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妍;丁丽红;吴江宁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口服环丙沙星0.2g约30min后出现口周发麻,继之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高出皮肤表面的荨麻疹样皮疹,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服药后1.5h突然晕倒,神志不清.既往健康,无心、肾、脑病,体检:T36.8℃、P146次/min,脉细数,BP6.5/4kPa(50/30mmHg),神志模糊,心率146次/min,心音弱,心律齐,肺未见异常,四肢末梢发凉.
作者:王维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中H-ras和pERK1/2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2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进行H-ras和pERK1/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ras和pERK1/2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其阳性率分别为61.5%和57.8%,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P<0.01).H-ras蛋白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ERK1/2蛋白表达程度与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结论Ras/Raf/MEK/ERK信号转导途径与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增殖状态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莉红;刘婷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介入溶栓治疗是伴随着介入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一项治疗手段.本文报告3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后予动脉导管下直接给药的溶栓方法.全部病例发病6h以内入院.造影后予50-100万尿激酶超选择性地通过微导管泵入动脉内,并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 q12h皮下注射1周.参照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10例(33.3%);显著进步12例(40%);进步4例(13.4%);无变化1例(3.3%);死亡3例(10%).分析本组30例病人,死亡3例均系主干血管闭塞溶栓后有1例由缺血转化为出血,血流再灌注造成血管损伤所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对溶栓前后的病人的评估检查有很大的发展.对我们临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入溶栓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洪波;曹丽丹;张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简称SARS-Cov)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诊断SARS的临床实践和体会,参考相关资料,综合评价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果SARS-Cov医院内感染医务人员主要由于接触门诊首诊或抢救严重SARS患者,感染主要由于与患者间近距离接触,预防主要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高危人群.结论SARS由冠状病毒引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综合资料,积极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SARS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于建国;商庆华;赵玉兰;徐雪萍;郭廷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检测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和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AFP含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现将我们对785例不同肝脏疾病(包括肝癌)患者血液中的AFP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所测定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白绿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于自身消化引起的胰腺炎症.当胰管受损时使胰腺蛋白过早激活而发病.这种炎症可导致胰腺发生不同程度水肿、出血、坏死,毒性酶放入血液中可破坏血管及重要器官.
作者:王天容;王成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治进展.方法对近14年来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及DSA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2例(93.9%),次全切除4例(6.1%).治愈61例(92%),好转3例(4.5%),死亡2例(3.0%).结论随着诊疗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降低了死亡率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史绩黎;朱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阐述了基层医院施行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内容、措施和意义,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医院获取了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不断发展.
作者:黄兰芬;成冬华;章树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57例中、青年脑梗死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青年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病例的7.66%,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病仍为主要因素,其次是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及个人生活习惯.结论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可能是中、青年脑梗死危险的因素,个人生活习惯影响亦非常大.
作者:李正军;马维亚;蒲传强;王德霞;李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门诊化疗病员焦虑、忧郁、恐惧、担扰,门诊护士要用积极的职业心态,始终如一地保持比较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主动热情关心爱护病人,使他们有一个平衡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作者:刘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地处西藏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3840m),高原自然条件如:寒冷、缺氧、交通不便等影响,加之当地群众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医务人员身处基层,造成多年来对冠心病的诊治中存在的某些偏颇,笔者对这一疾病存在的诊治误区做一归纳分析,以期共勉.
作者:任宏延;黄丽琴;韦永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GU)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并上消化道出血又是其急症,近年来,由于高龄人口增多及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肌肉-骨骼疼痛及其他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使相关治疗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被广泛使用,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此类疾病3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瑜;李桂萍;陆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是模板依赖性的聚合酶家族成员之一,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两大类,RNA病毒RDRP和细胞RDRP.RDRP参与病毒感染和RNA沉默的许多环节,是目前病毒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吴驰;胡维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泛昔洛韦(50例);B组为对照组(48例)用一般药物(护肝片或乙肝宁冲剂,维生素C).疗程均24周,评估两组肝功能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A组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70.0%(35/50),64.0%(32/50),28.0%(14/50),而B组分别为37.5%(18/48),8.3%(4/48),4.2%(2/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自林;许礼发;余永胜;王晓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日趋激烈,医院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它已是每个基层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要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推进卫生改革是一个确定因素,主要取决于人才,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推动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管理者,深知培养跨世纪的医学人才,保证医院持续性地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加速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就基层医院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作者:闫纪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食管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食管穿孔的手术时机、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5例病人,治愈3例(60%),死亡2例(40%).结论多发性食管穿孔,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尽早就诊,及时切断感染源和消化液的化学性刺激,从而增强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作者:李志明;曾培元;周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0年2月-2002年8月间,我们对13例脑梗死患者晨起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5-78岁,平均66.5岁,均为晨起发病.2原因分析2.1睡眠时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易于血栓形成,引起发病[1].
作者:隋美丽;朱方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院采用鲁南欣康加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用鲁南欣康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36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治疗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6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范玉华;朱传耘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缺的超声征象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干下型室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大动脉短轴切面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室缺.分流束宽6.60±1.14mm,流速5.17±1.10m/s.分流量Qp:Qs为1.58±0.46.4例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伴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采用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6例为肺动脉纵切口,2例为右室切口.术中测量肺动脉压55.67±5.69mmHg.手术存活率100%,无残余分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大动脉短轴彩超多普勒检查利于干下型室缺的诊断.外科治疗建议早期手术,采用肺动脉纵向切口修补室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曾勇;任华;刘洪生;芮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