占汤方总数的36.4%,占所用药物总数的60.7%,运用大剂量药物组方占自制方总数的85.1%.张氏大剂量用药组方体现的胜病为要、不拘剂量、法度严谨、顾盼周全、用药精简、功专力宏,注重食疗、举重若轻等主要规律值得借鉴.
作者:朱云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大蓟、小蓟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冰冻切片、粉末制片对大蓟、小蓟的茎、叶横切面组织显微结构及粉末显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大蓟、小蓟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可从茎及叶维管束排列紧密程度来进行区分;粉末的显微特征可从多细胞非腺毛的细胞个数来进行区分.结论:上述显微特征可作为大蓟、小蓟的显微鉴定依据.
作者:梁鹂;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对环磷酰胺化疗荷瘤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肉瘤S180移植性肿瘤模型,24 h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及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低、中、高剂量+CTX组.各组接种肿瘤细胞24 h后开始用药,1次/d,连续10 d.分别检测溶血素、碳粒廓清速率、体温及外周血cAMP/cGMP、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处死小鼠,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TX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外周血cAMP/cGMP、血小板计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比例升高(P<0.05).与CTX组比较,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CD4 +/CD8+比值、外周血cAMP/cGMP、血小板计数和骨髓有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CD8+T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能拮抗化疗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计小清;孔令娟;刘岩;赵印涛;高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优化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为考察因素,以成型巴布剂的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综合感官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跌打祛风膏的基质处方.结果:跌打祛风膏佳基质处方为聚丙烯酸钠NP-700∶高岭土∶甘羟铝∶酒石酸=30∶30∶1∶0.3.结论:按优化基质处方制备的跌打祛风膏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黏着力良好、剥离无残留、使用方便,该处方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周艳;黄志辉;区展龙;吴雪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茅苍术生品和麸炒品对胃溃疡大鼠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方法:以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及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三叶因子2(TFF2)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中EGF和TFF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中EGF和TFF2的蛋白表达.结果:茅苍术能够明显升高血清及胃组织中EGF和TFF2的含量,上调胃组织中EGF和TFF2mRNA的表达和二者的蛋白表达量,麸炒品的作用优于生品.结论:麸炒能增强茅苍术对乙酸致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艳;才谦;贾天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茅苍术种子醇溶性内源性抑制物的存在及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茅苍术种子醇提液(0、0.1、0.2、0.4g/mL)处理油菜种子,并测定油菜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和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茅苍术种子醇提液能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胚根的生长,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更明显,各处理组发芽率依次为90%、64%、35%、9%.并能够直接抑制过氧化氧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间接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茅苍术种子中含有内源性抑制物质,这可能是导致茅苍术出苗率不高,幼苗长势缓慢的原因之一.
作者:侯皓然;巢建国;谷巍;李孟洋;陆奇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三脉菝葜根茎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三脉菝葜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4-yl β-D-glucopyranoside(1)、(-)-8'-epilyoniresin-4-yl β-glucopyrano-side(2)、(+)-lyoniresin-4'-yl β-glucopyranoside(3)、(-)-南烛木树脂酚-2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南烛木树脂酚(5)、淫羊藿醇A2(6)、淫羊藿醇A2-4-O-β-D-吡喃葡萄糖苷(7)、75,7'S,8R,8'R-淫羊藿醇A2-9-O-β-D-吡喃葡萄糖苷(8)、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菝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余江丽;朱根华;梁芳;刘敏;刘星;李风琴;黄慧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