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绩黎;朱妍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近十几年来心肌梗死病例逐年增加[1].有典型症状的急诊病人急诊科护士能准确鉴诊,对无典型症状特别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急诊病人的鉴诊要特别警惕.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及外院转来的人流术后和中期引产后子宫内粘连经宫腔镜显示器诊断并行粘连分解术76例.分1-3次用微型剪刀、活检钳等在宫腔镜显示器直视下手术后,子宫内粘连完全分离者76例(100%).术后酌情给予雌孕激素、IUD留置、抗生素、止血药.62例术前有闭经或月经减少者中有54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87.1%).周期性腹痛症状全部消失.要求生育的60例中有42例妊娠,其中足月妊娠28例,自然流产11例,宫外孕3例.子宫内粘连完全分解且月经恢复正常者其生育功能亦多可恢复.
作者:林婵珠;李素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并上消化道出血又是其急症,近年来,由于高龄人口增多及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肌肉-骨骼疼痛及其他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使相关治疗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被广泛使用,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此类疾病3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瑜;李桂萍;陆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50例,年龄7-50岁,其中10岁以下儿童有5例,占总数的10%,消瘦者1例,占儿童人群的2%;一般体形3例,占儿童人群60%;肥胖者1例,占儿童人群20%;在这5例人群中,只有1例皮瓣撕脱,且为消瘦患儿.15-35岁之间40例,占总数80%,消瘦患者5例,一般体形者32例,肥胖者3例,分别占这一人群的12.5%,80%,7.5%.皮瓣撕脱者有2例,占这一人群的5%,其中消瘦者1例,一般体形者1例.35-50岁之间,5例,占总数10%,在这一组人群中均为体型偏胖者,无1例脱出者,但是,因皮瓣血运差,皮肤颜色发紫延长治疗时间者1例.
作者:贾巧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本文对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1年6月-200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CHF患者85例,年龄42-76岁(男50例,女35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1例,缺血性心脏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均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
作者:张远东;杨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95例患者,采用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1-3个疗程,随访6-12个月,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30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87.37%;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指标评分差数514分,经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甚至消除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组织实质性改变的修复效果不满意.
作者:方楚权;钟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现代康复治疗的介入极大地改善了这种状况,使相当一部分患者生活自理,重返社会.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脑卒中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故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锻炼进行探讨.
作者:蔡爱民;慕学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肿瘤病人化疗周期长,消耗大.后期病人一般病情较重,输液量大且时间长.外周静脉因化疗药物、高渗透性药物的刺激,导致脆性增加,循环差,易造成重复穿刺、外渗等.
作者:朱明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大,致使遭受心理刺激的数量增多和强度增大,这就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人们会采用一些方法以求摆脱这些心理紧张,这些方法有的是合理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无效的;还有些方法超出了正常心理反应的范畴,而已成为病理心理现象.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以期为改善人们心理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凤英;成志;李政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医院大型药房是规模大、人员多、管理工作复杂的药房.1在医院大型药房中,人员分配如下:一个管理药房的领导,由主管药师或副主任药师担任,负责整个药房的管理工作和对外咨询服务;一个库存管理员,由药师担任,负责药品请领、药品管理和对外咨询服务;十多人不等的窗口发药人员,由药士或药师担任,负责发药、校对、实习人员带教、效期药品管理和窗口卫生工作;一个后勤工作者,由职工担任,负责药品分装、工作间卫生和一些勤杂工作等;一至三个值班人员,由药士或药师担任,负责中午、晚上非正常工作时间的一切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在大型药房正常运转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胜白;肖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病因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IPH贫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经随访38例,其中6例用EPO治疗,5例有效,1例欠佳,总有效率83.3%.结论EPO治疗IPH可使贫血获得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吕婕;蔡利琴;肖洁;范亚可;张廷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活化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NE)引起气道粘蛋白(MUC)分泌增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动物采用气管内一次性给予后每日雾化小剂量NE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C组在每次NE前预先给予EGFR拮抗剂BIBX1522.上述处理2周后于第3周取实验动物肺组织,分别行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测定杯状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表达.结果B组大鼠气道杯状细胞数和MUC5AC、EGFR的表达强度与A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NE可通过气道上皮EGFR的活化使杯状细胞数目增加及MUC5AC过度生成,提示EGFR在气道粘液高分泌过程中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杨捷;周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风(gout)临床表现和诊治规律,尤其是误诊的情况和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近3年来住院和专科门诊资料完整的90例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临床表现,就诊及误诊原因,治疗情况和结果.结果本组病例本院就诊前被误诊者36例,占40%,分别误诊为丹毒、蜂窝组织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误诊原因为对本病缺乏警惕.结论原发性痛风尚未被充分认识,误诊率高,各科医生均对本病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王玉粦;肖学吕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在护理工作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心理护理的作用与价值,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多年的门诊护理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果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对治疗效果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荣华;李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心电图,酶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但临床上不典型AMI,特别是老年人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常因认识不够或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2000年~2003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住院病例,其中3例在院外误诊误治.
作者:高华;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肺栓塞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在已手术治疗的11例PTE患者中2例存在误诊情况,提示今后工作中对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应更全面.方法对比分析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和治疗经过.结果2例均采用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患者1为瘤栓,患者2为巨细胞性动脉炎.结论慢性肺栓塞的鉴别诊断应当注意肺动脉肿瘤栓塞和肺动脉大动脉炎.
作者:张恒;任华;张超纪;吴巍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五官科一种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短,但短时间内要求麻醉深(达到手术期三级),如果行气管插管全麻不但麻醉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我们总结采用静脉异丙酚加氟芬合剂麻醉配合表面麻醉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共40例,麻醉安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琛;王小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选取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医德医风四项指标,采用综合分析法综合评价1996年-2002年医院的综合效益,找出在医院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小玲;谭烁;吕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agnophos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简称AOP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及观察护理,常可因气管痉挛、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致死,如何观察及护理AOPP病人,对巩固抢救疗效、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现将笔者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商鹤玲;刘乃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