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

王凤英;成志;李政平

关键词:心理刺激, 应付方式, 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大,致使遭受心理刺激的数量增多和强度增大,这就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人们会采用一些方法以求摆脱这些心理紧张,这些方法有的是合理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无效的;还有些方法超出了正常心理反应的范畴,而已成为病理心理现象.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以期为改善人们心理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因肽治疗化疗致重症口腔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金因肽对化疗引起的重症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重症口腔炎患者清洁口腔后用金因肽溶液直接喷洒在口腔糜烂及溃疡处、观察其疗效.结果用药后3天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基本痊愈时间为5-7天.结论金因肽能加速促进重症口腔炎的愈合.

    作者:余玲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盐酸地尔硫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大差值,即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之差.研究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延迟程度、复极的不均-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并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

    作者:王连仁;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膜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的重要课题,也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难题之一.随着医学及生物材料的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的膜引导组织再生(MGTR)技术,用以修复扁平骨及长管状骨缺损获得成功,因为骨组织是以再生方式完成创伤修复的组织之一,故MGTR适用于骨再生过程,即膜引导性骨再生(MGBR)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现将近年来有关应用MGTR技术修复骨缺损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春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门诊化疗病人静脉输液护理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门诊化疗病员焦虑、忧郁、恐惧、担扰,门诊护士要用积极的职业心态,始终如一地保持比较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主动热情关心爱护病人,使他们有一个平衡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作者:刘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20例青年人肺癌临床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120例青年人肺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经支气管镜检诊断与病理诊断为肺癌患者120例,男87例(72.5%),女33例(27.5%).年龄18-40岁.结果未分化癌64例(53.3%),鳞状细胞癌35例(29.2%),腺癌19例(15.8%),未定型2例(1.7%).分析讨论支气管镜检对青年人肺癌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结论青年人肺癌支气管镜下特征与不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支气管镜下诊断青年人肺癌明显优于X线及临床诊断,经X线及临床诊断为青年人肺癌患者应尽早行内镜检查取得活体组织病检,以明确癌或非癌的诊断.

    作者:陈清波;王洪波;张锐;叶春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口服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口服环丙沙星0.2g约30min后出现口周发麻,继之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高出皮肤表面的荨麻疹样皮疹,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服药后1.5h突然晕倒,神志不清.既往健康,无心、肾、脑病,体检:T36.8℃、P146次/min,脉细数,BP6.5/4kPa(50/30mmHg),神志模糊,心率146次/min,心音弱,心律齐,肺未见异常,四肢末梢发凉.

    作者:王维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窒息死亡情况及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的窒息病死率,探讨产儿科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儿科医师进驻产房、手术室参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结果我院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从1993年的9.6%下降为2003年的4.2%.结论儿科医师进入产房配合复苏工作,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值得提倡.

    作者:陈泳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乳胶层析法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检测试剂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血浆中的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协助临床诊断及判断疾病的预后.我科自2003年8月-12月共用此法检测病人311例,并同时应用ELISA法作为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钟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检验与鉴定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TPP)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甲亢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就更为少见.患者或因短时间内死亡而导致死亡原因不明,也可因临床病史不明确或甲亢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或误诊,同时也易误为暴力性死亡或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现结合1例,对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有关问题及法医学鉴定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李桢;王贵义;胡利平;余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

    间质性膀胱炎,临床少见,病因不明,以膀胱粘膜多发性溃疡出血灶为主要体征,膀胱容忍性差,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疗效不确定.现将几点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柳常红;于丽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92Ir间质内放疗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80年5月-2001年3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比较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不同疗效.结果①在1993年前手术切除的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中,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随访5例,分别于术后3.5-32个月内死亡.②在1993年后对14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中,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失访2例.目前共存活3例,至今长生存时间为6年零3个月.生存时间2年内7例,2-5年4例,超过5年以上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完全消失,无脑内复发征象.结论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的疗效要明显地优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志刚;丁学华;王金林;卢亦成;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输血的安全性

    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和有计划的培训专业人员,是输血安全的技术保证.较好的血液管理过程,包括献血员的献血全过程、血液产品的适应证、血液保存、血液运输、血液储存、成分血的分离和血液的使用是输血安全的质量保证.

    作者:边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本文对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1年6月-200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CHF患者85例,年龄42-76岁(男50例,女35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1例,缺血性心脏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均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

    作者:张远东;杨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阿托品在孕8-10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减轻孕8-10周妇女人工流产术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孕8-10周妇女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于人工流产前2.5-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于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对照组50例为不用任何药物的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观察手术中宫颈扩张程度、疼痛、出血及宫缩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宫颈扩张程度,有效镇痛率、有效宫缩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为优(34:0、36:2、47:1)(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术前联合用米索前列酵、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可达到良好的宫颈扩张及镇痛效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健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胃肠道表现6例误诊分析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心电图,酶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但临床上不典型AMI,特别是老年人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常因认识不够或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2000年~2003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住院病例,其中3例在院外误诊误治.

    作者:高华;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附7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发精神障碍其发病时间、年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外伤后3周内出现精神障碍46例,占60.5%.与额叶损伤有关的病例共54例,占71%.治疗后痊愈68例,占89.5%:显著进步6例,占7.9%;进步2例,占2.6%.结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早期,以中青年多见,受伤部位以额叶多见,其次是颞叶;受伤类型中以脑挫裂伤多见,社会、心理因素致病的重要因素,病程多较短.

    作者:谢贤生;彭玉平;叶志其;廖驭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原发性胆囊癌18例诊断与治疗体会

    胆囊癌属临床少见疾病,由于广泛采用B超、CT等影像检查方法,其检出率逐年增多,但由于胆囊癌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患者明确诊断已属晚期,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我院1988年9月-2003年9月收治的18例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慢性肺动脉栓塞的鉴别诊断(附2例误诊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肺栓塞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在已手术治疗的11例PTE患者中2例存在误诊情况,提示今后工作中对于本病的鉴别诊断应更全面.方法对比分析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方法和治疗经过.结果2例均采用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患者1为瘤栓,患者2为巨细胞性动脉炎.结论慢性肺栓塞的鉴别诊断应当注意肺动脉肿瘤栓塞和肺动脉大动脉炎.

    作者:张恒;任华;张超纪;吴巍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高压氧疗效与治疗时机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突聋病人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组,比较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突聋后6天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痊愈率91%,7-14天者痊愈率65%,突聋1个月后进行高压氧治疗者痊愈率10%.结论突聋后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者效果明显.

    作者:孙琳;李凤萍;林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