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顾永娟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由于胰岛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致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近来我国发病率快速上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多的国家.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根治,但采用综合性疗法,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和改善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可想而知,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有关心理、运动药物等健康知识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凯时)20μg溶于5%GS100ml.观察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脂、肝功能等.结果使用前列地尔(凯时)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血糖、血脂、肝功能无变化.结论前列地尔(凯时)能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

    作者:胡春;陈佩华;周令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居民健康档案》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调查,了解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汇总复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档案汇总资料中发现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吸烟、精神因素)和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健康指导、定期体检),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论应大力发展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服务

    作者:吴亚珍;陆文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口服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口服环丙沙星0.2g约30min后出现口周发麻,继之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高出皮肤表面的荨麻疹样皮疹,伴心慌、气短、恶心、呕吐.服药后1.5h突然晕倒,神志不清.既往健康,无心、肾、脑病,体检:T36.8℃、P146次/min,脉细数,BP6.5/4kPa(50/30mmHg),神志模糊,心率146次/min,心音弱,心律齐,肺未见异常,四肢末梢发凉.

    作者:王维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高原地区冠心病诊治中常见误区分析

    我院地处西藏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3840m),高原自然条件如:寒冷、缺氧、交通不便等影响,加之当地群众健康保健意识薄弱,医务人员身处基层,造成多年来对冠心病的诊治中存在的某些偏颇,笔者对这一疾病存在的诊治误区做一归纳分析,以期共勉.

    作者:任宏延;黄丽琴;韦永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探讨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病因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IPH贫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经随访38例,其中6例用EPO治疗,5例有效,1例欠佳,总有效率83.3%.结论EPO治疗IPH可使贫血获得改善,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吕婕;蔡利琴;肖洁;范亚可;张廷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金因肽治疗化疗致重症口腔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金因肽对化疗引起的重症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重症口腔炎患者清洁口腔后用金因肽溶液直接喷洒在口腔糜烂及溃疡处、观察其疗效.结果用药后3天疼痛明显减轻,溃疡基本痊愈时间为5-7天.结论金因肽能加速促进重症口腔炎的愈合.

    作者:余玲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泛昔洛韦(50例);B组为对照组(48例)用一般药物(护肝片或乙肝宁冲剂,维生素C).疗程均24周,评估两组肝功能及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A组ALT复常,HBV-DNA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70.0%(35/50),64.0%(32/50),28.0%(14/50),而B组分别为37.5%(18/48),8.3%(4/48),4.2%(2/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泛昔洛韦可明显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促进肝功能恢复,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自林;许礼发;余永胜;王晓秋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子痫患者术后硬膜外注射吗啡伍氟哌利多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手术后子痫的发生率.方法子痫患者手术结束后,即在拔除硬膜外导管之前一次注射吗啡2mg,氟派利多5mg,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论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注射药物组产后子痫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吴求贵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晨起发病13例的原因及预防

    2000年2月-2002年8月间,我们对13例脑梗死患者晨起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5-78岁,平均66.5岁,均为晨起发病.2原因分析2.1睡眠时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易于血栓形成,引起发病[1].

    作者:隋美丽;朱方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变化

    本文观察2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LDH、a-H B DH、CPK、CK-M B)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差异性,尤其CK-M B有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患有HIE的患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且窒息程度愈重CK-M B活性升高愈显著.随着脑病好转,CK-MB活性可降低.由此可见,心肌酶中CK-MB可作为观察新生儿HIE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研究还表明在治疗HIE的同时,早期辅助心肌治疗有助于心肌酶活性下降,有利于疾病恢复.

    作者:孟生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影响脑梗塞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以了解影响新疆地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理对照研究对新疆地区的99名患者(少数民族患者28人),其中病例组为有脑梗死者47人,对照组为非脑梗死者52人,进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以及对引起脑梗死的其他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均65.96%,内膜增厚率为57.4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粥样斑的侧向符合率达63.83%.病例组多普勒的特点:颅外颈动脉血流参数中,MIN明显减慢,RI增高,内径增宽.本研究对其他与脑梗死可能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内膜增厚,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成民;焦述江;黄雪玲;王曼丽;鄢萍;林郁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浅谈输血的安全性

    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和有计划的培训专业人员,是输血安全的技术保证.较好的血液管理过程,包括献血员的献血全过程、血液产品的适应证、血液保存、血液运输、血液储存、成分血的分离和血液的使用是输血安全的质量保证.

    作者:边海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脑血管母细胞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母细胞瘤诊治进展.方法对近14年来6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MR及DSA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全切肿瘤62例(93.9%),次全切除4例(6.1%).治愈61例(92%),好转3例(4.5%),死亡2例(3.0%).结论随着诊疗技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降低了死亡率和术后复发率.

    作者:史绩黎;朱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声像图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超声改变及临床分析.方法对128例HFRS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记录各脏器损害情况及胸腹腔积液情况.结果HFRS超声改变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①双肾肿大62.5%;②双肾皮质回声增强86.7%;③肾锥体肿胀46%;④肾周暗带17.2%.间接征象:腹水48.4%;胸水14.8%;脾肿大76.6%;胆囊壁增厚38.3%.结论HFRS超声改变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且对临床判断肾脏病变程度及病程、估计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杨军妍;丁丽红;吴江宁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鲁南欣康加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临床分析

    我院采用鲁南欣康加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用鲁南欣康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136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治疗组:共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61.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范玉华;朱传耘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95例患者,采用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1-3个疗程,随访6-12个月,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显效30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87.37%;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指标评分差数514分,经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定点牵旋拨搬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轻甚至消除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组织实质性改变的修复效果不满意.

    作者:方楚权;钟碧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对6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胀、腹痛、黄疸、腹泻、腹水、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等.腹水培养阳性18例(29.0%),治愈22例(35.5%),好转23例(37.1%),无效17例(27.4%).其中14例(22.6%)死亡,死因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胃肠道出血、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大多不典型,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是诊断SBP比较可靠的参数.采取保肝、对症、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伟华;梁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检验与鉴定

    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TPP)临床上并不少见,有时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但在法医学实践中,甲亢导致猝死的案例并不多见,而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就更为少见.患者或因短时间内死亡而导致死亡原因不明,也可因临床病史不明确或甲亢症状不典型而被忽略或误诊,同时也易误为暴力性死亡或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由此而引发医疗纠纷.现结合1例,对甲亢并发周期性麻痹猝死有关问题及法医学鉴定作一分析探讨.

    作者:李桢;王贵义;胡利平;余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干下型室缺的超声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干下型室缺的超声征象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干下型室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通过大动脉短轴切面彩超多普勒检查确诊室缺.分流束宽6.60±1.14mm,流速5.17±1.10m/s.分流量Qp:Qs为1.58±0.46.4例合并主动脉右冠瓣脱垂伴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采用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术,6例为肺动脉纵切口,2例为右室切口.术中测量肺动脉压55.67±5.69mmHg.手术存活率100%,无残余分流及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大动脉短轴彩超多普勒检查利于干下型室缺的诊断.外科治疗建议早期手术,采用肺动脉纵向切口修补室缺.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曾勇;任华;刘洪生;芮志良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护理程序贯穿于静脉输液过程的体会

    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始终牢记将护理程序贯穿其过程,十余年来未发生一起因静脉输液引起的护理差错及医疗事故.结合妇产科的工作特点,本文就此谈点体会.1 药物的准备与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输液前仔细检查药液有无沉淀、浑浊变色,认真核对药物的有效期、批号、生产厂家.此外,还须仔细检查溶液瓶身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经检查,无上述情况时,该溶液方可使用.

    作者:陈燕;陈春娇;李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