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林峰;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关键词:中国沉香, 挥发油, GC-MS
摘要:目的:对3种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3批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3批沉香样品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结论:通过比较3批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打钉法及凿洞法所产沉香质量较好.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干燥对三七皂苷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对三七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与传统加工方法进行含量比较,探讨微波干燥对三七加工的适应性.方法:微波干燥法对三七进行干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强度的微波辐射导致三七皂苷含量有效成分部分降低,含量均低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Rg_1+Rb_1+R_1≥5%.结论:三七经微波处理后皂苷含量明显降低,微波干燥技术在生三七片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可进一步探讨熟三七片的加工与应用.

    作者:高明菊;冯光泉;曾鸿超;曾江;赵爱;马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马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目的:探讨马蓝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收集到的不同居群马蓝资源进行分析.结果:从104条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筛选出有差异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条有效引物,扩增共获得422条DNA带,多态性程度为55.69%.聚类分析表明,马蓝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位置无密切联系,而与形态特征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十分紧密.结论:不同自然居群的马蓝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较明显的遗传差异.

    作者:黄玉吉;陈菁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山茱萸炮制前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目的:比较山茱萸炮制前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山茱萸炮制增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GC-MS分析石油醚部位挥发性成分.以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脾脏和胸腺指数评价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以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评价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结果:山茱萸炮制前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炮制后维生素E提高了46.6%,亚油酸提高了18.3%,亚麻酸甲酯提高了30.9%.山茱萸炮制后石油醚部位显著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结论:山茱萸石油醚部位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炮制后其作用增强.物质基础可能是维生素E、亚油酸和亚麻酸甲酯等.

    作者:李冠业;姚运香;丁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动物来源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及降压活性初探

    目的:从不同动物软骨中提纯硫酸软骨素(CS)并比较其降血压活性.方法:牛、鸡软骨经稀碱-酶解法提取,Sevag法除蛋白、季铵盐络合法分离纯化.以SPF级小鼠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进行降血压活性测试.结果:提纯的硫酸软骨素经电泳、色谱检查不含肽类、氨基酸及其他酸性粘多糖,经红外光谱检查与Sigma公司硫酸软骨紊A一致.低剂量研究中牛肩胛骨硫酸软骨素(BCCS)及鸡肋骨硫酸软骨素(CCCS)均能显示出降血压的作用,并且BCCS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CCCS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结论:提取的BCCS、CCCS纯度均较高,动物实验结果显示CCCS与BCCS均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其活性CCCS优于BCCS.

    作者:刘莎;沈建如;于荣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妙胶囊和二妙丸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为主要考察指标进行二妙丸和二妙胶囊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看不同剂型在动物体内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灌胃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2.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分别测得二妙丸和二妙胶囊中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血浆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0.0043~O.427μg/mL,提取回收率高,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RSD均小于10%,二妙丸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大血药浓度为0.082μg/mL,达峰时间为8 h;二妙胶囊的盐酸小檗碱在家兔体内大血药浓度为0.303μg/mL,达峰时间为5 h.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血药浓度的方法,为二妙胶囊的合理用药提供了药代动力学数据,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作者:周凌;孙兆姝;窦德强;曹爱民;康廷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浅析解表药性味与主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的相关性

    目的:选择29味解表药,从其物种、药用部位、四性、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主要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1个方面进行数据的归类和统计,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旨在探索解表药的性、味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之间的相关性,为未知解表药的开发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为扩大解表药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作者:高洁;陈燕;贝煜;林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委陵菜抗糖尿病有效成分提取研究

    目的:对委陵菜中一个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以委陵菜黄酮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选取提取次数、液料比、乙醇浓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影响委陵菜黄酮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8-6-6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出了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开发中药委陵菜中抗糖尿病活性成分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提取方法.

