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广陈皮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林乐维;蒋林;郑国栋

关键词:广陈皮, 橙皮苷, 川陈皮素, 橘皮素, 采收期,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以5个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索和橘皮素的含量测定结果为依据,综合考察不同采收时期(10~12月)广陈皮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80:2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和330 nm,柱温为25℃.结果:不同产地广陈皮中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含量随果实成熟度的提高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其结果可为广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湘西地区蛇足石杉资源调查研究

    目的:系统调查湘西地区蛇足石杉的分布现状、更新频度、产销状况,并为蛇足石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方法:采用调查访问和采样方法.结果:随着对蛇足石杉资源掠夺性地采收加上其种群自然更新频度偏低,导致很难维持其种群的动态平衡,野生资源蕴藏量迅速下降,种质资源正逐步消失.结论:应加强蛇足石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周毅;黄衡宇;李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栽培黄精物候期研究

    目的:田间调查栽培黄精生长发育消长规律,划分物候期,为大田规范种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田间系统定点追踪观测和普遍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栽培黄精具有非常明显的出苗、展叶、茎叶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春发植株衰老枯死、植株再萌芽出苗同时形成越冬芽、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死越冬等生育过程.且不同种类、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规律一致.结论:将栽培黄精的物候期划分为出苗期、伸长期、展叶期、现蕾开花期、果实期、枯死期、秋发期(萌芽期)、越冬期等八个时期.

    作者:田启建;赵致;谷甫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来片毒理安全性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神来片作为新研制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及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神来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小鼠经口大耐受剂量大于20.0 g/kg,属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表明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增长、食物利用率、脏体比、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O.05).病理检查主要脏器未发现与实验有关的病理性改变.结论:神来片为无毒、无致突变作用的保健食品.

    作者:原海晓;邓虹珠;姚晖;王晓娟;焦河玲;袁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成骨样细胞OS-732酒精干预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的治疗作用

    目的:阐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及补肾中药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浓度0.3、0.9、1.5 mol/L的酒精对OS-732成骨样细胞进行干预,通过流式细胞仪等观察其坏死和凋亡的情况;选择浓度为0.15 moL/L酒精干预后的细胞模型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治疗,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成骨样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的程度与干预酒精的浓度及干预时间正相关,其中多形状的细胞变成圆形,细胞突起短缩变细,核糖体、内质网减少,线粒体部分皱褶消失.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细胞突起恢复,内质网、线粒体数量有所增加,结构部分恢复.结论:酒精可引起成骨样细胞死亡和凋亡,且与酒精浓度及干预时间成正相关,六味地黄丸对恢复细胞的活性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武;樊粤光;夏雄智;刘建仁;王海彬;曾毅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委陵菜抗糖尿病有效成分提取研究

    目的:对委陵菜中一个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考察.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以委陵菜黄酮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选取提取次数、液料比、乙醇浓度3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影响委陵菜黄酮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8-6-6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出了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开发中药委陵菜中抗糖尿病活性成分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提取方法.

    作者:赵川;唐生安;段宏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三种中药材微量元素测定及其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目的:测定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红芪、黄芪、板蓝根中8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利用邻二氮菲-Fe~(2+)-H_2O_2体系对3种中药材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K、Ca、Na、Mg、Fe、Mn、Zn、Cu微量元素.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与提取物用量成正相关.结论:中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有关.

    作者:薛福玲;蔺志铎;韩明;吴冬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无患子皂苷及其抑菌活性表征

    目的:制备无患子皂苷抑菌活性部位.方法:以无患子皂苷的洗脱率、精制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对无患子皂苷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并采用管碟法评测各洗脱部位抑菌活性强弱,以确证无患子皂苷制备工艺的合理性.结果:13.6 mL无患子皂苷样品液(生药0.01g/mL)上大孔吸附树脂柱(Φ15 mm×H90 mm,干重2.5g),用蒸馏水、30%乙醇、70%乙醇各3BV依次洗脱,抑菌活性部位无患子皂苷富集于70%乙醇洗脱液中.结论: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富集与纯化,无患子皂苷洗脱率为93.8%,精制度为250.1%,为无患子抑菌活性部位的开发提供了物质保障,亦为其它皂苷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作者:傅勇;雷鹏;韩玉梅;鄢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滋阴平肝熄风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随机分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组和全天麻胶囊内服对照组,两周后对纳入本研究的眩晕患者进行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总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应用中医滋阴平肝熄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确实能起到养阴息风止眩的作用.

    作者:邓伟;钟宇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羌活中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羌活中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了解不同规格质量状况,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玛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冰醋酸(18:8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蚕羌、条羌、竹节羌、大头羌中异欧前胡素、阿魏酸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四种规格中以蚕羌所含的异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较高,与传统评价一致.

    作者:高建邦;宋平顺;郁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均匀设计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剂量配比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桂枝、白芍、大枣、生姜不同剂量配比中的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不同剂量配比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为确立临床疗效更好的组方建立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设置5因素11水平,考察总黄酮的含量,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各单味药对总黄酮含量贡献大小分别为黄芪(51.8%)、生姜(0.967%)、大枣(0.689%)、桂枝(0.381%)、白芍(0.185%).结论:黄酮提取量并不与药物总量成正比,而存在一个佳剂量配比.

