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探讨

蔡爱民;慕学荣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锻炼, 早期
摘要: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脑卒中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故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探讨.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诱导气道粘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NE)引起气道粘蛋白(MUC)分泌增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动物采用气管内一次性给予后每日雾化小剂量NE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C组在每次NE前预先给予EGFR拮抗剂BIBX1522.上述处理2周后于第3周取实验动物肺组织,分别行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测定杯状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气道杯状细胞数和MUC5AC、EGFR的表达强度与A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NE可通过气道上皮EGFR的活化使杯状细胞数目增加及MUC5AC过度生成,提示EGFR在气道粘液高分泌过程中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杨捷;周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影响脑梗塞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了解影响新疆地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理对照研究对新疆地区的99名患者(少数民族患者28人),其中病例组为有脑梗死者47人,对照组为非脑梗死者52人,进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以及对引起脑梗死的其他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均65.96%,内膜增厚率为57.4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粥样斑的侧向符合率达63.83%.病例组多普勒的特点:颅外颈动脉血流参数中,MIN明显减慢,RI增高,内径增宽.本研究对其他与脑梗死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增厚,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成民;焦述江;黄雪玲;王曼丽;鄢萍;林郁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0例临床及X线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男7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青壮年72例.67例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症状:腰痛放射性腿痛100例,左下肢放射性麻痛28例,右下肢放射性麻痛60例,双下肢麻痛12例;腹压增加疼痛加剧者71例,间歇跛行66例,有侧卧屈腿或仰卧屈腿7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2例,查体:跛行78例,腰椎曲度变直,侧弯畸形70例,前屈受限78例,后伸受限22例,腰侧弯引起腿痛78例,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82例,直腿抬高阳性84例,腱腱抬高阳性28例,加强试验阳性及坐骨神经行程有固定压痛占94例,足部肌力减退占79例,患肢小腿及足踝有感觉障碍92例,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81例,截瘫2例.

    作者:宋文会;孙秀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布加氏综合征治疗现状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亦称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是由于肝静脉(HV)或下腔静脉(IVC)肝段阻塞性病变引起的肝脾大、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门脉高压症候群.现代医学研究认为BCS病因主要有血液疾病、感染、囊肿、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栓形成等[1].在我国山东、河南、安徽和苏北等地,本病有较高发病率,病理主要以肝段下腔静脉病变为主;而在欧美国家,多由于肝静脉血栓阻塞引起.根据BCS阻塞部位和严重程度,可将BCS分为四型.Ⅰ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主肝静脉通畅或部分通畅;Ⅱ型,下腔静脉长节段狭窄,主肝静脉节段性闭塞;Ⅲ型,下腔静脉短节段闭塞,主肝静脉闭塞伴或不伴肝短静脉代偿性扩张;Ⅳ型,下腔静脉病变伴上腔静脉阻塞.以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治疗BCS的临床经验为依据,目前正在开展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根治术、转流术、介入治疗和肝移植术.溶栓治疗通常在首次发病24-72h内早期应用,应用范围较窄.本文就其它四种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尹磊;李慧;王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带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皮瓣中,97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飞;吴水培;申屠刚;俞立新;王胜华;金浙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声带息肉摘除术的麻醉体会

    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五官科一种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短,但短时间内要求麻醉深(达到手术期三级),如果行气管插管全麻不但麻醉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我们总结采用静脉异丙酚加氟芬合剂麻醉配合表面麻醉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共40例,麻醉安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琛;王小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干下型室缺的超声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缺的超声征象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干下型室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大动脉短轴切面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室缺.分流束宽6.60±1.14mm,流速5.17±1.10m/s.分流量Qp:Qs为1.58±0.46.4例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伴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采用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6例为肺动脉纵切口,2例为右室切口.术中测量肺动脉压55.67±5.69mmHg.手术存活率100%,无残余分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大动脉短轴彩超多普勒检查利于干下型室缺的诊断.外科治疗建议早期手术,采用肺动脉纵向切口修补室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曾勇;任华;刘洪生;芮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出血护理体会

    1999年-2002年我科共收治脑出血患者300人,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0人中,男201人,女99人,年龄45-80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90人,肢体偏瘫54人,意识障碍及昏迷54,治愈率40%,死亡率60%.病因:我县处于高寒牧业地区,平素饮食以高脂肪为主,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是脑出血常见的病因.

    作者:李玲;文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分析

    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约3倍于总人口的患病率,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低血糖症,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诊断与救治,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分析如下.

    作者:张立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利多卡因凝胶气管内表麻对抑制气管刺激反应的观察

    颅内肿瘤切除术要求麻醉平稳.术毕拔管时不要呛咳,以免增加出血量,甚至使本已止血的小血管再破裂出血.避免呛咳以防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而气管插管全麻术毕麻醉减浅时,常因导管刺激出现呛咳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利多卡因凝胶气管内表面麻醉对术毕清醒时气管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高瑞萍;马永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疣组织埋藏法治疗扁平疣42例效果

    我科于1998年8月-2002年5月,对42例扁平疣患者进行自身疣组织埋藏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6-32岁,病程2周-半年不等,发病部位均以手部为多,头皮、面部其次,绿豆样大小不等,表面粗糙.

    作者:谢琳;邹绚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秋泻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5例

    自拟秋泻汤为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以止泻、退热、止吐作为客观指标,同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简便实用,疗效突出.

    作者:耿红梅;张明生;吴益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胃肠道表现6例误诊分析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心电图,酶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但临床上不典型AMI,特别是老年人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常因认识不够或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2000年~2003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住院病例,其中3例在院外误诊误治.

    作者:高华;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病因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IPH贫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经随访38例,其中6例用EPO治疗,5例有效,1例欠佳,总有效率83.3%.结论EPO治疗IPH可使贫血获得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吕婕;蔡利琴;肖洁;范亚可;张廷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窒息死亡情况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的窒息病死率,探讨产儿科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儿科医师进驻产房、手术室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结果我院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从1993年的9.6%下降为2003年的4.2%.结论儿科医师进入产房配合复苏工作,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值得提倡.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自身消化引起的胰腺炎症.当胰管受损时使胰腺蛋白过早激活而发病.这种炎症可导致胰腺发生不同程度水肿、出血、坏死,毒性酶放入血液中可破坏血管及重要器官.

    作者:王天容;王成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治进展.方法对近14年来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及DSA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2例(93.9%),次全切除4例(6.1%).治愈61例(92%),好转3例(4.5%),死亡2例(3.0%).结论随着诊疗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降低了死亡率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史绩黎;朱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右胸、腹正中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

    目的为了探讨经右胸、腹正中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的利弊,1998年3月-2003年12月,经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236例(胸中段癌151例,胸下段癌63例,胸上段癌22例,病变长度3-8cm),其中男212例,女24例.年龄40-76岁.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仰卧位,腹正中切口入腹,常规游离胃体后,钝性扩大膈食管裂孔达3-4指宽,关腹.重新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右后外侧第四肋间进胸行食管胃胸顶吻合术.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100%(其中根治性切除230例,姑息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胸、腹正中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无颈部及膈肌切口,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容易.对呼吸功能干扰小,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彪;刘健;何多成;蒋鹏;魏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地锦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地锦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为该制剂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药效学依据.对单方制剂应视为一小的复方.中草药中所含多种化学成分,是其药效学的物质基础,地锦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草药综合、协同、调整的中医药学理论.

    作者:王凌;欧阳娟;胡丹;欧阳松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