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芬;成冬华;章树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活动逐渐增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大,致使遭受心理刺激的数量增多和强度增大,这就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人们会采用一些方法以求摆脱这些心理紧张,这些方法有的是合理的,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无效的;还有些方法超出了正常心理反应的范畴,而已成为病理心理现象.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以期为改善人们心理应付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凤英;成志;李政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肿瘤病人化疗周期长,消耗大.后期病人一般病情较重,输液量大且时间长.外周静脉因化疗药物、高渗透性药物的刺激,导致脆性增加,循环差,易造成重复穿刺、外渗等.
作者:朱明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泛昔洛韦(50例);B组为对照组(48例)用一般药物(护肝片或乙肝宁冲剂,维生素C).疗程均24周,评估两组肝功能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A组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70.0%(35/50),64.0%(32/50),28.0%(14/50),而B组分别为37.5%(18/48),8.3%(4/48),4.2%(2/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自林;许礼发;余永胜;王晓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TPP)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甲亢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就更为少见.患者或因短时间内死亡而导致死亡原因不明,也可因临床病史不明确或甲亢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或误诊,同时也易误为暴力性死亡或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现结合1例,对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有关问题及法医学鉴定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李桢;王贵义;胡利平;余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治进展.方法对近14年来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及DSA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2例(93.9%),次全切除4例(6.1%).治愈61例(92%),好转3例(4.5%),死亡2例(3.0%).结论随着诊疗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降低了死亡率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史绩黎;朱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检测试剂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血浆中的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协助临床诊断及判断疾病的预后.我科自2003年8月-12月共用此法检测病人311例,并同时应用ELISA法作为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钟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6例白癜风患者存在家族史,我们自2001年-2003年一年多门诊收治青岛、烟台及半岛地区白癜风患者518人,其中26人占5.019%(符合国内报道白癜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为3.9%-13.78%比例范围[3]),此现象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王奎禄;薛长莲;陈增智;齐艳;顾韦敏;徐永康;曾爱春;孙念祖;赵秀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确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入院24h之内行EST治疗,观察疗效.结果EST后24例病人1周内腹痛消失,体温、白细胞、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2周内黄疸完全消退.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早期EST治疗可迅速控制病情进展,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肖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QT离散度(QTd)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大差值,即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之差.研究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延迟程度、复极的不均-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并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
作者:王连仁;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病因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IPH贫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经随访38例,其中6例用EPO治疗,5例有效,1例欠佳,总有效率83.3%.结论EPO治疗IPH可使贫血获得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吕婕;蔡利琴;肖洁;范亚可;张廷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日趋激烈,医院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它已是每个基层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医院要持续稳步地向前发展,推进卫生改革是一个确定因素,主要取决于人才,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推动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动力,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管理者,深知培养跨世纪的医学人才,保证医院持续性地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加速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就基层医院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作者:闫纪斌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50例,年龄7-50岁,其中10岁以下儿童有5例,占总数的10%,消瘦者1例,占儿童人群的2%;一般体形3例,占儿童人群60%;肥胖者1例,占儿童人群20%;在这5例人群中,只有1例皮瓣撕脱,且为消瘦患儿.15-35岁之间40例,占总数80%,消瘦患者5例,一般体形者32例,肥胖者3例,分别占这一人群的12.5%,80%,7.5%.皮瓣撕脱者有2例,占这一人群的5%,其中消瘦者1例,一般体形者1例.35-50岁之间,5例,占总数10%,在这一组人群中均为体型偏胖者,无1例脱出者,但是,因皮瓣血运差,皮肤颜色发紫延长治疗时间者1例.
作者:贾巧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胃癌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即使是进展期胃癌多数也只有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另有少数以腹水作为胃癌首发症状的更是容易被忽视导致漏诊.现就以腹水为胃癌首发症状3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校几年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也叫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等,早期肩关节囊收缩变小,晚期则波及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主要表现为胶原纤维退行性变.其发展可分为三期:冻结开始期,冻结期和解冻期.冻结开始期的特点是肩关节不适及束缚感,冻结期疼痛较重,夜间尤为突出,影响病人睡眠,解冻期疼痛轻微,肩关节逐渐松弛.祛痺丹是在传统秘方基础上,研制出的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要功效的全中药非标制剂.根据传统拔罐技术和超短波理论,结合现代医药系统原理,发明拔罐,做电疗,使用超声短波电疗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0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2003年12月16日,吐鲁番市胜金乡光荣大队两位村民因食用自制豆瓣酱发生疑似肉毒中毒事件,经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及时抗炎、抗生素治疗,两位患者均治愈出院.
作者:艾尼·卡德尔;张云堂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科于1998年8月-2002年5月,对42例扁平疣患者进行自身疣组织埋藏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6-32岁,病程2周-半年不等,发病部位均以手部为多,头皮、面部其次,绿豆样大小不等,表面粗糙.
作者:谢琳;邹绚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80年5月-2001年3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比较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不同疗效.结果①在1993年前手术切除的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中,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随访5例,分别于术后3.5-32个月内死亡.②在1993年后对14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中,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失访2例.目前共存活3例,至今长生存时间为6年零3个月.生存时间2年内7例,2-5年4例,超过5年以上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完全消失,无脑内复发征象.结论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的疗效要明显地优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志刚;丁学华;王金林;卢亦成;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灶部位的动脉喷射性出血更是来势凶险,常危及病人的生命.以往对本病多采取手术治疗,我院自1997年以来对此类病人采用急诊内镜治疗,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本院及外院转来的人流术后和中期引产后子宫内粘连经宫腔镜显示器诊断并行粘连分解术76例.分1-3次用微型剪刀、活检钳等在宫腔镜显示器直视下手术后,子宫内粘连完全分离者76例(100%).术后酌情给予雌孕激素、IUD留置、抗生素、止血药.62例术前有闭经或月经减少者中有54例术后月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87.1%).周期性腹痛症状全部消失.要求生育的60例中有42例妊娠,其中足月妊娠28例,自然流产11例,宫外孕3例.子宫内粘连完全分解且月经恢复正常者其生育功能亦多可恢复.
作者:林婵珠;李素春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