    作者:边洪荣;娄桂芹;张庆波;赵子甲;李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江边一碗水的本草考证

    目的:考证江边一碗水的品种来源,促进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分别对鬼臼和江边一碗水的原植物形态、商品来源、药材性状、用法用量和临床中毒剂量进行考证.结果:江边一碗水在本草专著中以鬼臼之名予以收载.鬼臼类中药为小檗科植物桃耳七Podophyllum emodi Wall.、鬼臼Podophyllum emodii Wall.var.chinense sprague、南方山荷叶Diphylleia sinensis Li.、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d(Hance.)M.Cheng、六角莲D.pleiantha(Hance.)Woods.的干燥根茎;江边一碗水药材的主要来源为后3种.结论:鬼臼和江边一碗水在本草中多以药材外形进行命名,容易产生混淆和误用中毒.建议药材名称分别以植物属名鬼臼、山荷叶和八角莲(含六角莲)作为药材名称,并应按毒药进行管理.用法上一般仅供外用.内服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剂量控制在3g以内,一般不入汤剂,连续服用一般不超过3天.

    作者:陈吉炎;于萍;陈师西;安志斌;杨光义;郝新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炎息胶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数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炎息胶囊是根据多年的临床应用和观察研制出的一种纯中药制剂,对慢性胆囊炎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代英;李勇华;杨德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补肾活血复方直肠给药促卵泡发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复方资冲颗粒直肠给药的促卵泡发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幼龄大鼠(160~170g)和去势小鼠经直肠给予资冲颗粒,并与己烯雌酚、女金丹进行对照.对大鼠卵巢各级卵泡及黄体进行计数;对大鼠与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清E_2水平.结果:资冲颗粒、己烯雌酚、女金丹作用相似,均可增加大鼠卵巢窦前卵泡数和卵泡总数(P<0.05或P<0.01)并能增加子宫指数及子宫内膜厚度(P<0.05);增加去势小鼠子宫指数(P<0.01)、子宫内膜厚度(P<0.05),提高血清E_2水平(P<0.05).结论:资冲颗粒直肠给药能促进幼龄大鼠卵泡发育,提高去势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并产生雌激素样效应.提示补肾活血复方促卵泡发育的作用可能与提高雌激素水平有关.直肠给药可能是促卵泡发育的有效给药途经之一.

    作者:段恒;陆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消疡分散片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目的:优选消疡分散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倍量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三七总皂苷含量和浸膏得率为因变量,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消疡分散片的提取工艺.结果:优提取工艺为15倍量60%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100 min.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消疡分散片的佳提取工艺简便、快速,且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陈卫卫;彭晶蕊;邓超澄;梁丹;韦秀芝;杨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对3种人工结香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3批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3批沉香样品均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组成.结论:通过比较3批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打钉法及凿洞法所产沉香质量较好.

    作者:林峰;梅文莉;吴娇;戴好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药材的质量.方法:用HPCE技术对不同产地罗布麻叶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CE指纹图谱;发现少数产地罗布麻叶HPCE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罗布麻叶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作者:王媚;张月婵;刘训红;宋建平;王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维药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研究

    目的:建立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秋水仙与其误用品新疆贝母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秋水仙药材真伪鉴别的依据.

    作者:徐芳;何江;陈燕;谭为;赵军;张彦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茯苓、猪苓、黄芪利尿作用的比较

    目的:研究茯苓、猪苓、黄芪3味中药的利尿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给予生理盐水负荷大鼠不同剂量的药液,观察6 h尿量,并测尿液pH值及其中Na~+、K~+、Cl~-的浓度,比较三药对大鼠的利尿作用.通过小鼠利尿实验比较三药对小鼠的利尿作用.结果:茯苓、猪苓、黄芪3味中药单次给药,均对生理盐水负荷大鼠、小鼠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且作用持久,不同的是茯苓高、中剂量组动物尿中K~+排出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Na~+/K~+较阴性对照组降低;猪苓高剂量组K~+排出量较阴性对照组升高,猪苓高、中剂量组Cl~-排出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高、中剂量组Na~+、Cl~-排出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茯苓、猪苓、黄芪3味中药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但又有所区别,在临床使用中应予注意.

    作者:李森;谢人明;孙文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连翘水提物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分离鉴定连翘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硬脂酸(Ⅰ)、熊果酸(Ⅱ)、对羟基苯乙酸(Ⅲ)、3-(4-乙氧基-3-羟基-苯基)丙烯酸(Ⅳ)、异落叶松树脂醇(Ⅴ)、(+)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Ⅵ)、右旋表松脂素(Ⅶ)、右旋松脂素(Ⅷ).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栾兰;王钢力;林瑞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千金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千金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研究表明千金子含有脂肪油、二萜、香豆素、甾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作用、致泻作用、抗炎作用、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又分离出一些新的化学成分,并发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的药理活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千金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千金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国君;张付玉;占扎君;单伟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