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的预防研究

侯晗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 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预防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某些药物对迟发性周围神经病(0PIDP)的预防作用.方法对三组病人分别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和传统方法治疗以观察OPIDP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康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Ⅱ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合理选择药物是预防OPIDP的关键.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785例肝脏病患者甲胎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

    甲胎蛋白(AFP)含量的检测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和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AFP含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现将我们对785例不同肝脏疾病(包括肝癌)患者血液中的AFP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所测定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白绿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变化

    本文观察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LDH、a-H B DH、CPK、CK-M B)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尤其CK-M B有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患有HIE的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且窒息程度愈重CK-M B活性升高愈显著.随着脑病好转,CK-MB活性可降低.由此可见,心肌酶中CK-MB可作为观察新生儿HIE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研究还表明在治疗HIE的同时,早期辅助心肌治疗有助于心肌酶活性下降,有利于疾病恢复.

    作者:孟生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干下型室缺的超声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缺的超声征象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干下型室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大动脉短轴切面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室缺.分流束宽6.60±1.14mm,流速5.17±1.10m/s.分流量Qp:Qs为1.58±0.46.4例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伴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采用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6例为肺动脉纵切口,2例为右室切口.术中测量肺动脉压55.67±5.69mmHg.手术存活率100%,无残余分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大动脉短轴彩超多普勒检查利于干下型室缺的诊断.外科治疗建议早期手术,采用肺动脉纵向切口修补室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曾勇;任华;刘洪生;芮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周围神经病的预防研究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某些药物对迟发性周围神经病(0PIDP)的预防作用.方法对三组病人分别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药物和传统方法治疗以观察OPIDP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轻,康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Ⅱ组与对照组比较OPIDP发生率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合理选择药物是预防OPIDP的关键.

    作者:侯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由于胰岛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致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近来我国发病率快速上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多的国家.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根治,但采用综合性疗法,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和改善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可想而知,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有关心理、运动药物等健康知识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作者:顾永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agnophos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简称AOP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及观察护理,常可因气管痉挛、肺水肿、中枢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致死,如何观察及护理AOPP病人,对巩固抢救疗效、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现将笔者的观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商鹤玲;刘乃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检验与鉴定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TPP)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甲亢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就更为少见.患者或因短时间内死亡而导致死亡原因不明,也可因临床病史不明确或甲亢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或误诊,同时也易误为暴力性死亡或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现结合1例,对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有关问题及法医学鉴定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李桢;王贵义;胡利平;余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192Ir间质内放疗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80年5月-2001年3月间收治的2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比较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在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的不同疗效.结果①在1993年前手术切除的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中,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随访5例,分别于术后3.5-32个月内死亡.②在1993年后对14例颅内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中,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失访2例.目前共存活3例,至今长生存时间为6年零3个月.生存时间2年内7例,2-5年4例,超过5年以上1例.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均完全消失,无脑内复发征象.结论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病人的治疗,立体定向192Ir间质内放疗的疗效要明显地优于传统的手术切除配合化疗和放疗的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志刚;丁学华;王金林;卢亦成;张光霁;朱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附7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发精神障碍其发病时间、年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外伤后3周内出现精神障碍46例,占60.5%.与额叶损伤有关的病例共54例,占71%.治疗后痊愈68例,占89.5%:显著进步6例,占7.9%;进步2例,占2.6%.结论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早期,以中青年多见,受伤部位以额叶多见,其次是颞叶;受伤类型中以脑挫裂伤多见,社会、心理因素致病的重要因素,病程多较短.

    作者:谢贤生;彭玉平;叶志其;廖驭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对术前禁食的新观点

    临床上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常规禁食(NPO),以防止可能的反流误吸.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的术前长时间禁食受到质疑.研究表明长时间术前禁食可能影响到患者术后的代谢状况和恢复过程.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重新修订了健康择期患者术前禁食的指南.其中内容包括允许大多数择期手术患者术前2h可给予清流质,6h可进食一顿简单的早餐等.

    作者:林培容;黄宇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阿托品在孕8-10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减轻孕8-10周妇女人工流产术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孕8-10周妇女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于人工流产前2.5-3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于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加阿托品,对照组50例为不用任何药物的常规人工流产术病人.观察手术中宫颈扩张程度、疼痛、出血及宫缩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宫颈扩张程度,有效镇痛率、有效宫缩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为优(34:0、36:2、47:1)(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手术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术前联合用米索前列酵、利多卡因和阿托品,可达到良好的宫颈扩张及镇痛效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健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盐酸地尔硫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QT离散度的影响

    QT离散度(QTd)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大差值,即大Q-T间期(Q-Tmax)与小Q-T间期(Q-Tmi)之差.研究表明,QT离散度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延迟程度、复极的不均-性和心电不稳定性,并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

    作者:王连仁;周晓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0例临床及X线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男7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青壮年72例.67例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症状:腰痛放射性腿痛100例,左下肢放射性麻痛28例,右下肢放射性麻痛60例,双下肢麻痛12例;腹压增加疼痛加剧者71例,间歇跛行66例,有侧卧屈腿或仰卧屈腿7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32例,查体:跛行78例,腰椎曲度变直,侧弯畸形70例,前屈受限78例,后伸受限22例,腰侧弯引起腿痛78例,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82例,直腿抬高阳性84例,腱腱抬高阳性28例,加强试验阳性及坐骨神经行程有固定压痛占94例,足部肌力减退占79例,患肢小腿及足踝有感觉障碍92例,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者81例,截瘫2例.

    作者:宋文会;孙秀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乳胶层析法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体会

    乙肝两对半血清/血浆检测试剂板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血浆中的五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协助临床诊断及判断疾病的预后.我科自2003年8月-12月共用此法检测病人311例,并同时应用ELISA法作为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钟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深圳市某二甲医院1996年-2002年综合效益分析

    选取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医德医风四项指标,采用综合分析法综合评价1996年-2002年医院的综合效益,找出在医院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存在的不足之处,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小玲;谭烁;吕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人胚胎干细胞就其来源分为来源于囊胚内细胞群的hESCs和来源于胎儿生殖嵴的hEGCs,两者都具有类似于其他哺乳动物ES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标志、碱性磷酸酶和端粒酶活性,经过反复传代复苏仍然保持二倍体核型和未分化状态,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人体多种类型的细胞.本文将就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韩兵;王莎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磷霉素对805株腹泻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磷霉素对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腹泻病原菌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志贺菌767株、沙门菌42株、类志贺菌26株、致泄性大肠杆菌19株,敏感率依次为97.3%、100%、100%、94.7%.结论磷霉素对肠杆菌科的腹泻病原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作者:王红旗;徐军;夏光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护理工作中的标准化管理

    笔者阐述了基层医院施行护理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内容、措施和意义,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医院获取了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院不断发展.

    作者:黄兰芬;成冬华;章树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治进展.方法对近14年来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及DSA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2例(93.9%),次全切除4例(6.1%).治愈61例(92%),好转3例(4.5%),死亡2例(3.0%).结论随着诊疗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降低了死亡率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史绩黎;朱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胃肠道表现6例误诊分析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常有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心电图,酶学检查结果诊断多无困难.但临床上不典型AMI,特别是老年人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常因认识不够或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诊误治.本文报道2000年~2003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以胃肠道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AMI住院病例,其中3例在院外误诊误治.

    作者:高华;鲁霞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