    作者:赵川;唐生安;段宏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狮子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狮子油中两种有效成分α-蒎烯、樟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P WAX 52 CB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5℃,以12℃/min的速率升至200℃;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20:1;载气为氮气.结果:α-蒎烯、樟脑的线性关系良好,α-蒎烯线性范围:0.1018~1.018μg;樟脑线性范围:0.1006~1.006 μg;α-蒎烯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2.6%,樟脑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RSD为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狮子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霍永昌;黄婉锋;高卫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半夏人工栽培技术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新进展

    半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野生半夏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半夏的人工栽培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制定出一套符合GAP原则的SOP技术体系,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以及有效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是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就近几年半夏生产中的高效栽培技术和遗传基因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燕;费改顺;贾正平;张汝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沙田柚果皮提取物的工艺研究及其成分分析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沙田柚果皮提取物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确定了其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40℃,萃取时间2 h,得率为2.52%.测定了沙田柚果皮的超临界CO_2提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含量,分析了其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3种成分.

    作者:余少冲;李迎霞;钟玲;葛发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对3种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3批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3批沉香样品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结论:通过比较3批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打钉法及凿洞法所产沉香质量较好.

    作者:林峰;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无患子皂苷及其抑菌活性表征

    目的:制备无患子皂苷抑菌活性部位.方法:以无患子皂苷的洗脱率、精制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无患子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并采用管碟法评测各洗脱部位抑菌活性强弱,以确证无患子皂苷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13.6 mL无患子皂苷样品液(生药0.01g/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Φ15 mm×H90 mm,干重2.5g),用蒸馏水、30%乙醇、70%乙醇各3BV依次洗脱,抑菌活性部位无患子皂苷富集于70%乙醇洗脱液中.结论: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与纯化,无患子皂苷洗脱率为93.8%,精制度为250.1%,为无患子抑菌活性部位的开发提供了物质保障,亦为其它皂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作者:傅勇;雷鹏;韩玉梅;鄢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二次回归正交法优化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脱水穿心莲内酯和栀子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与栀子苷含量并对清火栀麦口服液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佳提取工艺为用11倍量的68%乙醇浸渍穿心莲和栀子药材2次,每次29 h;麦冬采用8倍量蒸馏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醇沉浓度为80%.结论:该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合理可行.

    作者:郑平;王文忠;马占新;杨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千金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千金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研究表明千金子含有脂肪油、二萜、香豆素、甾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作用、致泻作用、抗炎作用、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又分离出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并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的药理活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千金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千金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国君;张付玉;占扎君;单伟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组和全天麻胶囊内服对照组,两周后对纳入本研究的眩晕患者进行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中医滋阴平肝熄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确实能起到养阴息风止眩的作用.

    作者:邓伟;钟宇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香薷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江香薷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江香薷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黄芩索-7-甲醚(Ⅰ)、木犀草索(Ⅱ)、槲皮素(Ⅲ)、金圣草黄素(Ⅳ)和芹菜素(Ⅴ).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胡浩武;谢晓鸣;张普照;舒任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指纹图谱在白花丹提取工艺对比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并优化白花丹的佳色谱条件,采用HPLC指纹图谱选择白花丹药材佳的提取方法.方法:以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为指标,综合评判,对白花丹半仿生提取法、醇提取法与水提取法进行工艺对比.结果:建立了白花丹优的HPLC-FPs分离条件,3种提取工艺得到4个共有峰,白花丹醇提物与半仿生提取物的指纹图谱相关性较好,得到9个共有峰.白花丹药材用半仿生提取优于水提和醇提.结论:白花丹半仿生提取有望取代水提、醇提法,为其入血成分、制剂工艺及药效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胡佳惠;高莉;彭晓明;霍仕霞;闫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均匀设计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剂量配比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姜不同剂量配比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不同剂量配比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为确立临床疗效更好的组方建立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置5因素11水平,考察总黄酮的含量,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各单味药对总黄酮含量贡献大小分别为黄芪(51.8%)、生姜(0.967%)、大枣(0.689%)、桂枝(0.381%)、白芍(0.185%).结论:黄酮提取量并不与药物总量成正比,而存在一个佳剂量配比.

    作者:边洪荣;娄桂芹;张庆波;赵子甲;李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羌活中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羌活中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了解不同规格质量状况,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玛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冰醋酸(18:8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蚕羌、条羌、竹节羌、大头羌中异欧前胡素、阿魏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四种规格中以蚕羌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较高,与传统评价一致.

    作者:高建邦;宋平顺;郁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广陈皮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以5个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索和橘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为依据,综合考察不同采收时期(10~12月)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和330 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其结果可为广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林乐维;蒋林;郑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