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绿江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心电图,酶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但临床上不典型AMI,特别是老年人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常因认识不够或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2000年~2003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住院病例,其中3例在院外误诊误治.
作者:高华;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TPP)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甲亢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就更为少见.患者或因短时间内死亡而导致死亡原因不明,也可因临床病史不明确或甲亢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或误诊,同时也易误为暴力性死亡或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现结合1例,对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有关问题及法医学鉴定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李桢;王贵义;胡利平;余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介入溶栓治疗是伴随着介入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一项治疗手段.本文报告3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后予动脉导管下直接给药的溶栓方法.全部病例发病6h以内入院.造影后予50-100万尿激酶超选择性地通过微导管泵入动脉内,并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 q12h皮下注射1周.参照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10例(33.3%);显著进步12例(40%);进步4例(13.4%);无变化1例(3.3%);死亡3例(10%).分析本组30例病人,死亡3例均系主干血管闭塞溶栓后有1例由缺血转化为出血,血流再灌注造成血管损伤所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溶栓前后的病人的评估检查有很大的发展.对我们临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入溶栓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洪波;曹丽丹;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科于1998年8月-2002年5月,对42例扁平疣患者进行自身疣组织埋藏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6-32岁,病程2周-半年不等,发病部位均以手部为多,头皮、面部其次,绿豆样大小不等,表面粗糙.
作者:谢琳;邹绚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采用鲁南欣康加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用鲁南欣康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36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治疗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6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范玉华;朱传耘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超声改变及临床分析.方法对128例HFRS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各脏器损害情况及胸腹腔积液情况.结果HFRS超声改变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①双肾肿大62.5%;②双肾皮质回声增强86.7%;③肾锥体肿胀46%;④肾周暗带17.2%.间接征象:腹水48.4%;胸水14.8%;脾肿大76.6%;胆囊壁增厚38.3%.结论HFRS超声改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且对临床判断肾脏病变程度及病程、估计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杨军妍;丁丽红;吴江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凯时)20μg溶于5%GS100ml.观察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肝功能等.结果使用前列地尔(凯时)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糖、血脂、肝功能无变化.结论前列地尔(凯时)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
作者:胡春;陈佩华;周令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临床上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常规禁食(NPO),以防止可能的反流误吸.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的术前长时间禁食受到质疑.研究表明长时间术前禁食可能影响到患者术后的代谢状况和恢复过程.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重新修订了健康择期患者术前禁食的指南.其中内容包括允许大多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2h可给予清流质,6h可进食一顿简单的早餐等.
作者:林培容;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带拇背侧桡、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101例皮瓣中,97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飞;吴水培;申屠刚;俞立新;王胜华;金浙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五官科一种常见的手术,手术时间短,但短时间内要求麻醉深(达到手术期三级),如果行气管插管全麻不但麻醉术后恢复时间长,且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我们总结采用静脉异丙酚加氟芬合剂麻醉配合表面麻醉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共40例,麻醉安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琛;王小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确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入院24h之内行EST治疗,观察疗效.结果EST后24例病人1周内腹痛消失,体温、白细胞、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2周内黄疸完全消退.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早期EST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肖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QT离散度(QTd)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大差值,即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之差.研究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延迟程度、复极的不均-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并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
作者:王连仁;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模板依赖性的聚合酶家族成员之一,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两大类,RNA病毒RDRP和细胞RDRP.RDRP参与病毒感染和RNA沉默的许多环节,是目前病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吴驰;胡维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和有计划的培训专业人员,是输血安全的技术保证.较好的血液管理过程,包括献血员的献血全过程、血液产品的适应证、血液保存、血液运输、血液储存、成分血的分离和血液的使用是输血安全的质量保证.
作者:边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某些药物对迟发性周围神经病(0PIDP)的预防作用.方法对三组病人分别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和传统方法治疗以观察OPIDP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康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Ⅱ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合理选择药物是预防OPIDP的关键.
作者:侯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50例,年龄7-50岁,其中10岁以下儿童有5例,占总数的10%,消瘦者1例,占儿童人群的2%;一般体形3例,占儿童人群60%;肥胖者1例,占儿童人群20%;在这5例人群中,只有1例皮瓣撕脱,且为消瘦患儿.15-35岁之间40例,占总数80%,消瘦患者5例,一般体形者32例,肥胖者3例,分别占这一人群的12.5%,80%,7.5%.皮瓣撕脱者有2例,占这一人群的5%,其中消瘦者1例,一般体形者1例.35-50岁之间,5例,占总数10%,在这一组人群中均为体型偏胖者,无1例脱出者,但是,因皮瓣血运差,皮肤颜色发紫延长治疗时间者1例.
作者:贾巧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探讨经右胸、腹正中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的利弊,1998年3月-2003年12月,经此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236例(胸中段癌151例,胸下段癌63例,胸上段癌22例,病变长度3-8cm),其中男212例,女24例.年龄40-76岁.方法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仰卧位,腹正中切口入腹,常规游离胃体后,钝性扩大膈食管裂孔达3-4指宽,关腹.重新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右后外侧第四肋间进胸行食管胃胸顶吻合术.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100%(其中根治性切除230例,姑息性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胸、腹正中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手术,无颈部及膈肌切口,患者术后咳嗽排痰容易.对呼吸功能干扰小,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彪;刘健;何多成;蒋鹏;魏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口服环丙沙星0.2g约30min后出现口周发麻,继之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高出皮肤表面的荨麻疹样皮疹,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服药后1.5h突然晕倒,神志不清.既往健康,无心、肾、脑病,体检:T36.8℃、P146次/min,脉细数,BP6.5/4kPa(50/30mmHg),神志模糊,心率146次/min,心音弱,心律齐,肺未见异常,四肢末梢发凉.
作者:王维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本文对8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用缬沙坦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01年6月-2004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CHF患者85例,年龄42-76岁(男50例,女35例),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1例,缺血性心脏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5例,均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岁),其中,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0例,Ⅳ级15例.
作者:张远东;杨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